热门搜索: 金砖

米芾能写会画,为何做不了一个“好官”?

2022-12-02 09:23:58 来源:顶端新闻客户端 作者:黄伯益
大号 中号 小号
原标题:文史宴│米芾能写会画,为何做不了一个“好官”?

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时人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号鹿门居士。北宋著名书法家、鉴定家、画家、收藏家。米芾原籍襄阳(今属湖北),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在当世人眼里,米芾是个怪人,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米芾虽颠,但他却是有真才实学的,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

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

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虽然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然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

米芾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完全来自于他后天的苦练。米芾每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钟(繇)、索(靖)也,可永勉之。”他儿子米友仁说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写字。

米芾作书十分认真,自己说:“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

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

米芾虽然在文学艺术上有着突出成就,但在官场上却混得并不得意,甚至可以是举步维艰(“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

米芾十八岁参加工作,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恩授,因为他的母亲给宋英宗的宣仁皇后当过服务员,而“恩补校书郎”。看,老米的第一份工作是校对。

二十岁时,又由秘书省校书郎改临桂尉,当了一名县公安局局长,混了个正科级。

到四十二岁时,才混到正处,升任雍丘县令。两年后,改监嵩山中岳祠(嵩山中岳祠管理局局长),这个官老黄没考证过,不知是几品。

四十七岁时,改任涟水军(今江苏涟水县)使(也就一地市军分区纪委书记吧)。

虽然他为人有些怪异,但是对于工作,也像书法一样认真,力求完美。就是在涟水军使任上,他为当地百姓办不少好事,深受子民爱戴。

离任前,他还干了件让世人称颂的事,将笔端残墨置于池水中洗尽,以示“来清去白”。

离任时,当地百姓不仅送了他上千把“万民伞”,后人还将他洗笔墨的水池整修一新,命名为“廉池”,这让那些贪腐的同僚情何以堪?

正是因为他与官场中的人格格不入,所以,他的仕途才走得那么不顺。

米芾不仅书法成就极高,还擅水墨山水,人称“米氏云山”,但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但目前唯一能见到的,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米画”——《珊瑚笔架图》,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然后再加上米点和题款,米家山水便赫然而出。米芾以画代笔,颇有意趣。直到五十六岁月时,才被热爱文艺的宋微宗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一年后改知淮阳军,混到快退休了才成为一厅级干部。后仕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绍兴二十年(1151年)卒,年八十。

米芾的仕途虽然不顺,但却难掩他在中国书画史上的光辉。(□黄伯益(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冯小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