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交相攻伐,可以说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据《春秋》记载,在春秋时期的242年间,爆发各种战争448次,几乎每年都有两次,共有97个小国被灭,其中战果最为辉煌的当属楚国,用武力将42个小国收入囊中。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春秋各国之间的战争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称霸”。
雄心勃勃、一心想继承齐桓公霸业的宋襄公,于前638年组建“多国联军”,讨伐了当时依附于楚国的郑国。郑国在齐、楚相争时原本一直跟随齐国,但在齐桓公逝世后,却投入了楚国的怀抱。郑文公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楚成王,郑楚关系空前密切。宋国要讨伐郑国,无疑就是与楚国相争,楚成王当然不会袖手旁观,立即兴兵攻宋救郑。本来胜券在握的宋襄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场本无悬念的战争却给他开了一个异常残酷的玩笑。
据《韩非子》记载,当宋、楚双方在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相遇时,宋军已在北岸列阵完毕,楚国军队一部分正在渡河,一部分还在泓水南岸等待船只。这时,宋国司马目夷对宋襄公说:“楚军兵多,我军人少,我们可以趁他们正在渡河马上发起进攻,那样楚军必败。”宋襄公却连连摇头,说:“不行,我们是讲仁义的君子,不能做不符合战争规则的事。”当楚军全部渡过河,刚刚上岸还没有来得及排兵布阵时,目夷又请求宋襄公趁楚军立足未稳之时下令进攻,然而,宋襄公仍旧不同意,说是楚军还没有做好准备,我们是仁义之师,不能偷袭还没有摆好阵势的楚国军队。
结果,一直等到楚军全部渡过河,摆好阵势后,宋襄公这才下令正式开战。结果,宋军因寡不敌众而大败,宋襄公也挨了一箭,受了重伤,在第二年悲惨地死去。毛泽东主席因此有过一句名言:“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后来,这个故事被选入中学课本,宋襄公也就为国人皆知的历史人物了。
用今人的眼光来看,这位宋襄公确实愚蠢呆板得可以。但是,如果我们对宋襄公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就会知道他的选择,正是对先秦时期“贵族精神”的诠释。正如历史学者张宏杰先生所说,“如果我们对宋襄公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就会知道他的选择,正是对‘贵族精神’的诠释。”这种“贵族精神”,就是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一文中描述的样子,“春秋时代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有时彼此都以竞技的方式看待,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也就是仍不离开礼的约束”。
原来,春秋时期以车战为主,交战双方必须选择好一处平坦开阔的地方,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时间同时抵达,等两边都列好队伍之后,便鸣起战鼓,双方将士驱车冲向对方。这就是所谓的“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这种战争,更像体育比赛,要遵守一定的次序”。
泓水之战,是楚国第一次与中原强国的正面交锋,楚人用“功利性作战”的方式,打败了强大的宋国,随后乘势长驱中原。学界认为,宋襄公之死就是春秋战争的转折点,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之战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也正是从此时开始,周朝多年以来建立起来的周礼,特别是周礼中的战争规则——绅士般的礼尚作战,被不按常理出牌的楚人用血淋淋的现实给打破了。有学者认为,宋襄公之仁,已经跟不上武器日益精良后的战争形势和战法的发展。由于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尊从古礼,“临大事不忘大礼”,固执地遵从“不成列不可战”,“迂腐坚持早已过时的战争理念”,导致战败,“宋国从此退出争霸的历史舞台”。当时的中原,齐桓公、宋襄公相继去世,“上无明天子,下无贤方伯,强楚主会”,楚成王所向无敌,成为势盛一时的春秋霸主。
可见,宋襄公之死,怪不得别人,只能怪他自己死守周礼,非要“如同表演一般”,按照“固定的程序”,“非要等楚军渡河以之后,在岸边排好队形之后”才“开战”。新锐史学达人王伟认为,“此次楚军的胜利,可谓是春秋时期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宋襄公所尊崇的礼仪制度并没有继续推崇下去,反而是楚军这种功利性的作战方式更适合之后的战争”。
其实,宋襄公并非是第一次吃楚人不讲“规矩”的亏。那是一年前的前639年,宋襄公模仿齐桓公的做法,以“仁义”为旗号召会诸侯,邀集齐国和楚国在宋国的鹿上(今安徽阜阳)会盟。当时的会盟,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乘车之会,一是兵车之会。虽然这次约好了的是“乘车之会”,但宋国司马目夷担心楚国不按常理出牌,就向宋襄公建议多带些兵马去,以防万一。但宋襄公却说自己是讲仁义的盟主,不能靠武力去组织会盟。结果,就在宋襄公陶醉于霸王梦中,登坛主持盟会时,楚军在众目睽睽之下蜂拥而入,当着郑、蔡、许、陈、曹等国君主的面,将宋襄公擒获,随即挥师进攻宋国,给霸欲方炽的宋襄公当头一棒,显示了楚人挺进中原的冲天豪气。后来,在鲁僖公的调停下才放了宋襄公。
泓水之战后,楚人创造的这种打破周礼的“功利性作战方式”,开始在春秋争霸战中流行。就如现代商战一样,甲策划了一个卓有成效的营销活动,乙、丙、丁就会一拥而上争相模仿。所以,楚人的“发明”,很快就被同样雄心勃勃的晋国给克隆了,创造出了过去从未有过的“恐吓战”。在城濮大战中,晋国下军佐将胥臣将虎皮蒙在战马背上,冲入楚右军,吓得楚军战马惊恐万状,楚国的盟友陈蔡联军望风而逃,从而开创中国历史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在战争中使用诈术取得胜利的战例。战后,晋文公在践土(今河南原阳、武陟交界处)会盟诸侯,实现了“取威定霸”的政治军事目标。
总之,泓水之战是楚国第一次与中原强国的正面交锋,在楚国争夺霸权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宋国在泓水之战中大伤元气,从此一蹶不振,而楚国则乘势长驱中原。不过,楚人在强势北进途中,与同样强势崛起的晋国相遇,从此春秋争霸战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