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第十七届深圳文博会正式落下帷幕,为期5天的“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称得上是一场文化创意产业盛宴。根据《中国文化报》对历届深圳文博会的相关数据梳理,本届文博会分会场数量达67家,3356家参展商数量则创历年新高,较2004年首届文博会增长近7倍。
文博会分会场是主会场的延伸,也是各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图源《中国文化报》)
自2004年首届举办至今,深圳文博会参展商数量逐年攀升。(图源《中国文化报》)
规模逐年扩大,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深圳文博会究竟展现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哪些新面貌、新成效?作为该领域蓬勃发展的文创产业又有哪些新产品、新趋势?本届深圳文博会或许给出了答案。
沉·浸
琳琅满目的非遗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充满设计感的文创产品,走进粤港澳大湾区馆(12号馆)、文化旅游·非遗及艺术品馆(13号馆)的观众将沉浸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魅力中,难以自拔。
“我要刻一个自画像!”路过这里的年轻女孩来了兴致,从起稿到刀刻,从上色到拓印,和她一起坐在桌子前的几位观众都在埋头创作他们自己的简易木刻版画,旁若无人。从沉浸影院出来,有人和鲁班锁纠缠不休,有人给自己的杯子亲自编竹编,女士在创作珐琅彩,孩子们在醒狮表演前不愿挪步……
年轻女孩在刻自画像。
“穿越时空”的沉浸式影院。
竹编工艺传承人现场演示制作过程。
由海南黄花梨、沉香木、小叶紫檀等名贵木材制成的鲁班锁,可做印章。
女士在制成的盘器上绘制珐琅彩图案。

广东地区的醒狮表演前围满了观众。
亲自动手DIY,近距离体验非遗技艺的各色项目在本届文博会上十分受欢迎。沉浸式体验一旦与非遗技艺结合,便有了寓教于乐的效果,从小朋友到大人都在这一过程中一边感受中国传统工艺之美,一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此一来,非遗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文化形式,而成为任何人都能够参与创作、设计的文创产品。
非遗也能成为任何人都能够参与创作、设计的文创产品。
现场观众在创作的作品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交·互
在5G、4K/8K、人工智能、AR/VR技术加持下的媒体融合·智慧广电·电影工业馆(14号馆),人机交互体验惊喜不断。如果不是旁边的投影设备提醒人们这是在地球,站在8K高清巨幕前,观众仿佛亲临火星、成功登月。
站在8K高清巨幕前,观众仿佛亲临火星、成功登月。
万物互联的信息时代,交互的意义在于以科技赋能文创产业转型升级。“一带一路”沿线、大运河沿岸、诗路文化带……地域特色文化可供开发的文创项目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传统文化精髓与数字技术势必不断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新火花。
AR/VR技术带领观众重走大运河航线。
带上耳机,感受“诗路声音”。
潮·玩
科技可以让文创很酷炫,但对于更多爱玩、爱折腾的年轻人来说,文创如果不潮那将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入坑盲盒,看中的是卡通人物可盐可甜的萌趣;IP周边,买单的是情怀也是时尚;剧本杀、塔罗牌是“Z世代”的社交密码;更有“鲁迅说的话,和我周树人有什么关系”,只要金句选得好,一句话也是文创。
盲盒大户现身本届文博会,引来年轻人剁手。
IP周边,为情怀和时尚买单。
在深圳文博会,逛展时还能顺便选几张塔罗牌来场占卜。
金句式文创,鲁迅曾说:“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本届文博会在囊括了当下各大潮玩主题与各种形式的同时,兼顾了孩子们的童年世界。比起各种插画,他们越来越爱看立体折纸书;台湾馆的益智玩具前,爸爸妈妈纷纷剁手,希望孩子能在“玩中学”;更有首届人民文创国际创意大赛的航空积木飞行棋,贴近热点,设计可爱,成为我们的明星产品。
孩子们喜欢的立体折纸书。
可随意组装拼接、千变万化的益智积木套装。
首届人民文创国际创意大赛的航空积木飞行棋成为我们的明星产品。
够沉浸、可交互、有潮玩的第十七届深圳文博会,不拘一格百花齐放。未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博产业、文创产业唯有努力不断提供更多优质多元、贴近真实生活、贴近人民需求的产品与设计,才能真正为人民美好生活添彩,为文化强国助力。
深圳文博会,明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