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中国144小时过境免签的政策实施,China Travel(旅游中国)瞬间走红。来武汉旅游的外国游客的相关视频不断出圈,引来外交部点赞。
7月19日,九派新闻记者和定居武汉18年的比利时人卢克聊了聊Wuhan Travel(旅游武汉)和武汉生活。因拍摄过早视频受到许多网友关注的他,不仅对武汉的美食和风景十分了解,更有着发现武汉的独特视角。
对于来武汉的游客朋友,他会推荐沈阳路的豆皮和烧麦,解放公园、江滩和长江大桥。除此之外,他也讲述了他为何觉得武汉是亚洲隐藏的宝石。
【1】喜欢武汉的水和人,听得懂武汉话,过早最爱面窝、豆皮和烧麦
7月19日,在西北湖附近的一家咖啡店,记者见到了卢克。卢克很高,看起来十分随和,有一点短短的花白胡子。
卢克在中国待了25年,最开始是在西安和北京工作,主要在各地大学开展培训项目。2002年5月,他第一次来武汉,并且遇到了他现在的妻子。卢克尤其强调了一下,“是一见钟情哦”。
就这样,2003年底,两人成婚。2006年3月,卢克结束了在西安的工作,正式定居武汉。
卢克来沈阳路过早。图源:当事人社交账号截图
在2018年的一篇文章中,卢克回忆了刚来武汉的生活场景。“我和妻子在汉口香港路上的一套小而舒适的公寓里安顿下来。我们很开心,天天在一起。新环境又热又潮湿,每天美味的食物和令人愉快的活动都在欢迎着我。探索武汉就像一个悠长假期,上上下下公交车,穿过古老的小巷、公园和市场,在西北湖边一个咖啡厅里喝咖啡。”
走过中国甚至亚洲多个城市的卢克,对武汉尤为亲近。原因较多,其一,武汉水运发达,河湖众多,总让他回想起遥远的家乡。他的家乡在海边,还有多小河流过,夏天他总在海滩玩耍。他认为“水是很重要的”,在武汉让他有“家的感觉”。其二,武汉是港口城市,还是交通要道。他的家乡也有港口,这又带来一层熟悉感。而且在大江大湖的滋养下,武汉人的开放和直爽也让他觉得很有“武汉特色”。
这一点,在2018年卢克的回忆文章中也有体现,“我很容易就在城市的河流和湖泊中找到了自己的路”,他的事业发展也较为顺利。
他认为,“搬到武汉让我更有勇气去保持独立,开放,并独自面对不确定性。这一切感觉就像建立了一个新的身份,更好地了解自己,能够成为我真正想成为的人。”
如今过去了很多年,卢克的生活似乎依然宁静而充满生气。他还是喜欢逛公园,解放公园和西北湖公园是他常去的地方。
西北湖夜景。图源:当事人社交账号截图
近年来,他住在西北湖附近,因此他对西北湖的蝉鸣蛙声格外熟悉。他还和武汉市民一样,喜欢去江滩散步,看大桥的风景,还喜欢去东湖绿道骑车。
卢克的妈妈也来武汉5次了,家人还自驾去神农架游玩过。如今卢克每周会吃一次汉味早餐,豆皮、面窝、烧卖、糯米包油条,这些都是他的最爱。
在武汉待久了,卢克不仅能听懂武汉话,偶尔也能讲几句。当提到“妈妈”这个词的时候,就是非常标准的武汉口音(类似“麻妈”的发音)。
【2】不想当网红,研究红砖和井盖,希望更多人关注武汉的历史文化
随着社交平台的流行,卢克也开了小红书账号。里面有关于教育的内容,还有他的武汉生活日常。有的关于老建筑,有的关于艺术空间,有的关于美食,有的就是风景照。
其中一条他分享武汉过早的视频,让他被更多人知道。卢克提到,很多网友还会催更,希望他做这个系列的。但他表示不想当网红,也不想只发这个方面的内容,他感觉自己不需要太多关注。
在采访开始的时候,卢克就提到他其实觉得武汉的历史和文化更有意思。他提起了自己理解和融入武汉的过程,而他外来者的身份,也让他看到了更多细腻而独特的武汉,他认为武汉是亚洲隐藏的宝石。
最开始,他为了更好地给学生讲武汉的故事,就开始了解武汉的历史。在了解的过程中,他感受到超乎预料的惊喜和乐趣。
卢克开始写文章,发表在Special Foucs(特别关注)杂志上,研究的多是武汉的历史。卢克说,在写作输出的过程中,他需要不断去了解事实、了解历史、与人沟通,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学会融入武汉,也逐渐了解了武汉的历史底蕴。
卢克推荐了一篇他写的关于武汉轮渡的文章,里面提到,他2006年6月搬到武汉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乘渡船渡过浩浩荡荡的长江。“我只花了1.5元买了一张单程票。然后我上了船,坐在下层甲板上,和自行车和摩托车在一起。上层甲板上只有几个乘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是在看河上繁忙的船只交通,就是在凝视长江大桥。”
武汉轮渡。图源:当事人社交账号截图
在这篇文章里,卢克通过知情人了解了武汉轮渡的发展历程,而卢克对轮渡如此感兴趣,和他父亲是一家渡轮公司的船长也有关系。“渡船的喇叭声很响,人们分散在上下甲板上,一阵阵意想不到的风,烟囱里冒出缕缕烟雾”,这种场景会让他想起父亲,而轮渡在武汉度过了百年岁月,仍旧吸引着他。
除此之外,卢克还推荐了一栋建筑——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许多人会被巴公房子、黎黄陂路和江汉路样式各异的建筑所吸引,卢克关注到的却是一栋在老汉口显得不那么突出的小楼。
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图源:当事人社交账号截图
卢克告诉记者,他认为这栋建筑很奇特,它外观是西式的,建筑物是石砌的,柱石有装饰华丽的欧式元素。但是仔细看,每个角落都有精致图案,例如竹子图案。走进室内,房间设置有中式庭院风格,让他想起北京的四合院。他认为,它体现了中西建筑元素的交融,是“共享建筑遗产”的一个独特案例。
纪念馆内部,房间内欧式壁炉维护得很好。图源:当事人社交账号截图
有网友在评论区亲切地称卢克为“街溜子”(方言,意思是喜欢在街上散步的人),卢克也确实在行走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武汉的小细节。他低头看着路的时候,发现了井盖上面有不同的图案和年代,就去收集信息,写了一篇文章。去公园散步,也会发现一条小河背后的历史。
西北湖附近的一块记载黄孝河的石牌。图源:受访者提供
而卢克第一次开始写文章,是从一块红砖开始的。卢克在散步时发现一块带着五角星图案的砖,而且砖块质量很好,密度很高,他猜测可能是来自西方的工艺。为了搞清楚红砖的来历,卢克四处求证,最后发现这红砖竟然承载着武汉锅炉厂、汉阳铁厂的历史。
卢克关于红砖的文章。图源:受访者提供
讲起这些过往的时候,卢克提到最多的就是“很有意思”“有很多故事”。
近些年他写文章少了,会用社交软件来记录武汉生活,网友的互动也让他很欣喜。但是让他疑惑的是,当邀请私信他的网友出去喝杯咖啡,对方就没回应了。
结束采访之后,在去地铁站的路上,记者和卢克同行了一小段路,路过西北湖,就看到了左手边黄孝河路的路牌。卢克提起了今天聊天中推荐过的黄孝河,500年以前,这条河以前可以连通黄陂和孝感,很多移民通过它来汉口,但很少人知道这段历史。西北湖附近有一处石牌讲了这段历史,他热情地比划着方向,“就在那边很近,不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