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东盟秘书长高金洪在博鳌论坛年会期间接受环球人物记者专访。
“我们能找到很多合作领域。”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会昨天正式闭幕。在年会现场,多位政界、商界领袖和知名人士接受环球人物专访时坦率表示,他们对“中国机遇”深感兴趣。
“博鳌论坛的特点是开放性”
本次博鳌论坛主题是:“亚洲与世界,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作为亚洲历史最悠久的国际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由29个成员国共同发起。东盟国家在博鳌论坛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东盟秘书长高金洪告诉环球人物记者,亚洲的国际合作没有“历史真空”,而博鳌论坛的特点是开放性,这意味着受邀参会的人士在这里有真正分享自己观点的机会。
2024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高金洪说,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他工作的重要优先事项。东盟与中国的合作,最终是要让双方人民获得福利。
高金洪认为,中国和东盟在气候问题、经济发展、减贫等多个领域有很多合作空间。他说,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是一种“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种合作不仅仅是官方层面的,也包括私营部门和民间的积极参与。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2月,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高金洪说,东盟和中国在贸易、投资、旅游与互联互通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双方应保持这样的势头。
“依然在中国寻找机会”
合众集团合伙人、国际金融协会前理事长查尔斯·达拉雷告诉环球人物记者:“我们很幸运地在中国进行了诸多成功的投资。比如,我们在服装零售业投资很多,如果你在中国买耐克球鞋,那家零售商可能就是我们公司旗下的。有家在中国很出名的连锁饭店,也是我们投资的。下次你到那里用餐,记得告诉我你的餐后感想。”
·2024年3月28日,合众集团合伙人达拉雷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现场接受环球人物专访。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中国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达拉雷说,中国市场和经济的优势不只在于体量:“就经济发展而言,政府的政策十分重要,但那些能发现市场机遇并建立企业的人同样重要。中国人极具企业家精神,中国有非常出色的科学家和工程,中国的整个产业系统都很擅长将科技迅速转入应用。所以我认为,人的因素是中国近几十年来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上世纪90年代起,达拉雷曾先后以官员、投资人等身份来到中国。“近年来,我看到了中国金融机构不断地进步,融入世界金融体系。中国在加强风险管控、提高金融审计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达拉雷认为,中国的投资环境的确还有进步的空间,但中国政府正在努力进行改革。“我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听到了中国领导人对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承诺,这振奋人心。”
谈到中美关系,达拉雷承认目前存在困难,但他对两国关系的未来表示乐观。
“我在博鳌峰会上不止一次听到‘全世界都在一艘船上’的观点。我认为,目前美中最需要的是加强对话。很多年前我在美国财政部工作时,曾觉得对话要比行动弱一些。但我现在发现,对话能够带来合作,促使双方共同行动。中国和西方国家都能从更深层次、更开放、更坦白的对话中受益。”
“绿色中国”吸引欧洲投行
欧洲投资银行驻华首席代表凯奥沃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专访时表示,欧投行近年来与中国在绿色转型和数字化领域进行了许多成功合作。
“新冠疫情全世界的经济都造成了严重影响,但在那段时间里,数字化技术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认为在数字化领域,我们(指欧洲与中国)有许多共识,这有助于我们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
凯奥沃说,自己第一次来中国是30年前,那时的中国街头没有多少汽车,“而现在的情况恰好相反,中国街头有更多的汽车,而且这些车是使用清洁能源的,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他提到,近期中国企业在匈牙利建立了汽车电池厂,这是一个双方都能受益的机会。
“过去30年里,我看到了中国的巨大变化。我相信下一个30年里,我们(中国和欧洲)能够找到许多合作领域。”
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前副部长杰拉奇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专访时表示,欧洲必须更好地了解亚洲和中国的经济,“我来到博鳌,就是希望把(中欧)两个世界联系在一起,与人们交换观点,并把这些信息带回欧洲。”
·2024年3月27日,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前副部长杰拉奇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现场接受环球人物采访。
杰拉奇对中意两国的经济合作充满信心,“我知道很多意大利公司希望在中国投资,中国消费者也很喜欢意大利的产品。很多意大利的能源公司、金融公司、保险公司的高管都来到了博鳌,他们希望与中国的同行交流,了解他们能在中国做什么。我也希望中意两国的学生学者交流能够更加活跃,这有利于我们建立一种互惠的知识交流。”
总监制:张 勉
监 制:张建魁
主 编:许陈静
编 审:凌 云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