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向往,他们来到中国;因为梦想,他们选择留下。当外国人“遇见中国”,究竟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环球资讯广播特别策划“遇见中国”,听外国友人与中国的“对话”。
来自爱尔兰的马修,如今是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研究生二年级的留学生。
去一趟“冰城”哈尔滨,是爱尔兰青年马修几年前刚来中国时的心愿。这个冬天,哈尔滨“火”到了全世界,马修也终于如愿以偿去东北感受了一番中国“冰雪世界”的奇妙氛围。在这里,他找到一种“他乡是故乡”的感觉。
“我觉得东北和我家爱尔兰很像。我们爱尔兰和东北人都很热情,气候也比较相似,有很多山,有很多美丽的风景,爱开玩笑。这都让我有点回家的感觉。”
马修
在燕京学堂学习的两年时间里,马修深深感到,这里美丽的校园、雄厚的师资、国际化的学习氛围和自己当初的想象一样。不过,也有很多是他来之前完全没想到的。
“我来中国以前没想到中国在绿色经济方面发展得如此迅猛。我看到大街上有很多新能源汽车,风能产业发展得也很好。中国投资了大量资金和技术发展绿色经济,我觉得爱尔兰甚至是欧洲都可以在这个方面跟中国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马修现在所学的专业是经济管理学,他期待通过在中国的生活和学习的课程找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秘诀”。在学校里,马修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他们和马修一样,都是怀抱着对中国的热爱来到这里。
上课、写论文、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和同学们拍摄短视频,马修在中国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他还参加了由CGTN主办的“全球青年说:中国发展与青年机遇”论坛。
“全球青年说:中国发展与青年机遇”论坛现场
在论坛上,马修和来自各国的青年代表共同探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作出的贡献。在发言中,马修说,中国和爱尔兰在科技方面的合作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象化体现。
校园学习生活虽然紧张忙碌,但却丰富多彩。马修说,最近他邀请爱尔兰驻华大使安黛文一行访问了北京大学燕京学堂,让他感到特别有成就感。
“大使给我们分享了女性做外交官工作会遇到哪些问题和挑战?爱尔兰有很多外交官都是女性,这是个很大的进步。我特别开心能够有这个机会分享爱尔兰文化。大使还分享了她自己的经验,我很开心能够有机会参加这个活动。”
随着春节的临近,“年味”也越来越浓。其实,春节对马修来说并不陌生,他聊起年俗也算头头是道。但今年春节对马修来说还有一份特殊的“甜蜜”,让他对今年春节特别期待。
“我知道包饺子、贴春联,还有跟家人一起吃饭,还有送红包。我今年特别开心,因为我要去东北跟我女朋友家一起过春节,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人家里过春节,我会发现很多没想到的年俗,所以我很期待。”
能够顺利毕业、找到心仪的工作、去更多的城市旅游……谈及对未来的期待,马修滔滔不绝,但所说的每件事却都与中国有关。因为,在马修看来,开放发展的中国让世界看到了自信的中国范儿,也让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中国越来越发展,中国文化在国外越来越流行,我觉得也给了我们很多机会。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都能来中国学习工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