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2022-03-04 08:35:00来源:环球人物网
原标题:“二月二,龙抬头”,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二月二,龙抬头,千家万户使耕牛。”在农历的二月初二,民间有着“龙抬头”的说法。而关于“龙抬头”,背后更有着不少故事。
  “龙抬头”的含义及由来
  由于“二月二”正处雨水、惊蛰、春分节气之间,时值万物复苏之际,传说掌管行云布雨的“龙”也苏醒过来,降下绵绵春雨。因而,在古代,“龙抬头”代表着人们对于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
  “龙抬头”的传说,源于古人对天文的观测和想象。周秦以来,古人把穹庐般的星空分为二十八星宿,根据星宿排列的不同形状,以七星宿为一组,并以四种动物命名,即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青龙七星中的“龙角星”在春天来临时从东方升起,角宿显露,但“身子”还在地平线以下,故称“龙抬头”,而这也成为了春到人间的标志。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关于“二月二”,要从唐朝开始追溯。唐朝时期,由于二月本没有节日,唐德宗便将二月初一定为了“中和节”。但宋代人觉得二月初一不吉利,又将节日改到了二月初二,这便是“二月二”最初的来历。
  到了公元1294年,也就是元朝时期,二十四节气当中的一半都碰巧赶上了“本命日”:正月初一立春,二月初二惊蛰,三月初三清明,四月初四立夏,五月初五芒种,六月初六小暑,七月初七立秋,八月初八白露,九月初九寒露,十月初十立冬,十一月十一大雪,十二月十二大寒。正因这年二月二碰巧惊蛰,所以元朝人也碰巧在这天庆祝了“龙抬头”。而在这之后,元代人就都将“二月二”误以为是“龙抬头”,自此“二月二”便与“龙抬头”画上了等号。
  “二月二”习俗知多少
  节日当天,唐朝人会吃“迎富贵果子”,以取“迎富贵”的美好寓意;到了宋代,宫中则会“排办挑菜御宴”,即:摆出生菜、荠花等,让大家猜测名称,以赏罚作乐。明朝时,家家户户会摊煎饼,希望凭借烟气驱走毒虫,也会手持清香、艾草熏遍家中角落,达到驱蛇、驱虫、祛除霉味的功效。到了清代,则会给这天的饭菜都取上带“龙”字的名称,如:吃春饼为“食龙鳞”,吃饺子则叫“吃龙耳”,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面条是“扶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混煮面条、馄饨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等。
  此外,大人小孩们还会纷纷上街剃头,理发去旧,以求好兆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因地域的差别,人们在过“二月二”时的习俗也渐渐发生了变化:有的地方吃龙须面,有的地方吃春饼,有的地方吃红皮鸡蛋,有的地方吃火煨粽……但无论如何,这些习俗都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美好而朴实的期盼。(李佩蔺 实习生\张人杰)
  本文综合自新华网、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冯小珏
声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列表
文章排行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