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彝族自治县,隶属于四川省乐山市,位于西南小凉山区,属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和全面胜利,当地医疗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当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健康基础。
“我早看到你了,施医生。”3月10日,徐加礼站在自家院坝边上,兴奋地高举手臂,使劲摇晃,招呼来客。
这里是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杨村乡上云村,乡村道路蜿蜒、陡峭,隔着十几米长的斜坡,施啟云紧走几步,也朝徐加礼招手示意。
这是骨科医生施啟云与脱贫户徐加礼的又一次会面。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实现。”
这“无数人”,包括了徐加礼,以及小凉山地区峨边彝族自治县7751户27885名贫困人口。2021年2月,峨边彝族自治县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一人病,全家穷”
2018年之前的十多年里,徐加礼因双腿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他的生活被困在一张小小的轮椅上。
峨边彝族自治县通过下乡义诊、入院宣教向群众及患者宣传健康扶贫政策,正确识别精准扶贫病人身份,确保全县贫困人口在院得到健康扶贫政策的惠顾。
徐加礼有幸成为被救助的贫困患者之一。2018年11月,45岁的徐加礼在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做了双髋关节置换手术。在峨边医疗扶贫政策支持下,徐加礼被减免了十万元手术费。如今,他已经可以自如行走,还能在家帮哥哥干点煮饭、喂猪、剥玉米的轻活。“我的双腿是国家给的,这恩情永生难忘。”徐加礼说。
对峨边彝族自治县这个省定贫困县来说,医疗资源曾经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难以享用的“奢侈品”。直到2018年,即便是这一方土地上医疗实力颇为雄厚的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也还没有开设骨科。
此地人们劳动繁重,平时经常上坡下坎,骨科类疾病尤为普遍。2018年之前,峨边人罹患骨科类疾病,只能去成都、乐山等地治疗。“一人病,全家穷”,穷与病像是两座大山,压得峨边人有些喘不过气。
徐加礼家现有三兄弟,两个哥哥徐加洪、徐加伦,分别出生于1968年、1972年。因为徐加洪与徐加礼都患有强直脊柱炎,需要长期服药,贫穷让三兄弟至今都还是村庄里的“光棍汉”。在享受扶贫政策之前,三兄弟住在漏雨漏风的破房屋中,生活拮据。
如今徐加礼能再度行走,徐加洪的病也能享受医疗政策,得以长期治疗护理,家中旧屋也得以翻修改造,对于未来,他们有了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