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授跨越万里来嘉兴切磋太极拳!和中国老师一起“全球直播”

2024-05-12 12:23:09来源:读嘉新闻客户端作者:吴雪怡 周家伊
  
       “大家好,我是蔡光復,欢迎你们加入我们的全球直播间!”
  “坐在我身边的这位,是不远万里从美国芝加哥赶来的生物学教授克里斯·哈伯德先生,他也是一名太极拳无极桩的痴迷者,我们亦师亦友认识快有四十年了。”
  ......
  面对镜头说这些话的蔡光復先生是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极桩传承人,昨天(5月11日),是他应欧洲太极文化中心的邀请,在嘉兴开启《一周一太极》系列公益讲座的国际第一讲,现场画面通过微信视频号、YouTube账号等在中国、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家同步上线,首播后引发热烈反响。
  一场全球直播,奔赴“五年之约”
  “真没想到会有近两千名的太极拳爱好者学习观看,整场直播进行得非常顺利”,蔡光復高兴地说着。蔡光復不仅是无极桩非遗传承人,也是浙江嘉信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长。周边的人时常打趣他是生意人里最懂太极的,打太极的人里最会做生意的。
  直播间的评论区里,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们不停地围绕着自己对太极拳的认识分享体会。“打太极拳无极桩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怎么办?”“蔡老师,练无极桩时呼吸应当怎样调整?”网友们通过直播评论提出自己的疑惑,蔡光復在现场一一作答,整场直播点赞量超过12万次。
  “线上直播的形式,对于太极的推广和发扬有很大的好处。尤其是对这些海外太极拳爱好者们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75岁的克里斯·哈伯德教授感慨到。
  和蔡光復一同向大家分享太极学习心得的哈伯德,今年是他第七次来到嘉兴,除了受邀参加《一周一太极》全球直播外,他还想回来看看他的中国师傅蔡光復。五年前,哈伯德教授结束在嘉兴大学(原嘉兴学院)的客座教授任期后回到了美国。由于疫情,他们大多通过线上的形式交流学习,总说要回“嘉”看看的哈伯德始终未能得偿所愿。今年四月,听到老师邀请他来参加太极拳国际直播讲座,哈伯德兴奋不已,立马和妻子俩人订了机票,飞行十五小时跨越万里,奔赴这场“五年之约”。两位古稀之年的老友甫一见面,便迫不及待地过了几招。
  一封远洋信,开启35年中美“太极情”
  讲起与哈伯德的初识,蔡光復回想到:“那是在八十年代,当时还没有互联网,更没有现在的智能手机,我们联系全凭一封封漂洋过海的手写信。”
 

  哈伯德自幼便痴迷于亚洲武术。在自己的空手道师傅那偶然见识到太极的神奇之后,便对这项颇具神秘感的中国武术起了浓厚的兴趣。1989年,哈伯德在一位中国学生的介绍下,得知了嘉兴的太极“明师”——蔡光復。他随即便向蔡光復寄出了第一封跨越大洋的信件,在信中他提到自己非常渴望向蔡光復学习太极拳的精髓。收到信件后,蔡光復欣然回信,表示愿意与哈伯德“以武会友”。自此,蔡光復与哈伯德长达三十余年的太极情谊就此展开。
  对于嘉兴,远在大洋彼岸的哈伯德教授可是一点都不陌生。“那时候我总会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去嘉兴的各个街道小巷转转”,2013年,哈伯德从美国北伊利若斯大学退休后,随即便应蔡先生的邀请来到嘉兴大学(原嘉兴学院)医学院担任客座教授。
  回想在中国长达五年的任教时光,哈伯德的脸上总挂着一丝笑意。“我来嘉兴大学的时候已经64岁了,我很爱中国,但却更爱嘉兴这座城市。我在这里结交了许多中国朋友,他们有我的学生、我的老师、也有和我一般大的同龄人。对我来讲,这段独特且难忘的经历使我有机会了解到了真正的中国,也让嘉兴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
  因为对太极拳的痴迷,哈伯德也逐渐开始沉迷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刚开始学习太极拳的时候,我总感觉到吃力,我始终不明白自己欠缺了什么。随着后来和蔡先生的深入交流,我才明白问题症结是因为我不了解中国的文化,我始终是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用我们的角度在理解太极、学习太极,我当然学不懂它”。
  于是,哈伯德开始自学中文,也试着从其他传统文化入手理解太极拳。任教之余,他找了一位中国老师学习二胡,跟着中国朋友学习茶道,平日里还会钻研几道喜欢的中国菜。他笑言道:“最初只是想通过了解中国文化挖掘太极拳背后的奥秘,没想到这一接触便让我彻底爱上了它。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它有独特的象征、强大的精神内核,让我沉醉其中”。蔡光復在一旁也欣慰地说道:“哈伯德教授非常热爱太极拳,也因此学习和研究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他甚至表示,下辈子要做一名中国人。”
  这些年来,哈伯德几乎每年都会来嘉兴与蔡光復切磋交流。作为一名生物学教授,哈伯德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热衷于挖掘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理论依据——“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他也将这样的科研习惯用于学习太极拳上,在逐渐领略到太极真谛时,为了让美国的太极爱好者们在他们熟悉的母语环境中更好地了解太极拳无极桩,他深入研究中医和中国哲学,结合自己在解刨学、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提供更为具体、准确的描述。“除了光復的《无极桩阐微》,有关太极拳无极桩的著作文献我翻译过很多,这些都是我在美国和其他太极拳爱好者经常交流的内容”。
  一门太极拳,我想讲给世界听
  蔡光復与哈伯德年龄相仿,出生在嘉兴一个非常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自古就是繁华富庶之地的嘉兴,也是江南武林人士的集聚之地。由于儿时体弱多病,蔡光復的父母便想让他拜南湖船拳传人周荣江为师,练功习武强健体格。就此,13岁的蔡光復便与武术结了缘。
  据蔡光復回忆,与师傅周荣江学武时,不仅自身在武艺方面有很大的长进,他更看到了武术与传统中医在原理和理念上的相似性。这为之后他赴浙江中医院和浙江大学药学院攻读药学和中医学的求学之路埋下了伏笔,也为他在浙江嘉信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立业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太极拳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不仅仅是武术。你们如果要学,就要找像光復这样的好师傅。”哈伯德说着朝蔡光復竖起了大拇指。蔡光復在一旁笑着说:“太极拳讲得就是修心、修为。获得内功的第一步就是要有‘意’。‘意’用得好,肢体的运动和力量也就随之而来。想要达到太极拳‘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绝非易事。只有找对老师,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地认真修练,达到身心的平静与平衡,才能最终体会到‘春来草自青’的豁达与成就感。”
  说起自己与太极的缘分,蔡光復表示一切都源自热爱,“我喜欢一件事,我就会一直做,坚持做到极致”。和哈伯德之间的师徒渊源,只是蔡光復太极传承佳话中的小小缩影。四十多年来,作为企业家,他是太极拳届成功的跨界高手,而作为太极“明师”,他也一直在为弘扬太极拳无极桩做努力。
  对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蔡光復一直有着自己的理解。“会太极、讲太极的人很多,但是讲无极桩的人很少。”他认为,聚东方文化精髓的太极拳,正不断向世界迈出“武步”,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始于热爱,终于坚持。近两年,随着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兴起,蔡光復也积极开拓传播太极拳的新渠道。2020年起,蔡光復组建“传承创新团队”,开设《光復讲太极》系列视频课程,共推出441期的短视频作品,每期平均时长一分钟左右,受众者达500万人次。系列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弘扬太极拳、无极桩文化,旨在为疫情期间难以进行户外活动的观众营造一个居家锻炼、增进健康的学习平台,配合微信公众号平台同步推送相关太极拳理论知识,为太极跨越圈层添砖加瓦。
  除了开辟新媒体赛道,他也将自己的太极拳课程公益传授至嘉兴五县两区的多家武馆、健身馆、残疾人武术养生健体会所等。此外,他的无极桩课程还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成为了嘉兴南湖学院的一门专业课程。五十多年来,他义务教育培训的太极拳爱好者达上万人,受到学员们的广泛好评。
  “现在许多美国的大学也设有太极拳课程,不仅如此,还因为太极内核与现在广受年轻人欢迎的‘冥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受到了不少人追捧。”对于继续深入推广太极拳文化,哈伯德与蔡光復一样,充满了信心。
  一封跨越大洋的手写信,让这两位年龄相仿的异国人维系了三十五年的师生情;一项神秘的中国武术,又让他们超越语言的藩篱成为了至交好友;而如今,一场国际直播讲学,更让他们成为了传播太极文化过程中最有力的“双枪手”。(嘉兴国际传播中心)
责任编辑:李璐璐
列表
文章排行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