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文创为抓手赋能“浙东唐诗之路”新发展?6月26日,文创赋能“浙东唐诗之路”新发展座谈会在浙江上虞举行。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会长卢盛江、春晖集团董事长杨言荣、上虞区民间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徐景荣、中共绍兴市上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谢晓峰、曹娥江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志达、人民文创华东中心负责人刘国峰等出席座谈会。
“浙东唐诗之路”文创发展座谈会现场。
“浙东唐诗之路”最早由新昌学者竺岳兵于1991年提出,经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多次论证后正式命名,成为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又一条文化古道。它始自钱塘江边的西兴渡口,经萧山到鉴湖,沿浙东运河至曹娥江,沿江而行入嵊州剡溪,经天姥山,最后抵天台石梁飞瀑,全长近200公里。据专家考证,前后共有400余位唐代诗人游览过这条风景线,留下1500余首诗篇。2006年国内13位著名学者专程探访“浙东唐诗之路”,其中包括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新疆大学校长薛天伟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尹小林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等,一行人在东山考察时曾提出,“上虞不仅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驿站,更是‘浙东唐诗之路’的源头”。

上虞区民间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徐景荣介绍“浙东唐诗之路”背景。
座谈会上,上虞区民间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徐景荣介绍了上虞在“浙东唐诗之路”中的重要地位。上虞曹娥江不仅是“浙东唐诗之路”的主干线,更是通往其它诗路的中转节点。上虞的东山是“浙东唐诗之路”上的一个中心景观,是历代诗人往来游访的重要驿站。东晋宰相谢安曾长期隐居在此,并与兰亭王羲之、新昌支遁、余姚许洵及上虞孙绰(居东山下)等名士在此雅聚,后又因淝水大捷而“东山再起”。这里逐渐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仰慕之地,与李白同时期的前后400余位唐代诗人曾在此游历山水,寻访名流,走出一条独特的“浙东唐诗之路”。

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会长卢盛江介绍“浙东唐诗之路”开发方向。
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会长卢盛江认为,“浙东唐诗之路”的发展需要打造高雅的大众化产品,把诗路元素融入其中,突出地方特色,融入人们生活。在挖掘的过程中,挖掘者要把握“人”“诗”“路”“史”四大要点,深入挖掘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精准把握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层次,结合“诗路”的意境,展现历史风貌和人文情怀。
春晖集团董事长杨言荣认为“东山再起”是一种担当。
春晖集团董事长杨言荣说,谢安“东山再起”是一种担当,在当代它可以作为一种精神支柱,激励人们永不言败,勇往直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们也可以通过“东山再起”构筑一种文化自信。

中共绍兴市上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谢晓峰在座谈会上发言。
中共绍兴市上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谢晓峰说,以谢安为代表的中国文人既醉心山水也乐于报效家国,在山水间为我们留下大量精神财富。上虞宣传部也曾就上虞如何借助“浙东唐诗之路”东风和东山湖景区这块风水宝地,高品位打造东山文化品牌,与专家学者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东山文化是上虞唐诗之路上一张独特的金名片,需要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策划,借助国内外一流的权威专家把脉定位,在新时代党和国家历史自觉、文化自信的大潮中,精心打造上虞东山文化的高地。
曹娥江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志达出席会议。
人民文创华东中心负责人刘国峰说,东山作为“浙东唐诗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已成为很多人的精神高地,其文化价值也已经得到各位专家学者的认可和肯定。随着东山大观酒店这座东山文化综合体的成立,相信东山文化品牌会进一步得到推广和市场的认可,东山文化相关的文创产业也前景可观,人民文创也非常希望为东山文化的再现辉煌添砖加瓦、提供支持。
作为主流媒体文创品牌,“人民文创”由人民日报《环球人物》杂志社负责运营。自2020年在上虞设立华东中心后,人民文创积极推动中央级媒体文创品牌与上虞区地方政策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融合,曾举办“诗源东山,文化上虞”央级媒体采风,挖掘“浙东唐诗之路”历史。(文\图 朱红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