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其精神:将生存威胁变为发展机遇

—— 为《大漠流金》一书所作之序言
2022-03-27 22:00:00来源:环球人物网作者:埃里克•索尔海姆
  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堪称当今全球最伟大的生态环境建设成就之一。通过艰苦卓绝而灵活聪慧的不懈努力,库布其人民把这片死亡之海变成了生命绿洲。而库布其精神的要义,就是把沙漠看成机遇而非威胁。
  中华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人们对故乡的深切依恋。在《被土地束缚的中国》一书中,社会学家认定中国人夜以继日地为呵护脚下这方热土而不懈奋斗。而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见证了诸多王朝的兴衰,无疑被视为中国的“母亲河”。
  库布其正是这种母子关系的重要注脚。
  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境内。“库布其”为蒙古语,意思是“弓弦”,黄河在此处西面、北面和东面三面环拱,状如悬于杭锦旗和达拉特旗上方的一把弓,库布其南缘的沙漠则形如此弓之弦。清朝前期,此处也曾树木繁茂,水草丰美。清朝中期之后,烧草开荒的种植业导致草场退化,荒漠侵袭,此地始被称为“死亡之海”。延宕至20多年前,库布其沙漠已成为中国第七大沙漠,京津冀地区沙尘暴的主要源头。
  然而,到我首次访问库布其时,这里已成为群沙环抱中的一片生机盎然之地。
  亲见千万中国人如何把干涸荒凉的艰难困苦之地变为繁荣多元的兴旺发达之所,我由衷感佩。
  我曾去过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等多地沙漠,还从未见过如库布其这般成功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当然,各大洲的人民都能绿化沙漠,但库布其生态治理的规模和程度仍然拔群,可谓奇迹。
  库布其的成功有何奥秘?在与库布其人民的交流中,我知道并没有什么奥秘,有的只是智慧与汗水。为达成所愿,人们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当地企业亿利集团开拓创新,用政府、企业、民众多方携手的市场化手段合力治沙。
  在绿染库布其的壮阔篇章中,王文彪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他生长于斯,用行动证明了只要善待大地母亲,大地母亲就会善待其上的子民。
  王文彪生于杭锦旗的普通家庭,却说自己有三位母亲:亲生母亲、祖国母亲和大地母亲。他曾立誓要照顾好她们,并将一生都奉献于此。
  在童年,王文彪曾为沙漠与饥饿所困,并渴望绿染大漠,免于饥饿。早晨醒来坑上有沙,吃饭时碗里有沙,沙漠阻隔水电,阻塞交通,阻碍医疗教育,甚至导致饥荒失眠,生活充满绝望。
  和他的先辈们长大后远赴异地他乡寻求生计不同,王文彪把自己看作库布其的孩子,决心坚守于此,改变他脚下的这片沙漠。如他所说,儿时的梦想已融入他的基因,成为其矢志不渝的毕生追求。
  1988年,王文彪接手了杭锦旗盐场,首先要面对的挑战就是不断侵袭盐湖的滚滚黄沙。他与同事们艰苦奋战,竭尽所能,修筑穿沙公路,投入一大部分收入与人力治沙种树,千方百计促进生产,维持生活。
  治沙事业刚起步时并非尽善尽美,但他们从失败中汲取经验。王文彪创立的亿利集团,成为库布其弓弦上一支穿云之箭。曾经年少、意气风发的王文彪,也因其能催人奋进而成为企业领袖,成为世界治理荒漠化的领军人物。如今,王文彪的亿利集团已涵盖医疗、环保、清洁能源、农牧业和旅游业。
  亿利集团是治沙先锋,但早已意识到作为一家企业,也必须从沙漠中开发商业价值。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的治沙行动中,90%的贡献是亿利集团做出的。显然,仅凭一腔热血不能实现绿富同兴,而必须在治沙进程中不断创造价值。
  2017年,我很荣幸地授予王文彪“地球卫士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为绿色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
  截至当年,库布其累计吸收二氧化碳1450万吨,制造氧气1830万吨,价值68亿人民币;亿利集团在库布其项目中实现的水土保持效益价值244亿人民币。
  库布其人民让库布其模式成为绿富同兴的共赢之举,发展经济与生态建设的共荣之策。
  库布其奇迹为沙区人民增加了三类收入来源。
  第一类是种植耐旱的沙漠作物。例如,亿利的甘草种植就对企业、种植者和环境都大有裨益。亿利集团得到经济价值,当地百姓获得种植经验和稳定收入,环境也因植物的固沙肥土效应而得到改善。得益于种植技术的提升,甘草产量大幅增加,不仅让更多当地农牧民受益,而且让荒沙在两到三年内变为了沃土。
  第二类源自适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辽阔沙漠。库布其已经建设了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厂,可以为库布其周边的河北及其他地区供应电力,未来还有继续扩容的潜力。在干旱地区发展新能源,可以广泛用于农业灌溉、家庭生活和电动汽车,此番景象令人无比欣慰。
  第三类收入来源是旅游业。库布其周边不乏内蒙古与周边省市的人口聚集之地,旅游业可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中国已取代法国,成为世界旅游首选地,未来可期。
  我曾带我十几岁的孩子去过库布其,他对那里丰富的游乐项目所折服:沙漠宿营、骑骆驼、骑马、驾驶沙漠卡丁车。那里有美味可口的各式中式菜肴和蒙古国的美食,例如传统的蒙古羔羊搭配沙漠种植的蔬菜。
  通过发展沙漠种植、旅游业和太阳能等一系列举措,三分之一的库布其沙漠得以绿化,逾10万农牧民脱贫致富。我能亲自见证亿利集团库布其模式的成功,是一件幸事。这也说明,政企合作能够兼顾创造利润与持续发展。
  内蒙古库布其取得的重大成就,正是习近平主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鲜明佐证。这个论断源自习主席在浙江的经验,证明创造财富与绿色发展之间是可以互通互促的,这也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得到了验证。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近期报告显示,与公众认知不同,地球表面越来越绿。这要归功于中国,归功于内蒙古库布其,归功于新疆、甘肃、河北这些区域的大规模植树造林。这是对中国的巨大贡献,也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早期,在发展与环境保护领域主要是向世界学习。但如今形势发生了逆转,中国已做出多项成功实践,世界可以反过来向中国学习,库布其奇迹就是其中之一。此外,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治理京津冀及周边城市的大气污染、在江苏和浙江试点“河长制”、推动苏州和深圳等地绿色发展等战略,无一不值得向世界展示。
  中国应当引以为豪,并通过“一带一路”等合作平台与各国交流成功经验。
  我期待看到未来更绿色、更繁荣的库布其,看到生活在“母亲河”流域的居民们有更多笑容。
  “库布其模式”的独特性在于开拓创新和坚持不懈的统一,背后是对地球母亲的深挚情怀。我们应该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地球上的其他地区,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弓弦精神的巨大能力,帮助中东、拉丁美洲和非洲荒漠化地区进行生态修复。毕竟,全人类同为地球母亲的儿女,善待她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本文作者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理事会联合主席、联合国环境署前执行主任)
责任编辑:李佩蔺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