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CBD创设国际组织专属对话平台,支撑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2024-09-19 21:24:47来源:环球人物网作者:刘红伟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时对北京的核心功能进行了明确定位,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要求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近年来,北京紧紧围绕“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国际交往中心”,在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发展能力、对外交往能力等方面实现了明显提升。北京CBD作为国际组织聚集区,支持搭建国际组织交流对话平台,对于引聚全球高端要素资源、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也将有力支撑朝阳区“国际交往走在前”。
国际组织对国际交往的重要意义
国际组织是全球治理和多边合作的主要平台,也是国际规则制定和资源调配的重要力量,吸引和加入国际组织可对一座城市融入全球生产服务网络、参与全球化竞争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国际协会联盟(UIA)每年编纂的《国际组织年鉴》的信息显示,全球300个国家和地区约75,000个国际组织中约有42,000个活跃组织,覆盖范围包括政府间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组织是集聚高端要素的重要平台,有助于推动区域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和国际规则标准对话,提升区域国际品牌形象。同时,国际组织在发挥资源链接和桥梁作用、引入国际性会议会展和功能要素、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现实作用。
北京国际组织聚集优势和改善空间
北京以其驻华使馆和联合国驻华机构聚集的独特优势,在政治、外交、经济、科技、文化等多领域聚集了大量国际组织。从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披露的信息看,截至2023年6月,共有113家国际组织在京落户。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及其驻华代表机构32家、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总部38家、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代表机构43家,各类国际组织总部和代表机构数量均居全国首位。与2019年北京国际组织专项工作组成立之初相比,在京国际组织新增28家,增幅达33%。
根据2024年7月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等发布的《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2024》报告,北京在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排名中连续第二年保持在全球第7位,是唯一跻身前十的中国大陆城市。
吸引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国际组织落户是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北京持续优化国际化环境和服务,出台了支持国际组织落户的若干措施,为国际组织在京落户及运行打造更加便利的环境,但仍有继续改善的空间。
除继续加强总部类、全球性组织的吸引力度,特别是实体国际组织之外,也需侧重专业性国际组织的引入和培育。从《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2024》的指标体系看,北京国际交往中心排名全球第7的支撑,主要来自科技创新、文化教育、经济发展和数字网络等分项目维度,可围绕上述比较优势做好精细化文章。
北京市制定实施了《支持国际组织落户的若干措施》,推出系列便利化服务,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加强市区联动,推动城市融入国际组织全球议程、业务深度合作等方面,还可继续强化。在北京市委书记尹力提出的“推动标志性引领性外资项目落地”“搭建境内外招商平台”等领域,还可继续扩大与国际组织的合作。
国内其他城市错位发展的特色优势
“十四五”时期,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日益重视国际组织对城市发展的特殊作用,加快配套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吸引与城市定位相契合的国际组织,构建与北京错位发展的特色优势。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发布,指出“吸引更多国际经济组织和企业总部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落户”,对浦东新区加大力度吸引培育与浦东功能优势和产业特色相关的国际经济组织提出明确要求。同年,前滩国际组织联合办公区成立,浦东国际经济组织集聚计划(GOC)启动。
截至2024年5月,已有22家国际经济组织入驻前滩,涉及行业标准、商事仲裁、航运物流、多边合作、健康医疗等领域。浦东新区正在制定《浦东新区促进国际经济组织发展若干规定》,并组织“浦东国际经济组织活动月”等平台活动。
自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推动更多国际组织和机构落户深圳”以来,深圳市加快创新性国际产业与标准管理组织的吸引,并侧重以科技创新、信息通信等作为突破口,加快引聚和培育。
2024年1月,港澳及国际性组织集聚区在前海揭牌,英中贸易协会等10余家港澳及国际性组织入驻;5月,宝安区国际组织和外国商协会集聚区正式揭牌;此外,河套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聚集区则吸引了包括国际星闪无线短距通信联盟等在内的一批国际性标准组织。
CBD基础优势与对策建议
北京CBD以其独特的使领馆和国际组织聚集基础,以及基础设施发达、人员交往便利、国际化营商环境优渥、商事配套服务齐全等综合优势,可以支持该区域内打造国际组织专属对话平台,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国际规则对接。
北京CBD功能区拥有北京近100%的驻华使馆、90%的国际新闻媒体、80%的国际组织。此外,北京CBD还聚集了北京市70%的国际金融机构、50%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及美国商会、欧盟商会、美国城市土地协会等国际商协会组织,是北京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区域。
CBD作为商务中心,最具开放活力特征,以北京CBD论坛和北京CBD国际商务季为标志的商务品牌活动高度活跃。拥有25年历史的北京CBD论坛,在2024年广泛吸引了国际组织和国际商协会参与,并首次实现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首次融入并举办中外车企圆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形势展望》在京首发并落地CBD,平台支撑功能初步显现。
笔者建议在北京CBD以经济商务金融主题为突破,先行创设国际组织专属对话平台,邀请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等CBD区域内的国际组织参与,打造在北京“四平台”(服贸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北京文化论坛)之外的以国际组织为主要对象的对话平台,丰富北京国际平台建设。
同时,对话平台要与国际组织开展“双向融合”,将本土发展诉求与国际组织议程中国化有效结合(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北京CBD联合打造“零碳CBD”为例,共同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中国绿色转型相结合)。同时,要加强市区联动,以首都站位加大政策支持,市级层面建立机制保障和有力指导,区级层面加强资源倾斜。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璐璐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由《环球人物》杂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权所有:环球人物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