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3 14:19:26
来源:环球人物网
小号
中号
大号
7月17日下午,“丝路友好使者”驿站举办分享活动,第三届“丝路友好使者”称号获得者、浙江大学医学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也门籍医生阿马尔·阿尔巴达尼带来关于“来到中国,了解中国,爱上中国”的主题分享。来自新疆阿克苏库车市文旅和宣传部门相关人员参与了本次交流活动。
活动现场,阿马尔·阿尔巴达尼向在场嘉宾讲述了一段,从他父亲接受中国驻也门医疗队救援而开始的“丝路”情缘。
小时候,阿马尔经常能看到中国援助也门的医生,还可以看到为他们修建道路的中国工程师,这个遥远东方大国让阿马尔充满了好奇与憧憬。在他13岁时,中国医生用针灸治好了父亲的面瘫,这让他萌生了来华求学的梦想。
1996年,阿马尔下定决心,来到中国读书学医。这不仅是为了完成他的医学梦,更是完成他的中国梦。毕业后,阿马尔选择留在义乌,服务当地的老百姓,“之前中国的医生给也门老百姓看过病,我也想用我的专业知识回报中国,并且,义乌也是中国文化和贸易的交汇地,在这里能让我和‘丝绸之路’的命运再近一步。”阿马尔说。
在中国生活工作的27年间,阿马尔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改革开放的非凡成效。在他看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的文化和世界各国不断交流互鉴,中外的商品也在这一过程中快速的流通,给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阿马尔在分享时还特别提到,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就曾抵达过也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一直以来都有很好的经贸和文化往来,作为一名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国际医生,他也十分关注“丝绸之路”的发展。“我和‘丝绸之路’的缘分就像是命运的安排一样,未来作为丝路友好使者的责任更加重大。”阿马尔说。去年,阿马尔荣获了第三届“丝路友好使者”的称号,他又增加了一份和丝路相关的身份和责任。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像阿马尔这样的友好使者越来越多。他们投身专业领域,切实推动国际间医疗务实合作,为国际医疗互助奠定了基石;他们关注文化交流,用自身对文化的热爱,增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交融;他们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友好使者。
本次交流活动得到了现场嘉宾的关注和认可,“丝路友好使者”驿站未来将成为“丝路”文化国际交流的传播平台、国际合作的推进基地,也将加深各族人民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理解和认同,助力库车在共建“一带一路”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