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强国复兴有我

“加油,木兰”

2022-06-29 09:08:30 来源:环球人物网—环球人物微信
小号 中号 大号

今年暑假,23岁的彝族女大学生阿支成了村寨里的“异类”。

在她跨越1600公里,从武汉回到四川大凉山里的第二天,村里老人见到她身上的五分裤,指指点点:“你穿的啥?”“是家里买不起裤子吗?”

村里人不理解,为什么城里回来的阿支穿着半截长裤,也不理解这个姑娘为何有着和他们完全不同的穿着。

那一刻,阿支终于意识到,无论是内在思想还是外在装束,她都不再属于这里了。

“那一刻,我知道,我终于走出大山了。”


“我不想和她们一样”

阿支出生于四川大凉山昭觉县的彝族村落。

四川共有200多个县区,拥有33万人的昭觉县经济排在最后几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昭觉县大部分村子的真实写照。直到2020年,昭觉县才装上了第一个红绿灯。

阿支还在家上学那些年,因为贫困,凉山农村里大部分女孩没有条件完成义务教育,提早辍学、找个好人家嫁了,再跟随夫家一起进城务工,是绝大部分大凉山女孩子的选择。

阿支不想成为其中一员。

阿支的家庭条件在当地都排倒数。父亲在她小学五年级时因吸毒去世,阿支和四个兄弟姐妹的生活开支全由在广州打工的母亲承担,即便如此,她依然不想辍学。

“如果不读书,我只能和其他女孩一样过着不属于自己的人生。”阿支说道。

为了尽可能减少学费支出,小学三年级时,阿支退学重新跟着妹妹从一年级开始读——妹妹所在的爱心班由社会针对凉山捐赠,没有学杂费。“虽然(课程)内容我学过,但没关系,这里不花钱,我就不会失学了。”

和阿支一样,如今22岁的慧慧也是个彝族女孩。

她出生于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农村,虽和阿支所在的大凉山相隔数千公里,但务农同样是这里大部分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加上教育意识和资源薄弱,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女孩少之又少。

如果按部就班,慧慧也将提早辍学、结婚生子,“但是我知道,那不是我要的生活”。

慧慧想要的,是走出落后的村寨,在不漏雨的屋子里开灯看书;是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而不是进厂重复命运,还能让父母丢下从祖辈手中接过的锄头,结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总之,就是和现在不一样。”

慧慧所梦想的生活,也是土家族双胞胎女孩蕊蕊和莉莉的目标。

“00后”蕊蕊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的农村。巴东位于三峡库区中心地带巫峡口上,山路崎岖多,境内四渡河特塔顶与峡谷谷底高差达650米,是目前世界第一高桥,最近的动车站则在县城80公里外。

而蕊蕊的老家在更偏远的山腰村落里,驱车去县城得半个小时以上,沿路都是垂直的绝壁。交通不便、缺乏就业机会,蕊蕊一家仅靠着父亲在外做小工过活。

从记事开始,蕊蕊就渴望征服家门口的大山,像花木兰一样,"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去山那边更广阔的世界寻找自己的战场,建立功名。

大山困不住花木兰,也困不住深山里心怀热烈的女孩们。

“再苦,也没生活苦”

       对大山里的女孩子来说,若不想通过打工走出大山,剩下的只有读书这条路了。

但在大山里要坚持读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读着读着,身边的同学就越来越少了”。

慧慧本在村里小学就读,但这所小学没有设六年级,慧慧不得不走一个多小时去镇里的小学继续读书。因为山路漫长,路途艰辛,她的很多同学学历就此停在五年级。

慧慧进了乡镇小学,但由于之前上的是彝族课本,镇里的学校说的却是汉语,她不得不僵硬着舌头,重新从一年级的汉语拼音开始学起。

乡村和城市的教学资源、教育质量本就有不小差距,即便有机会继续接受教育,这些女孩也不一定跟得上。

中考后,阿支进入昭觉中学,该学校正是文章《这块屏幕可能会改变命运》里提到的,通过直播和成都七中共享教育的248所贫困地区中学之一。

在第一节课上,老师就告诉阿支:“不要想别的,你们努力赶上成都七中的平均分就好。”无形的差异,横梗在阿支和网线那端成都七中学生之中。

“不得不承认,乡村的教育差的太远。”蕊蕊中考发挥失常,去了一所普通高中,该校每年高考能上本科的人不超过20个。

因为缺少教育资源、师资,学校甚至没资格参与全省重点高中联考。“试卷都是老师偷拍来的,老师也不知道解法”,蕊蕊只能对着晦涩的题目,在宿舍熄灯后拿着手电筒一遍遍演算。

尽管生活条件恶劣,求学条件艰苦,女孩子们还是坚持读书。

“读书再苦,能比带孩子苦?”慧慧说道。

从8岁开始,慧慧就知道“长姐如母”的含义。父母下地做农活时,慧慧要踮着脚尖、够着灶台给妹妹做饭,还要给妹妹换洗衣服、哄睡,稚嫩的双手布满老茧。

阿支则说,“读书再苦,能比生活苦?”

阿支是家里的顶梁柱,每个月她都要对着妈妈寄回来的生活费精打细算,一项项开支算下来,阿支眼眶都红了,“钱怎么这么不经用?”

相比之下,读书,是最不苦的了。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最终,三个女孩子熬过了读书的苦。

蕊蕊以学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中南政法大学,阿支如愿来到了自己心仪的城市武汉,进入了中南民族大学,慧慧则考入了大理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原来世界可以有这么多种色彩”

       尽管她们各自尝过生活的不幸,幸运却也同时降临到她们身上。

比如蕊蕊所在的巴东县,毗邻神农架,当地交通落后,人们因出行困难过着朴素的生活。

在国家的大力发展下,巴东县不仅结束了“不与中原通人烟”的历史,境内还将在今年迎来第二座动车站。

阿支则因就读公益人士捐助的爱心班,有幸参与夏令营去过一次三亚。

当阿支第一次看见蓝色的大海,她惊讶极了:“原来世界可以有这么多种色彩,人生也可以存在各种可能。”

2018年,蕊蕊姐妹都考上了大学,可两张录取通知书不仅意味着双份学费,还有路费、生活费……蕊蕊辗转反侧,不知如何是好。

也是那一年,响应国家攻坚脱贫的号召,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支付宝公益等一拍即合,计划为贫困地区乡村女性设计一个帮扶方案,“加油木兰——关注贫困女性保障”(以下简称“加油木兰”)项目应运而生。

该计划借助了互联网保险的模式,通过为贫困地区(原)建档立卡女性提供一份免费的公益保险,同时结合国家的医疗、教育保障,减少因贫辍学、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率。

按着班主任的指导,蕊蕊姐妹在支付宝平台上提交了大学录取通知书,第二天就收到了“加油木兰”项目的理赔款,每人5000元钱。加上申请的助学贷款,读书问题圆满解决。

她终于有机会走出大山来到武汉,并在这个6月,顺利成为了一名银行职员。

这笔理赔款也解决了慧慧的心头大事。冲着免学费、免住宿费,高三时,慧慧选了定向培养。5000元的“加油木兰”理赔,基本上帮她解决了她大学一年的生活费。

慧慧的梦想,也已经从走出大山变成回到大山——她想成为县医院的医生,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医疗落后的老家。

如今,23岁的阿支正在读大一。因为年龄偏大,她对未来有些焦虑,总是反复担心“求职时候会不会被歧视”。

但她永远记得自己高中时候申请到那笔钱时候的感受:“虽然钱不多,但只有我知道,未来不管多难,总有人在关心我,给我力量。”

3个“木兰女孩”,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凯旋时刻。

【后记】

作为“加油木兰”项目的“80后”产品经理,陌可在采访中表示:“我可能是全保险行业最希望赔付的人。”

“赔付得越多,说明越多的女孩子有希望继续读书。”

因为曾经和慧慧、蕊蕊等人的经历相似,陌可太了解农村留守女童的遭遇。女儿出生后,她更是带着母亲的视角看待这一群农村女孩:“无论是哪个女孩,我都希望她们在未来的人生里有更多的选择权,而不是被迫去接受别人的选择。”

带着这样的初心,在设计“加油木兰”项目时,仅赔付标准,陌可和团队就进行了无数昼夜的讨论,各种细节被密密麻麻地列在会议室里的小黑板上。

“决定人一生的节点,教育、健康是最重要的两个。”陌可说道。因此,在整个“加油木兰”里,她们特意强调了“读书赔付"和“大病赔付”。

近4年来,这项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支付宝公益等联合发起的女性公益保险项目,利用互联网保险的杠杆效应和技术能力,已覆盖14省、41个县,累计为困难女性送出超308万份公益保险。

和蕊蕊姐妹一样,这个6月,第一批获得教育补助金进入大学的“加油木兰”女孩们也已走出校园,奔赴不同的城市和岗位。

她们中有人成为了老师、律师,有人考上了公务员、也有人成为了办公室的白领。

“无论她们未来选择的道路是什么,我们都感到欣慰,”陌可表示,“因为她们已经有能力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这就是最棒的事了。”

(应当事人要求,文中阿支、蕊蕊、慧慧、莉莉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蔡晓慧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京ICP备2023030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