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克拉玛依之歌

“永远”究竟还有多远?

2024-04-22 09:16:13 来源:环球人物网 作者:蔡晓青
小号 中号 大号
俯瞰克拉玛依区数字产业园,随着芯团智能制造等一批企业的入驻,园区发展活力正在加速聚集。闵勇 摄
  一辆外观萌萌的小巴缓缓驶来,到了上车点,它会自动打开车门,欢迎乘客上车。车内并没有驾驶员,也没有方向盘。行驶中,遇到前方驶来车辆,小巴像长了眼睛似的,迅速“点下”刹车,待来车通过后,才缓慢加油,继续行驶……
  2023年5月23日上午,这辆拥有前沿数字技术、科技感爆棚的无人驾驶小巴出现在克拉玛依会展中心的广场上,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技术合作发展论坛正在这里举行。
  这天,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各路嘉宾在克拉玛依济济一堂,围绕受空间距离因素影响最小的、代表着人类文明最新最先进领域的数字技术这一主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上合组织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区域组织之一,这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前沿会议为何会选择在偏远的克拉玛依举办呢?
  因为克拉玛依拥有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
  是的,你没有看错,是区位优势。
  长期以来,在很多人心目中,偏处祖国西北之西北的克拉玛依,远离东部发达地区,只有区位劣势,哪有什么区位优势呢?
  克拉玛依的区位优势来自整个新疆在国家战略中地位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7月在新疆视察时曾强调,随着我国扩大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等深入推进,新疆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把新疆的区域性开发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打造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既然新疆成了国家向西对外开放的前沿,那么地处北疆西北部、离中哈边境巴克图口岸只有160公里的克拉玛依当然是前沿的前沿了。
  从小区域环境看,克拉玛依处于北疆西部的中心,周边环绕着阿勒泰、塔城、博乐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五个师。在这个区域内,克拉玛依的综合实力无可争议最为强大,无论讲区位、讲实力还是讲辐射能力,克拉玛依都最有条件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从大区域环境看,克拉玛依是油城,又处于中亚油气富集区的中心地带,这是第一个优势;“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东西走向,克拉玛依处于东西向的连接点,东连乌鲁木齐进而连接国家东部发达地区,西连哈萨克斯坦进而连接中亚、欧洲,这是第二个优势;中蒙俄、“中巴经济走廊”是南北走向,克拉玛依又恰好处于南北向的连接点,向北连接阿勒泰进而连接蒙古国、俄罗斯,向南从独山子区横穿天山,连接库车、喀什,进而连接巴基斯坦、印度等南亚国家,这是第三个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克拉玛依刚好是这两大经济带的交汇点,这是第四个优势。
  因此,如果仅仅从区位上考虑,克拉玛依完全可能成为辐射中亚油气富集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
  目前,克拉玛依毗邻的口岸就有巴克图、阿拉山口、红山嘴、霍尔果斯,通过公路就可以直达哈萨克斯坦、蒙古国等国。克拉玛依距离最近的巴克图口岸只有160多公里,已有高速公路、铁路连通。
  新疆发布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交通枢纽中心建设规划(2016—2030年)》中明确规划,以克拉玛依市为核心的“克奎乌组合枢纽”是5个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2019年5月30日上午,随着塔城—乌鲁木齐K9858次列车缓缓驶出塔城火车站站台,克塔铁路正式通车运营。
  这条铁路终点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边境的巴克图口岸,被国家发改委明确列为新亚欧大陆桥北线的国内最西段,是新疆继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之后的第三条通往中亚及欧洲的大通道。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延伸的又一条大通道。
  世界上的大型油气富集区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中亚、波斯湾、墨西哥湾、西伯利亚、北海。克拉玛依正好位于泛中亚油气富集区的中心。
  自身拥有雄厚的石油石化工业基础,又身处世界级油气富集区,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准噶尔盆地的油气资源优势立足克拉玛依发展克拉玛依,另一方面又可以充分利用中亚油气富集区的油气资源跳出克拉玛依发展克拉玛依。可以说,哪怕单就油气资源而论,克拉玛依也具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
  对克拉玛依的未来发展而言,如果说区位优势是“地利”,那么从国家层面、新疆层面对克拉玛依的定位就是“天时”。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新疆确定为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赋予了新疆在全国能源开发中特殊战略地位。作为新疆拥有石油天然气生产、加工、储备完整产业链的重要石油石化基地,克拉玛依无疑会享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红利。
  2021年2月,国家科技部发布的《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提升克拉玛依、德阳等区域特色地级市创新能力,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高地。同年6月,国务院出台相关文件,支持克拉玛依加快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构建具有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这无疑是国家层面对克拉玛依的又一大宏观政策支持。
  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自治区支持克拉玛依创建国家级资源富集地区转型创新试验区,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石油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2023年,自治区党委又赋予克拉玛依“乌克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的最新定位,这些发展定位,明确鼓励克拉玛依大胆开展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探索并大力发展石油石化产业。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还明确提出,新疆将加快打造以“八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这“八大产业集群”中,油气生产加工产业集群排在首位,而油气生产加工产业集群最现实的发展平台无疑就是克拉玛依。
  因此,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从自治区层面看,克拉玛依都享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良好的政策环境。战略地位和政策环境,对任何一个地区和城市的发展而言,都是具有决定性的。
  如果你驾车在克拉玛依游逛,会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
  在城区南面的红山油田,在城区东面的百里油区,你会看到星罗棋布的“磕头机”、林立的井架、轰鸣的机器,身着红色工服的采油工在油井间穿梭,好一派热气腾腾的石油生产大场景。
  从1955年克拉玛依油田诞生以来,这些场景,在克拉玛依是司空见惯的。
  而到了城区的西北角,你会发现一片从外观上就很独特的区域,其中有一座占地上千平方米的巨型圆圈造型建筑,这是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内的第五座数据中心——碳和水冷数据中心。走进这个建筑,你会看到一排排整齐的大型电脑机柜正在高速运转,因为采用了板式水冷散热这种最新的制冷技术,在没有一台空调的房间里,室温常年恒定在20多摄氏度。
  这类场景,是近20年内才出现的。
  “石油城”克拉玛依在城市转型之路上从没有停止过向前的脚步,对应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战略要求,克拉玛依提出了“一主多元”的发展思路。“一主”是指石油石化产业,“多元”是指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那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场景,便是“人和”,也是克拉玛依践行“一主多元”发展思路的生动体现。
  2023年1月29日,一名员工打开吉172—H井的无杆泵保温箱,查看无杆泵运行状态,以保证实时上传的数据真实可靠。这天,春节假期刚过,新疆油田公司吉庆油田作业区已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吉172—H井是吉庆油田的一口功勋井,在这口已经产油11年的功勋井前竖着一块石碑,碑上所刻的文字介绍了这口井的历史。在石碑前,堆放着几块油页岩样品,或褐色、或灰色,这口井就是在三四千米深的地层里从这样的石头里把油“榨”出来的。

全疆首家以氢能为主题的展馆——新疆氢能港在克拉玛依市高新区开门迎客。闵勇 摄
  页岩油是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难度很大。因攻克了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的四项核心技术,新疆油田公司发现并成功开发了10亿吨级的吉木萨尔页岩油藏。自2021年,这里的页岩油已进入规模建产阶段,将在2025年建成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在突破页岩油开发难关之前,克拉玛依人早已突破了稠油、超稠油开发难关。
  借助稠油开发创新技术,新疆油田公司稠油产量已在2019年突破了1亿吨,并在乌尔禾区风城一带建成了全国最大的SAGD生产基地。
  在距离克拉玛依较近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就有约200个超稠油区块,稠油资源量约为1200亿吨。
  显然,无论页岩油开发技术还是稠油开发技术,都是克拉玛依人向国内外油气富集区拓展技术服务市场的“顶级内功”。
  准噶尔盆地的油气资源主要由新疆油田公司也就是克拉玛依人在开发,而准噶尔盆地石油资源量约100亿吨,天然气约2.3万亿立方米,目前油气探明程度分别仅为33.7%和7.5%;页岩油、煤层气等非常规资源量超40亿吨,目前还处于勘探早期。

克拉玛依高质量发展——油田发展
  也就是说,无论在脚下的准噶尔盆地还是在国内外的其它油气区,克拉玛依的未来发展都有十分充足的油气资源可以利用。
  我们还是看看驻克拉玛依的几大央企的发展规划吧,它们是克拉玛依乃至新疆发展石油石化产业的主角,也是克拉玛依“一主多元”发展路径的“一主”的主角。
  独山子石化公司的发展规划是,2030年前,实现10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一体配套,400万吨/年乙烯产能充分释放,80万吨/年化肥性能升级,年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建成世界一流示范企业。
  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已成为世界单厂生产能力最大的高档环烷基润滑油生产企业,百万吨级高档润滑油、特色沥青和国内最大白油生产基地等“五大基地”将进一步提升,将在近期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西部钻探公司已明确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目标,未来5年,该公司钻井进尺、营业收入均将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也就是说,目前克拉玛依的石油石化主力企业都还处在蒸蒸日上的发展阶段,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从理论上讲,油和气无论资源如何丰富,总是不可再生的,总是要采完的,但风与阳光几乎都是不会枯竭的,而准噶尔盆地风、光资源极为丰富,发展新能源得天独厚。处在北疆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中心地带,这为克拉玛依的长远发展又提供了一重更加厚实的资源保障,未来的克拉玛依是油气之城,更是新能源之城。
  用于生产单晶硅棒的单晶炉,每个都有五层楼那么高,是名副其实的“钢铁巨人”。100多个这样的“钢铁巨人”一排一排整齐地排列在一间巨型厂房内,每个人站在这样的厂房里,内心都会有莫名的震撼。这就是现代化!这就是大工业!
  位于乌尔禾硅基新材料产业园的新疆晶品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就是这样的厂房。2023年11月9日下午,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围绕着数不清的“钢铁巨人”,不同岗位的工人身着不同的工服,有序地忙碌着。有的在全神贯注操作着控制面板,有的在小心翼翼查看生产流程,有的在认真细致记录数据……
  很快,两根泛着银光的长达5米、重达1000多公斤的单晶硅棒“新鲜出炉”,被放置在支架上推了出来。
  靠近它们,一股热气瞬间袭来,给人暖暖的感觉,让人不禁啧啧称奇。
  2023年6月30日,晶品12GW高效单晶硅棒及硅片项目(一期)在克拉玛依乌尔禾区投产。这是新疆最大的单晶硅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35亿元,将分两期建设。
  经过3个多月的试运行,2023年10月26日,该公司正式开始批量生产单晶硅棒。
  “从实现批量生产开始产品就投放市场了。目前订单非常多,我们也签了很多长期合约,都是签到了明年年底。”新疆晶品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春成看着新出炉的单晶硅棒,脸上满是自豪。
  单晶硅棒是一种高纯度的硅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用于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和光电子器件制造等领域。

宝鸡钢管克拉玛依有限公司厂房正在火热生产中。戴旭虎 摄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未来我国将持续开发包括水电、风电、光伏等电源在内的多个清洁能源,形成九大集风光(水火)储于一体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以及五大海上风电基地,新疆就是大型清洁能源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2021年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快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建设。
  上述这两则消息,是陈春成把项目落地克拉玛依的重要理由,也昭示了克拉玛依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大好前景:克拉玛依是新疆的能源生产重镇,地处戈壁荒漠,风很大,光很足。
  新疆晶品公司所使用的单晶炉设备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处于领先水平,产能是最高的。
  新疆晶品公司计划5年内在克拉玛依完成80GW的产能规划,全部达成后,产值将达到700亿元。
  不仅如此,新疆晶品还将发挥新材料龙头企业作用,整合国内、国际资源,吸引更多硅基新材料高新科技企业和上下游业务关联企业来疆投资兴业,共同打造千亿级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
  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克拉玛依这个以“石油”命名的城市,还将是“世界新材料新能源发展高地”。
  一块块普通电子线路板被送上生产线的全自动轨道,先由镭雕机精准快速地镭射上身份二维码,接着经过全自动锡膏印刷、锡膏检查检测后送入全自动高速贴片机进行贴装……
  只见贴片机真空吸盘迅速精准地抓取识别相应的元器件,灵巧地将小到几毫米的元器件精准高速贴装在电路板上,再经过回流焊焊接、自动光学检查、程序烧录、电路测试、分板、喷胶等10多道精密严谨的工序后,一个应用在氢燃料电池上的控制器就新鲜“出炉”了。
  整个生产过程完全自动化,只需技术员调取设置好的程序,机器就能精准快速地完成这些复杂的工序。
  这是上海丸旭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的智能制造车间内的生产场景。车间里的16条全自动表面贴装技术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该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高端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服务企业。
  不久的将来,这样的智能制造车间将在克拉玛依按一比一比例复制,所生产的产品将从克拉玛依飞向世界各地。
  2023年5月25日,丸旭集团与克拉玛依签订了投资近1亿元的合作协议,该集团为落地克拉玛依的“氢储能调峰电站一体化项目”提供氢燃料电池发电单元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制造,待氢燃料电池车端应用场景成熟后,还将增加车端应用控制系统的开发及生产智能制造。
  “氢能产业不仅是克拉玛依市产业转型升级整体布局中的关键环节,更是我们集团拓展西部和海外市场,完成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这次合作对我们双方都具有重要意义。”丸旭集团联合创始人欧阳剑明确揭示了选择克拉玛依的理由。
  这还只是克拉玛依与上海嘉定氢能港合作项目中的一项。2023年5月25日,克拉玛依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的9家企业签订了10个项目的合作协议,在克拉玛依投建总投资规模约350亿元的10个氢能产业项目,包括氢能产业示范园区、氢储能调峰电站、绿氢制造装备、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氢能热电联供、氢能装备测试及实训平台等,涵盖氢能全产业链。
  这些项目一旦投产,将助力克拉玛依完成氢能产业能源端商业化实践。按照预期,5年内克拉玛依与氢能相关的产业总营收可达千亿级。
  根据《克拉玛依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预计到2025年,全市基本形成氢能“制、储、运、加、用”的产业生态,初步建成功能配套齐全、引领带动作用强的“新疆氢能港”,形成以“中国西部氢都”为名片的国家级氢能产业示范城市格局。
  驾车从克拉玛依市政府出发,从南新路转入西环路,再沿着世纪大道行驶十几分钟,一片极具现代感的建筑群映入眼帘,这就是新疆“天山云谷”核心基地——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区。
  云计算产业园区始建于2013年,2015年建成园区首个数据中心——华为云服务数据中心。如今,园区已经建成5座大型数据中心,拥有6万余个数据机柜,数据中心规模和能力位居西北地区前列,具备了面向国内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云服务的能力,为克拉玛依发展数字经济、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提供了现实平台与依托。
  “妈妈快看,‘小巡’!”2023年7月18日傍晚,一辆名叫“小巡”的警用无人巡逻车正在克拉玛依河畔巡逻,在河边游玩的小男孩李默惊喜地指着巡逻车对妈妈喊起来。
  这是克拉玛依中科天极(新疆)空天信息有限公司研发推出的新型智能网联汽车之一。
  这款智能“警察”已在国内近10个城市上岗。
  智能网联车产业是信息传感、大数据、通信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中科天极这家数字经济高科技企业将投资2.3亿元在克拉玛依打造新疆首个智能网联车生产基地。
  《克拉玛依市智能网联车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智能网联车产业发展体系初步建立,达到百亿级规模,年均产值增长率达到10%以上;引进并培育具有产业知名度的科技企业50家以上,实现智能网联车产业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
  除了中科天极,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西虹桥北斗产业基地也先后与云计算产业园区签约,未来,园区将在智能网联和空天信息两个产业领域形成突破。
  2021年,继“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之后,国家级超级工程——“东数西算”全面启动。所谓“东数西算”,“数”指数据,“算”是算力,即数据的处理能力。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城市,“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又为克拉玛依提供了发展新兴产业的广阔空间。
  随着一个又一个项目的落地,具有国际影响力、辐射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国家和地区的新型计算中心基地、空天地理信息服务业基地、智能制造产业基地、软件信息服务业基地四个数字产业集群正在克拉玛依冉冉升起……
  紫砂展台上占据C位的就是紫砂奖牌。这个泥色的像茶饼一样大小的紫砂产品,中间有一大一小两行字,上面写着“2023克拉玛依马拉松”,下面写着“马拉松男子冠军”。

2023“克马”全马季军紫砂奖牌
  “前不久举办的2023克拉玛依马拉松比赛,我们用克拉玛依紫砂为获得4个主要项目的冠亚季军共做了12枚奖牌,深受获奖选手的喜爱,这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我们今年最具特色和亮点的紫砂产品。”2023年11月16日至20日,第四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克拉玛依区文体旅游局局长袁明在展会现场“卖力”地推介紫砂产品。
  克拉玛依拥有“中国最美公路”独库公路,拥有“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的世界魔鬼城,还拥有工业旅游的独特景观——现代化石油石化大工业生产场景,发展文旅产业也有巨大的潜力。2023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克拉玛依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642.36万人次,同比增长89.7%;实现旅游收入94.42亿元,同比增长80.2%。
  在茫茫荒原白手起家建立起国家石油石化重镇,科技创新是克拉玛依的重要基因。在城市转型升级过程中,科技创新仍然是当仁不让的内在推动力。

新疆油田公司百口泉采油厂百21井区的一座光伏发电站已经投用并向油区输电。公司聚焦“双碳”目标,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积极构建并完善油田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油田绿色发展。闵勇 摄
  走进位于城区南面的克拉玛依大学城,沿着主干道一路南行,你会被路两边一栋栋极具现代感的长方体建筑吸引。其中一栋长方体建筑只有两三层楼那么高,但占地面积足足2000平方米,墙面上“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红色大字,让这栋建筑显得肃穆而庄重。
  室内,圆柱形的、方形的各种油气实验设备整齐摆放着,各种管线在设备间纵横交错,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油气生产现场。
  这个实验室隶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自2017年在克拉玛依落地后,它瞄准新疆和西部地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大基础理论和成果转化问题开展创新性、应用型研究,是支持新疆及西部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共建“一带一路”、行业领先的创新型科研平台。
  目前,克拉玛依已拥有3所大学,拥有4家省(区)级石油石化重点实验室、1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企业技术中心、19家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4家新疆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家油田所属专业研究院所、2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对一座人口不足50万的城市而言,这已绝对称得上大学与科研院所云集了。
  2023年11月22日上午,汤靖走进办公室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登录“新疆科技计划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查看“油田伴生气催化裂解制工艺及技术研究”项目的进展。
  汤靖是克拉玛依丝绸之路创新发展研究院的项目经理,她目前对接的这个项目研发成功后,可实现以克拉玛依油田伴生气为主要原料制造高附加值的碳纳米管。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一个万吨级的碳纳米管批量生产基地就会在克拉玛依出现。
  包括汤靖在内一共5人、一间办公场所,这就是2021年11月在克拉玛依揭牌成立的丝绸之路创新发展研究院的全貌。
  人少并不意味着办不了大事。丝绸之路创新发展研究院厉害之处在于它独特的运行机制,它的运营模式是“四方共建”,由科技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圳市与中国科学院共同推动,是为促进东西部科技合作而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在新疆首屈一指。
  说得通俗一些,丝绸之路创新发展研究院是克拉玛依科技、人才、服务等要素双向流动的平台。
  也就是说,虽然它自己没有专门的科研人员,但全国的科研人员都可以通过它,因不同的科研课题需求而聚在一起,为它所用。
  《克拉玛依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35年,力争把克拉玛依市建成我国西北地区科技创新高地、“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国家和地区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城市。
  巨大的区位优势,优越的政策环境,明确的发展路径,丰富的发展资源,卓越的科创实力,传统的石油石化产业如日中天,雨后春笋般的新兴产业旭日初升,克拉玛依,无疑正在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发展高地,“油竭城衰”的阴云正在逐渐远去。
  作为新中国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有过辉煌的历史;作为“国家级资源富集地区转型创新试验区”,克拉玛依也必将拥有灿烂的明天。
  克拉玛依人对城市的转型成功抱有必胜的信念。这个底气,一是来自于克拉玛依厚实的发展基础;二是来自克拉玛依人在油气开发仍然处于上升期的时候就开始未雨绸缪进行转型实践,经过20多年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阶段性的成果;三是来自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国家向西开放的强劲东风。机遇必将偏爱早有准备的克拉玛依。
  是的,我们坚信克拉玛依必将取得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转型的胜利,我们坚信克拉玛依必将成为一座千年之城、万年之城,克拉玛依的“永远”就是永远!
责任编辑:蔡晓慧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京ICP备2023030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