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2 11:48:30
来源:环球人物网
作者:陈佳莉
小号
中号
大号
近年来,我国奶业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产量、质量、装备水平等各项指标稳步提升,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力量。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高级专家、伊利集团全球创新中心科学研究总监王彩云在奶业一线做研发20年,亲身参与了中国奶业从“落后”到“现代化”的转型突破。她认为,目前我国奶业仍需激发产业加速升级的新动能,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这就需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中国奶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4年3月,王彩云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
今年两会上,王彩云的上会议案主要是如何通过加强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做优奶业精深加工项目、提高益生菌菌株的研究与应用水平,从而更好满足国民营养健康需求。
从“喝到奶”到“喝好奶”
环球人物:在您深耕奶业这20年中,见证了我国奶业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王彩云:20年间,我见证了国人从“喝到奶”到“喝好奶”的重要历程,看到了我国奶业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产量、质量、装备水平等各项指标稳步提升,这些都是“科技创新”带给我们的改变。同时,奶业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者对奶制品的消耗量在持续增长,且更倾向于选择高品质、营养丰富的产品,大家希望通过饮用奶制品,不仅实现补钙和补充蛋白质的目标,还能有更多的健康选择,如减脂、助睡眠、提升肠道健康等。
环球人物:相较于国外奶业领域,中国奶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王彩云: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深刻重塑,对我国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性提出挑战,也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我们深刻认识到,服务保障国家安全大局,就必须加快在奶业精深加工、自主菌株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实现突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确保产业链的稳定与安全,才能将“奶瓶子牢牢地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所以说,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奶业的核心竞争力。
环球人物:今年您的议案主要针对奶业加工技术攻关方面,在技术层面,伊利近年来有什么突破?
王彩云:我在奶业一线做研发20年,一直在精深加工领域深耕,从事牛奶中各种功能蛋白的特性研究、提取及产业化示范工作。近年来,我们取得了非常多的突破:先后开发出了低乳糖奶,解决消费者乳糖不耐受的情况;研发出的浓缩乳清蛋白制备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为维护婴配粉供应链安全提供了坚实支撑;开发的益生菌新型递送技术,有效降低了益生菌在加工过程和胃肠道消化过程中的损失,取得了国际领先的水平;首创乳铁蛋白定向保护技术,将常温纯牛奶乳铁蛋白保留率由10%提高到90%以上,等等。这些技术成果,也已经或即将应用在产业化生产中,为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增添创新动能。
近年来,王彩云(右)和同事们一起,在奶业加工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
环球人物:我们如何突破行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
王彩云:解决全产业链技术瓶颈、实现技术突破和产出技术成果,离不开创新平台的支撑。目前在国内,伊利已经建立了三级研发平台,共同构建了伊利的技术主体。而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里,伊利作为重要合作方和参与方,联合其他共建单位致力围绕全产业链进行创新链布局,正在开展高水平协同创新。同时,乳业国创中心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通过与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可以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从一棵草到一杯奶”
环球人物:在您看来,对于奶业领域来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最关键要在哪些方面发力?
王彩云:首先是坚持全链创新,推动成果转化。要通过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形成“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创新链路,解决全产业链技术瓶颈,加速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
其次是紧抓发展机遇,促进数智升级。积极推动数字新技术与产业链核心业务的增值融合,将数智化升级贯穿于全产业链各个环节中,例如在生产端打造智慧牧场和智能工厂,在消费端推动消费者数智化运营。
第三是推进绿色转型,构建绿色产业链。奶业各环节都会涉及碳排放,在发展中需要强化行业合作,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培育低碳核心牛群,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奶牛甲烷排放,推行“种养一体化”生态农业,进行碳盘查打造“零碳工厂”,优化包装结构等众多环节。
第四是打造创新融合平台,加强创新人才培养。要加强科教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与平台打造,加强对于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的培养与保护,为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优秀人才队伍,实现更多的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
环球人物:“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创新链路实践中,最难的是哪一个环节?伊利是如何解决这一难点的?
王彩云:如果说牧场是乳业的第一车间,那么饲草则是乳业的第一原料。不过,由于自然环境约束以及发展起步较晚,我国长期缺乏优质饲草。为破解行业饲草难题,伊利遵循“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的原则,全面实施饲草研究与优质饲草种植攻关,开展优质青贮、本地化粗饲料等应用推广。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目前,伊利从优质青贮品种选育、田间种植管理、收获加工、贮存饲喂、青贮消化率提升等方面,制定了详实的操作流程与标准,并将优质饲草种植前沿技术免费推广给全国合作牧场。
伊利还引进“遥感卫星+农业大数据平台”应用技术,应用卫星遥感及地面相关物联网设备对青贮玉米开展长势监控、灌溉指导、病虫害预防、天气预警、收获时间预测等服务,使农业生产更精准、更高效,实现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型升级,形成智慧农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种植模式。目前,伊利带动了全国近640万亩饲草料种植,为种植户带来了超过25亿元的收益,不仅为奶牛养殖业优质饲草提供了保障,更为种植户带来了增收。
王彩云在奶业领域深耕20年,见证了我国奶业的发展。
“一条没有终点的跑道”
环球人物:舌尖安全是奶业领域的关键一环,也是消费者最看重的,在这方面,伊利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王彩云:伊利始终坚守“伊利即品质”的企业信条,视品质如生命,致力于生产100%用心、100%安全、100%健康的产品。长期以来,伊利建立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体系以及“集团——事业部——工厂”三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防控体系,覆盖80多个检验单元,检验项目总数达1000多项,率先实现了从源头到终端的每一个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关键点的监测、分析、把控、预防,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品质提升,在伊利内部被称作“一条没有终点的跑道”。
环球人物:您在奶业领域这么多年,最看重消费者什么样的评价?
王彩云:我最看重的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的评价。不管我们企业发展到什么阶段,产品创新到什么程度,产品品质始终是我们的根本,所有伊利人都要坚守对卓越产品力的极致追求。我也很重视消费者对于产品功效的评价,我们始终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通过产品创新满足他们多元化需求,把握市场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