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共同富裕:新时代浙江上虞孝德文化传承与传播考察报告

2023-01-19 11:06:00 来源:环球人物网 作者:林玮 等
小号 中号 大号
  内容提要:浙江上虞是中华孝德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新时代上虞孝德文化建设呈现文化标识逐步完善、文化载体逐步更新、文化创新逐步彰显、文化引领逐步凸显等现状。但同时,上虞孝德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以共同富裕为指向的时代内涵亟待深化、以共同富裕为内涵的当代呈现亟待创新、以群体为支撑的社会推动需要合力多元、以年轻为表达的社会接受需要特色时尚等。上虞孝德文化在全域实践、时代价值、表现形态、特色IP等领域可以进一步深化,走出一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德元素支撑新时代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建设的“上虞之道”。

  孝德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渊源。浙江上虞是中华孝德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地域文化中镌刻着深刻的孝德印记。其中,既有历史上被誉为孝德楷模的舜帝(孝子)、曹娥(孝女),又有当代孝德文化传承的鲜活见证,孝风绵延、孝贤辈出。这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形态,已经成为上虞文化地域传承的源头活水,成为今天上虞民众自我认同的重要文化身份与价值感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种身份感知要转而为建构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提供伦理基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可持续发展为诉求,就需要弥散于城市文化、文脉的延续之中,使上虞真正成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集中呈现点。
通向共同富裕:新时代浙江上虞孝德文化传承与传播考察报告
“中国孝德文化之乡”授牌仪式(刘育平 摄)
  上虞“孝德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现实基础
  进入20世纪90年代,孝德文化成为上虞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指向,地方党委、政府把“深化孝德文化建设”纳入“人文上虞”规划的工作重点,以传承发展孝德文化为载体,打造上虞城市文化的“金字招牌”。这一行动卓有成效。自2010年5月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孝德文化之乡”以来,上虞积极实施以孝德文化为核心的城市品牌战略,构建“15分钟孝德文化生活圈”,打造孝德文化城市综合发展区,实施建设孝城、培育孝业、深化孝节、推行孝政、弘扬孝义、倡导孝行六大载体任务,逐步将上虞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较高文化辨识度的国家级孝文化名城。经过多年努力,上虞孝德文化已与城乡社会治理、新时代文明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走上常态化、普及化的轨道。2020年,上虞孝德文化生态保护区被列入浙江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名单。从课题组调查情况看,当前绍兴市上虞区孝德文化建设现状呈现如下几点特征:
  一是在顶层设计上已经形成共识,文化标识正在逐步完善。2021年,为进一步推动文化赋能“创新强区、品质名城”建设,上虞区大力开展“文化铸魂提质年”活动,推出48个重点项目,重塑显性化标识系统、活动化场景系统、全民化践行系统、合力化推进系统这四大系统。区委、区政府不断优化文化地标布局规划,开展理论研究,推动艺术创作,为“孝德文化传承地”建设与发展保驾护航。特别是推动曹娥江文创走廊、孝德文化小镇、中华孝德园、中国孝德文化馆、新上虞博物馆、孝德社区规划等项目发展。在做好曹娥庙、朱娥庙、孝闻岭等18处孝德文化遗址、遗迹留存保护与开发工作的基础上,还修复了陈春澜故居、敕五堂、谢安墓等一批孝德人物建筑和古迹。这些文化地标有效助力上虞打造具有较高辨识度的孝德文化“尖峰”标识,形成良好氛围。
  二是在理论宣传上已经形成常态,文化载体正在逐步更新。上虞区持续召集各地人才,共同阐释新时代孝德文化的内涵与意义,探寻讲好新时代孝德故事的多元路径,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21年成立的孝德文化研究院,与孝德文化研究会共同挖掘孝德史料、孝德遗迹、民间故事,推树当代孝德人物故事,建设宣传阵地,让市民对上虞孝文化的来由、不同时期孝德代表人物以及孝的核心思想和表现形式都有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理解,是社科普及的重要典范。此外,在城市建设与公共文化事业方面,上虞区与景德镇陶瓷高等研究院、美术雕塑大师合作,以一江两岸景观带、人行景观桥建设等为契机,设计了一批如“孝行天下”“风帆旋韵”“瓷源时空”“羊羔跪乳”等城塑,创新孝德故事传播载体。
  三是在文旅融合上已经形成示范,文化创新正在逐步彰显。上虞区积极通过多种艺术创作,赋能孝德文化传播,如上虞区知名乡贤、原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崎嵘等人创作的《孝满人间》广获传唱,民营公司拍摄的孝德题材古装剧独具IP意识。这些文化形态与上虞区“孝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初步形成了孝德文化为主导的文城融合新路径。如加快推进曹娥江文创走廊和大东山景区开发建设,建设新博物馆和曹娥江文化艺术中心,持续打造“诗画曹娥江”“诗源东山”文旅品牌等行动的社会反响都较为强烈。特别是紧抓孝德特色节庆品牌,如孝文化节、曹娥庙会等,助力孝德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在“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构筑理念中,凸显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
  四是在社会风尚上已经形成氛围,文化引领正在逐步凸显。上虞区弘扬孝德文化在社会上找准了着力点、形成了覆盖面,“虚功实做”,把孝德文化的弘扬与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相结合,扩大了孝德文化传播度。如孝德文化研究会在全区中小学推广孝德课程、编制校本教材、制作主题影片,突出寓教于乐。2017年至今,上虞区委、区政府连续举办年度新乡贤培育“青蓝工程”,本身就是新时代“孝德文化”在人—地(故乡)关系上的体现。此外,以贾凤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当代孝德标杆人物和“孝行天下、不忘初心”以及“百名孝星”“十大孝子”评选等系列活动,更是有效形成了孝德文化的价值引领。目前,上虞民间奖孝、养老、扶教、助残基金已经多达200余个,涵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扶贫助残、文化礼堂、五水共治、镇村民生等各个领域。
通向共同富裕:新时代浙江上虞孝德文化传承与传播考察报告
上虞中华孝德园(刘育平 摄)
通向共同富裕:新时代浙江上虞孝德文化传承与传播考察报告
区孝德文化研究会下管分会与下管镇小联合编印的连环画《下管忠孝传》举行首发式(刘育平 摄)
  上虞“孝德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若干问题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是文化之源、社会之基,知孝理、讲孝德、践孝行是社会伦理观念的重要部分。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孝”除了传统注重家庭、突出代际、强调规范等意涵之外,还需要有更为鲜明的时代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提出一系列高瞻远瞩的设计规划。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物质富裕的基础上,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传统的孝德文化如何回应新的时代主题,把时代之问、民众之呼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之中,凸显中国智慧的当代性和全球化,是上虞区弘扬与传承孝德文化需要着力破解的重大课题。
  一是孝德文化“以共富为指向”的时代内涵亟待深化和解读。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孝德文化”的传统解读已明显不适用于新时代青年的活跃思维、处事态度,需要注入新的内涵。这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代际关联需做全面拓展。在城市化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时代语境中,子女与父母异地居住成为常态,“事亲”观念需要有新的阐述,促使孝德文化成为新风尚、新时尚,而非沦至传统道德绑架、封建精神束缚。二是价值指向需有共富意识。传统“孝德”指向的是家庭内部的代际平衡,新时代的“孝德”则应指向全社会的代际与阶层平衡,实现话语权、物质财富和地位感的重新分配。以孝德文化为共同富裕的精神支撑之一,应该成为重要的“上虞经验”,围绕孝德文化形成共同富裕示范区域建设的新工作抓手和特色经验,使“2021·文化铸魂提质年”过渡至“2022·共同富裕提质年”、打造“曹娥江共富带”,以及深化八大美丽行动、构建八大共富场景等政府举措更加具有学理性和说服力,建构具有上虞辨识度的共富路径。
  二是孝德文化“以共富为内涵”的当代呈现亟待丰富和创新。不经过必要的文化基因解码,社会公众对孝德文化的认识会偏于单一,这是上虞打造孝德文化主题城市的最大困境。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及孝德文化的内容创新,不适应现代传播规律,会造成对“孝德文化”的误解和偏见。这就需要对传统精神进行创造性重构,如在“曹娥”身上挖掘和注入更多具有当代转化可能的品性,展现更丰富的社会功能,避免落后于时代、受众单一、二次宣传乏力等问题。此外,孝德文化的当代传播应该加倍突出“共同富裕”指向,或者进一步而言,应该更加突出“共同体”指向。如孝德文化园作为上虞孝德宣传场地,提供高质量内容和服务的实际资源程度是低于游客的普遍预期的。在以核心用户群体为“90后”的小红书上,首页搜索“中华孝德园”,200余篇笔记多与“大象公园”“风情街”“拍照打卡”等关键词相关,而极少有提及孝德文化的种草推文。
  三是孝德文化“以群体为支撑”的社会推动需要合力与多元。目前看,上虞区推动孝德文化转化的主体力量比较单一,政府部门之间分工及合作有待加强,官方联动能力较弱,与民间主体没有形成多元、协同的合作模式,而群众对于主动传播孝德文化也缺乏必要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日常性。孝德文化研究会、乡贤文化研究会承担的工作较多,而城市建设、文广旅体、青年工作、教育等涉及文化的相关条线沟通途径较少、部门间信息传递脱节现象比较严重,为群众提供高质量文化内容供给服务的契合度、精准化上都存在不足。如孝德文化园、孝德小镇存在供需错位;孝德文化网络传播形态单一,缺乏影响力大、受众面广的文艺精品;市民被动传播较多,自发传播行为较少,缺少主动传播的积极性等问题,都与缺少全域孝德文化的统一“指挥部”(蓝图)和“信息中枢”有关。
  四是孝德文化“以年轻为表达”的社会接受需要特色与时尚。近年来,各个城市间的品牌建设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以传统文化为城市品牌者,各地均不乏优秀案例。而目前看,上虞以“孝德文化”作为城市品牌形象的实践还缺乏差异性和特色化,尚未形成独特的城市记忆点,网红化程度也稍显不足。要引领城市品牌建设,尤其在一干以“孝”为特色的城市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加倍突出城市品牌建设的内容与形式创新。特别是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文化及数字平台作为当前传统文化传播的主战场,实现文化创意与文化传统的紧密结合,摆脱“高”“冷”的标签,切合年轻人的文化需求,利用沉浸式文化,将孝德文化融入剧本杀、元宇宙、夜经济、主题公园等新兴文化业态中。
  新时代上虞“孝德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对策性建议
  “孝德文化”是对治“道德滑坡”“人口老龄化”与“贫富差距”三大现实问题的传统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一传统智慧在新时代应得到继承,并作为上虞区通向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重要支撑,整合各方资源,从顶层设计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将文脉传承、理论宣传、文旅融合、社会治理、城市更新、城乡融合等工作结合在一起,以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为抓手,走出一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德”元素支撑新时代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建设的“上虞道路”。
通向共同富裕:新时代浙江上虞孝德文化传承与传播考察报告
百善孝为先(刘育平 摄)
通向共同富裕:新时代浙江上虞孝德文化传承与传播考察报告
上虞区“孝诵诗路”讲故事比赛。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文化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一是提高站位,突出传承,坚持孝德文化全域实践。无论是城市品牌建设,还是文化生态保护,“孝德文化”作为上虞区的一张“金名片”,都应该有相对的中长期规划。目前,上虞孝德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缺乏较高层级、较为全面的设计与谋划,相关部门的协同机制也存在堵点。建议进一步厘清上虞孝德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联动机制,建立由区委主要领导同志牵头的“孝德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导小组”及其联席会议机制和秘书处(可以设在区委统战部或宣传部),在政策取向上多部门相互配合、在具体实施中相互促进,使“孝德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推广有明确主体和行动中枢。特别是以共同富裕为“孝德文化”的当代内涵,统筹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文旅融合、夜经济、城市国际化,以及儿童友好型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老年友善型城市等相关工作,尤其是围绕宣传、统战两条线,让媒体融合与乡贤工作相互助力,使规划落至实处。
  二是注重传统,解码基因,阐发孝德文化时代价值。持续深入研究孝德文化的传统意涵与当代属性,在不割裂传统的前提下,赋予孝德文化以新的阐释,如孝德文化内涵中的代际平等指向,在当代可以转化为公益精神;孝德文化内涵中的政治价值维度,在当代可以转化为社会责任意识;孝德文化内涵中的情感价值内涵,在当代可以转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彰显共同富裕的价值属性。同时,注重推树能代表新时代孝德文化力量的典型人物尤其是符合当代青年认知和当代社会秩序的典型,使“孝德”文化尽可能活泼化、生动化和形象化。此外,还可以通过区域影响力构筑中华孝德文化城市朋友圈,联合宁波江北区“慈孝文化之乡”、湖北孝感“孝文化之乡”、河南清丰“孝道文化之乡”、湖北麻城“孝善文化之乡”等,串珠成线构建“孝德文化城市联盟”加以协调,形成合力。
  三是强调载体,数字赋能,革新孝德文化表现形态。进入智能互联时代,孝德文化的表现载体需要与时俱进地迭代更新。一方面,可以突出数字文化,打造孝德文化精品工程,如启动建设以老龄化服务升级为核心的孝德文化数字化未来社区,打造孝德文化旅游和研学目的地等;另一方面则可以利用数据技术,建立孝德文化数据平台,统筹利用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全面梳理孝德文化资源,提取兼具历史传承价值和新时代文化特色的孝德文化元素、符号和标识,甚至突破地域限制实现与其他推崇孝德文化地区的公开数据共享。
  四是重视差异,引领潮流,打造上虞特色孝德文化IP。城市发展需要突出时代性和特色化。面对湖北孝感、四川德阳、山西孝义、山东济宁等以“孝”为特色的同类城市品牌竞争,上虞在经济相对发达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如何通过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突出孝德文化的时代感、年轻态,从而成为孝文化相关城市联盟的“领头羊”,需要有新的举措。建议尽快打造独具特色的上虞孝德文化IP,在全域活化的基础上,形成上虞孝德文化的IP氛围。城市IP需要与城市品牌、性格与文脉相吻合,赋予IP形象必要的人设,并将其渗透到民众、游客、消费者在上虞的不同场景里,如火车站、景点、商场等,以此唤醒民众对上虞的认知和记忆。上虞有王充、谢安、祝英台、曹娥等充分的历史人物形象,可以在可能的范围内使之形成某种“孝德宇宙”,探索孝德人物当代讲述的空间和可能,如设立与城市IP形象相关的孝德便民设施,鼓励民众赞助以纪念家人为主题的孝德座椅、孝德墙等方式,让公共设施成为晒创意、晒亲情的共享空间。有关部门还可以与文旅部门合作,打造孝德民宿和孝德博物馆,让民众更有获得感。
  作者简介:
  林玮,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懿,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周千力,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冯路欣,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更多精彩尽在“探源中华文明 厚植家国情怀——孝德文化研究”专栏↓↓↓
孝道如磬,新世传音
责任编辑:王嘉琪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京ICP备2023030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