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德如磬,新世传音

2023-01-19 16:12:29 来源:环球人物网 作者:陈煜楷 王炜吉
小号 中号 大号
  内容提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伴随着传统文化新觉醒意识开始在全社会涌现,在中国古代先贤的诸多故事中不难发现孝德是古代先贤推崇的行为准则,孝才兼修,诸事皆成。以孝德家国理念为出发的中国式现代化养老与育儿体系有机融合建设,不仅是应对老龄化、少子化的挑战,实现家庭和谐与幸福的持续发展之道,更为当今中国人口政策提供一定借鉴。这正是“孝德家国昂生机,穿越历史鉴未来”。
  中国社会的快速变迁及外来文化带来了诸多新观念及新价值观的冲击。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伴随着传统文化新觉醒意识开始在全社会涌现,尤其是95后、00后的新时代青年的成长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同频,他们日益感受到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与丰富,现实与互联网的世界里中国制造与中国文化印记越来越具有影响力。他们早已没有父母一辈中某些在改革开放初、中期对西方物质文明畸形的向往,文化心态上已开始平视西方,历史、文博等专业日益受到青睐,世界唯一五千年绵绵不绝之中华文明更受其认可与尊重。他们身上沉浸着早日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文化基因。
  自古以来,“孝德”在中华文化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不仅体现在以“孝”为原则对家庭、社会伦理的责任与规范,也因中华文化“家国同构”思想,更承载着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这种中华优秀传统在新时代理应倍加重视,将古老的孝德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不断挖掘并丰富其内涵,发挥其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推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的强大的内生动力。
  三国时期的陆绩出身江东大族陆家,自幼聪明过人,知礼节,懂孝悌,尊重长辈,孝敬父母。6岁那年,于九江拜见袁术,袁术赠的橘子,陆绩舍不得全部吃完,深藏三枚于怀中。临行告辞、躬身施礼时橘子落地。袁术问道:“陆郎作宾客怎么还藏着橘子?”陆绩跪而回答:“留三只橘子欲回去送给母亲品尝。”袁术听罢惊奇不已。从此以后,陆绩怀橘便传为佳话,并被后人编入《二十四孝》。十一岁时陆绩出席张昭、张纮等江东名士的宴会,当时张昭等人一起讨论须用武力来平定天下。他因年少坐在最后面,于是在远处大声说:“当年齐桓公九次聚合诸侯,一统天下,不用兵车。孔子说:‘远处的人不服从,只要专心修正文德,他们自己就会来投降的。’现今讨论的人不讲求文德,而只是崇尚武功,我陆绩虽年幼无知,但也认为不妥。”听到少年陆绩的回答,张昭等人对他甚为惊。陆绩成年后,任职偏远的交州郁林郡为太守。他深入民间了解情况,减轻百姓的赋税和徭役,因其地气候炎热,疫痢流行,环境恶劣,陆绩发动民众挖掘水井,改善水质,减轻疫病,被当地至今称为“陆公井”“怀橘井”。他开办学校和文化教育事业,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使得郁林郡焕然一新,百姓安居乐业。理政之余,其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为两汉天文历算集大成者。最为称道的是,他为官廉明清正,肃贪拒贿,卸任后亦不携带任何特产,返回吴郡归途,因行李太少,没有足够财物压住行船,船轻难避海浪,就取巨石为压舱之物。此石后被称“汉陆公郁林石”“廉石”。“廉石归乡”一事,成为千载廉吏典范,为后世各朝官员所推崇,并将“廉石”立于苏州府学之前、文庙之中,直至今日,永为世人怀念瞻仰。
孝德如磬,新世传音
陆绩怀橘图
  在中国古代先贤的诸多故事中不难发现孝德是古代先贤推崇的行为准则,孝才兼修,诸事皆成。随着时代的变迁,对孝德的认识不断发展。元代过度推崇孝道并汇总“二十四孝”,引用了一些如《埋儿奉母》《卧冰求鲤》等在当今看来是“愚孝”的故事,则需要摒弃。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了“第二个结合”。我们要在“新”与“旧”、“破”与“立”、“守正”与“创新”、“历史”与“现实”之间实现辩证的扬弃。当今社会的一些案例中,过分“尽孝”使得家庭关系失衡。新时代,我们需要建立起正确的孝德观,既要尊重父母,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家和万事兴才是至孝之道。
  2023年中国首次面临人口下降问题。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2年中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这意味着近61年来中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总和生育率跌破1.1,仅为世代更替水平(2.1)的一半,位居全球倒数。2021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4.2%,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而2022年这一数字上升至14.9%,并将在2030年左右超20%,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少子化”叠加,人口因素影响较大。在中国传统孝德文化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观念与现代社会一部分青年人渴望绝对自由的思想产生矛盾,而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必须以国家和社会责任来思考如何行动当下,遇见未来。
  从全世界范围看,生育意愿和生育率下降是许多发达国家存在的问题。各国政府也出台各种政策促进生育率,仍难以遏制生育率持续下降,甚至有观点称,低生育率是人类文明最大的风险之一。以史为鉴,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鼓励生育源自2500多年前的越国。《人民论坛》刊登的《古代社会的生育政策智慧》一文中指出:春秋末期,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规定:“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除了为分娩的妇女派医生,他还制定了奖赏标准:“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这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对越国国力迅速恢复,最终灭吴,成就霸业,发挥了巨大作用。1当今中国正在加速放开并鼓励生育政策,如延长产假、增加育儿假,有些地区开始尝试提供生育津贴、特别住房补贴等,这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更能够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鼓励生育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爷孙之乐乃天伦,在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等,以让老年人晚年享受到社会的关爱和照顾之外,更应加入这种“新生”力量。以孝德家国理念为出发的中国式现代化养老与育儿体系有机融合建设,不仅是应对老龄化、少子化的挑战,实现家庭和谐与幸福的持续发展之道,更为当今中国人口政策提供一定借鉴。这正是“孝德家国昂生机,穿越历史鉴未来”。
  新时代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寄语青年,“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家国情怀”之源正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孝德文化,“都说国很大,其实一大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青年人正是在“家庭延续”和“国之未来”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的结点与关键。只有通过家庭和国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帮助青年人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因为他们关注社会问题,是社会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努力贡献青春力量。青年医护工作者和志愿者积极投身社区建设,他们的努力不仅弥补了许多家庭子女一时无法照顾生病或身体不便的父母尽孝问题,也是在积极探索“你为国尽忠、我为你尽孝”社会化、系统化,以“孝德家国”之道推进中国式社区现代化。青年人的行动力就是“厚植家国情怀”的爆发力,孝德如磬,新世传音,中国式现代化一定会更美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当今青年应积极推动以创意短视频及直播手段传播孝德文化理念和实践,因为孝德是进取之心的原生动力,从而让更多有志者参与到弘扬“孝德家国精神”行动中来。将孝德家国理念融入新时代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双向奔赴过程中,这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更高层次的生活追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孝德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价值,在新时代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的未来关键在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新时代青年要以“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为行动指引,让古老的孝德文化在创新中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
  陈煜楷,男,就读于宁波财经学院。
  王炜吉,男,共青团浙江绍兴上虞区委书记。
  注释:
  [1]邱涛:《古代社会的生育政策智慧》,《人民论坛》2022年3月下,第126页。

  更多精彩尽在“探源中华文明 厚植家国情怀——孝德文化研究”专栏↓↓↓
孝道如磬,新世传音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京ICP备2023030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