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7 11:11:35
来源:环球人物网
作者:高塬
小号
中号
大号
中国梦和阿拉伯梦的完美结合
穆汉奈德·阿里·穆汉麦德·肖莱比:来自约旦伊尔比德市,于2002年在义乌开起阿拉伯餐厅,并积极参与当地涉外纠纷调解工作,被义乌人亲切地称为“外国老娘舅”。2022年获评第二届“丝路友好使者”称号。
穆汉奈德站在“贝迪餐厅”的“一带一路”宣传墙前。
2014年6月5日,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及一段佳话:“一个普通阿拉伯青年人,把自己的人生梦想融入中国百姓追求幸福的中国梦中,执着奋斗,演绎了出彩人生,也诠释了中国梦和阿拉伯梦的完美结合。”
这个青年名叫穆汉奈德·阿里·穆汉麦德·肖莱比(下文称穆汉奈德),来自约旦第二大城市伊尔比德市,如今在“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创业。他将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饮食文化带到了义乌,收获了事业与爱情。
2000年,20岁出头的穆汉奈德背井离乡来到中国广东。起初,他投靠在叔叔的餐馆,配菜、采买、送餐、打扫……穆汉奈德干活麻利,每天忙里忙外的样子,吸引了在餐馆做翻译的刘芳。
刘芳是安徽人,她对两人相恋的过程记忆犹新。刘芳当时因一起交通事故卧病在床,才认识一周的穆汉奈德主动提出照顾她的生活起居。看着对方在病床前倒热水、备药,刘芳心里暖暖的,“感觉这个人特别热心”。等到刘芳伤愈出院,两人也水到渠成,确定了恋爱关系。2002年,穆汉奈德正式当上“中国女婿”。
彼时的中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吸引了大批外商来华。有朋友告诉穆汉奈德,有越来越多的阿拉伯人在浙江义乌经商,可当地的阿拉伯餐厅无法还原家乡的味道。其实,穆汉奈德有时也会思念家乡的美食—曼萨夫,那是一道约旦人在重大节日必备的佳肴。用大火炖得软烂的大块羊肉,卧在颗粒饱满、喷香热乎的米饭上,再浇上一勺秘制浓汤,就成了穆汉奈德最思念的“家乡味道”。
穆汉奈德和刘芳商量,要把曼萨夫带到义乌去。可万事开头难。创业初期的夫妻俩没什么钱,都是东拼西凑的。这种艰难并没有浇灭穆汉奈德的热情,他誓要在义乌“闯出一片天”。2004年,穆汉奈德夫妇开了一家名为“花”的阿拉伯餐厅。正宗的阿拉伯美食,吸引了不少食客和外商前来,店里常常爆满。可随着其他阿拉伯餐厅的涌入,竞争越来越激烈。为缓解资金压力,穆汉奈德忍痛卖掉了爱车。刘芳说,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身边人帮了他们不少忙,房东当时也缓收房租。这份慷慨与信任让夫妻俩一直铭记于心。
贝迪餐厅
面对压力,穆汉奈德没有退缩。当时,第五代义乌国际商贸城拔地而起,“世界小商品之都”正转型升级。义乌市政府也不断优化经商环境,完善政务工作。在政府工作人员指导下,穆汉奈德递交的餐厅改造升级审批手续一路绿灯。他说:“政府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帮助。”
2018年初,花餐厅改名为贝迪餐厅,生意也更上一层楼,在义乌外商中积累不少人气,穆汉奈德也松了一口气。他终于在这里实现了梦想。“我17岁离开了家,到过荷兰、泰国,最后决定留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在这边生活。”穆汉奈德说,“做生意要选择安全的地方,在这里就是一个词—平安。”
义乌成就了穆汉奈德的梦想,他也在用行动回报义乌。他说,自己接受过他人的帮助,也愿意将这份善意传递给更多的人。有时,生活在义乌的外籍人士会因为丢护照、生病就医、孩子上学等事情找他帮忙,他虽嘴上不打包票,心里却默默记下,当自家事儿一样跑前跑后。“好的”“我知道了”“行”……这是妻子刘芳听丈夫说过最多的话。
公平是穆汉奈德处理矛盾的原则。“我帮他们调解,不想让任何一方感觉自己吃了亏。两家都开心,这个很重要。”凭着丰富的涉外纠纷调解经验,他在2014年成为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外籍调解员。
穆汉奈德(前排中)和“奈德之家”的其他成员
2021年5月,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穆汉奈德牵头组织的“奈德之家”成立。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带动身边朋友,为义乌再多添一份贡献。如今,“奈德之家”已有多位外籍人士,他们经常慰问当地敬老院、辅助指挥交通……义乌人亲切地称他们为“外国老娘舅”。
无论多忙,穆汉奈德每天清晨和傍晚都会出现在餐厅。工作中,他是严肃的老板,不放过餐厅的任何细节;私下里,他是中外员工的老大哥,谁年纪小、谁刚来还不习惯、谁家有几个孩子,他都记在心里。餐厅是他的家,员工是他的家人。
“贝迪餐厅”已成为穆汉奈德(右站立者)和义务外籍人士的聚会点。
“‘贝迪’在阿拉伯语中有‘我家’的意思。无论顾客还是员工,到了贝迪就像到了家。”穆汉奈德说。餐厅有3层,面积约1000平方米,一到饭点,餐厅里就坐满了食客,老朋友、回头客,以及慕名而来尝鲜的游客和商人都在这里品尝美味。
贝迪餐厅里有面“一带一路”宣传墙,上面有一幅“义新欧”中欧班列浮雕。店里富有中东特色的餐盘,大都是“乘坐”这趟班列而来。浮雕旁边是铺满墙面的电子大屏,上面循环播放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土人情。每当有新客人来就餐,穆汉奈德就会骄傲地展示这面墙。他常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是兄弟,“大家团结起来,没人欺负我们”。
一道美食,缩短了他乡与故乡的距离;一段爱情,跨越了中东与中国的旅程。烟火气里,有着迷人的浪漫。2022年,穆汉奈德获得第二届“丝路友好使者”荣誉称号。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好处,经商多年的穆汉奈德说得特别实在:“大家平安就能稳定地做生意。我穿好的衣服,你们也会有好衣服穿;我赚钱了,你们也会有钱赚。”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朋友圈”越来越大,而当“老娘舅”的经历,也让他喜欢上了“有事商量着办”的东方智慧。
高塬
2022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