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
高级记者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
2009年荣获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连续20年参加全国两会摄影报道
开办“雷声拍两会”栏目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如长龙般随陡峭的山峰从深不可见的谷底盘旋入云端,如果不是航拍,很难将如此震撼的画面表现的这样真切、壮观。这是人民日报社记者雷声深入四川省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美兴镇大坝村拍摄到的画面,仅仅一张照片,足以说明党为人民修路,公路连到每家每户的决心。 大坝村的乡村公路海拔近3000米,实施8.35公里道路硬化工程后,解决了该村223人出行难问题。2018年2月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雷声的这张照片,以大坝村的乡村公路为代表,点赞四川“四好农村路”建设。不仅大坝村,10年来,中央在农村公路领域累计投入车购税资金7433亿元,其中用于贫困地区的投资就达5068亿元,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约253万公里,解决了1040个乡镇、10.5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的难题,农村公路的总里程从2011年底的356.4万公里增加到2021年底的446.6万公里,10年净增了90多万公里。 天堑变通途。公路打开了“山门”,让村子与世界紧密相连。与外界“零距离”接触,村民眼界开阔起来,心里也有了新期盼。遍布中国乡村的农村公路不仅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更串联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党支部书记
全国妇联执委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
女性视角下,新时代美好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艺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身为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吕静波组织参与数百次女摄影家基层拍摄采风活动,旨在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镜头语言,以女性视角讲好新时代女性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女性形象。 这四幅作品分别为《美好的一天》《舞者的心愿》《向往》和《后继有人》,作品充分展现了吕静波对女性题材的关注以及对这个群体未来的展望与信心。《美好的一天》是中国百名女摄影家走进牡丹之都——菏泽摄影采风活动的作品,用影像捕捉牡丹文化产业的美好前景,捕捉老人穿红衣、戴红花,在庆丰收的队伍中自然流露出老人的爱美之心和喜悦之情。《舞者的心声》是与中央芭蕾舞团的一次灵魂碰撞,她通过人物的手势与背景传递信息,用镜头语言和视觉符号表达舞者们甘于寂寞、在艺术事业上孜孜不倦、默默前行的高尚艺德。《向往》是走进四川红原采风活动的作品,她用镜头展现了少数民族女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后继有人》是在中国国际 旗袍文化节活动拍下来的,镜头通过小女孩的背影和手中的舞扇,来表达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时代的女性群体是美好生活的向往者、享有者。吕静波用多个视角展现了新时代女性对生活的享受之美、对事业的专注之美、对生活的期盼之美,让人们见微知著的在女性视角下,感受到新时代人民的生活之富足,精神之丰盛。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英国皇家摄影协会会员
中国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体育频道、中国电视主持人协会、中国文联出版社等单位特邀图片摄影师
中国农民,变而未变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我国脱贫攻坚战也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中国离不开农民,也绝不能忘记农民。2020年,摄影家逄小威带着团队走遍全国22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去了目前所能走到的中国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四个地极村庄。其间他拍了56个民族,还兼顾到了农林牧副渔等各种职业,为1000多位农民拍摄了肖像。 可以说,农民是中国土地上最早出现的“工种”,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如脚下踏着的土地般承载着中国的建设,扛起人们衣食的脊梁。几千年的进程后,如今的中国农民已然脱去罩在脸上黄土地色的薄纱,他们紧跟时代,有的利用自己的所学返乡助农,用新知识武装新农村;有的拿起画笔当起农民画家,作品远销海内外……聪明的农民在纷繁的世界中仍然坚守一席,并且愈发新潮成为新农民的雏形。但不管他们是背朝黄土还是深入网络大潮,中国农民纯朴、善良、勤恳耐劳、不畏艰苦的底色从未改变。这也是逄小威将镜头对准农民的初心,也是他在拍完1000多位农民后最大的体悟。逄小威用镜头构建出的农民形象,是社会对当代中国农村的珍贵记忆,也是对我国脱贫攻坚战役的历史见证。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理事
中国首位乘第三代战机航拍的女军人
李炜梅的残美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尊重和保障人权,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支持和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 李炜梅,中山市小榄镇李炜梅盲人按摩所总经理。在12岁那年,李炜梅视力陡然下降,限于当时的家庭经济条件和医疗卫生水平,她再也看不到光明,也无法接受正常人应有的教育。但性格倔强、身残志坚的她,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先后就读于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和北京联合大学并顺利毕业。 1996年,李炜梅创办了盲人按摩所及孵化基地,专门为盲人提供就业机会。二十多年以来,李炜梅盲人按摩所累计为1300多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免费培训1000多人次,帮助50多名残疾人创业。2021年,按摩所被评为第四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2017年,李炜梅担任中山市盲人协会的第一届理事会主席,在她的带领下,盲人协会逐渐发展壮大,并积极筹集社会资源举办多次探访慰问贫困残疾家庭等活动,带领盲人大胆走出家门,丰富残疾人生活,提高残疾人幸福感。她曾荣获“广东省自强模范”称号。 摄影师沈玲镜头下的李炜梅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她看不见这世界的缤纷与美丽,却有拥有一颗追求完美的心。她因为有了残缺更追求完美,因为有了缺失更追求圆满。她不仅是残疾人群体中的“自强模范“,更是这个时代自强不息的楷模。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理事(一至四届)、展览部主任(第四届)
青春万岁
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吴强是一名老摄影人,但她依然葆有青春的创作热情,她用手中的相机,敏锐的捕捉身边人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青年是她长期关注主题,“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他们永远绽放灿烂的笑容,总能以纯美的心态应对一切……”经过多年的积累,吴强的摄影专题《青春万岁》应运而生。镜头里的年轻人有的冲在国家需要的一线,有的为国家的建设挥洒汗水,有的做好本职工作让大家放心,有的为自己心中的梦想默默耕耘……这一代的青年人心中有梦想、脑中有胆识、手中有力量、肩头有担当。他们终将沙粒变成珍珠、石头化做黄金、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理事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理事
中国经济图片库专家顾问
中国图片社特聘摄影师
见证港珠澳大桥的建设
王娟从事摄影30余年,与其他女摄影师不同的是,她对大国工程更感兴趣。在一块块冰冷的混凝土下,她总能用细腻的视角捕捉温情的画面。几十年来,她深入大国工程拍摄现场,参与了部分国家重点工程的拍摄。港珠澳大桥、大兴机场等都在她相机里留下了“成长记录”,一张张照片足以为时代在进步、国家变更强作注解。 拍摄港珠澳大桥的场景她还历历在目。“踏上港珠澳大桥的施工现场,感觉自己非常渺小,而数以万计的中国建设者们如同我一般穿梭其中。几天的拍摄下来,我对这些建设者有了新的认识,他们看起来在做着添砖砌瓦的工作,实则面对的是诸多世界级难题,但他们攻坚克难,自主研发、创新实践……让我相信在大家每一点奉献下,小溪终将汇成大海,‘巨龙’终将合龙。”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极大的缩短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港珠澳大桥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级跨海工程,全长55公里,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绍兴上虞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曹娥江畔的乡村婚礼
2022年6月19日下午,章程程与赵滇两位新人在亲朋好友簇拥下,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曹娥江江上花田,举行了一场简约而不简单的乡村婚礼。这天正好是父亲节,新娘的父亲特地从杭州赶来参加这场因新冠疫情影响延迟了4个月地婚礼。按照当时新冠防疫要求,新郎新娘选择老家曹娥江畔,在青山绿水的见证下举办了这场隆重简朴、浪漫温馨的婚礼。 浙江,中国革命的红船在这里起航。如今,这里正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十年来,浙江在中国率先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绝对贫困现象;有较高的均衡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多年居全国省区第一;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近半……以高质量发展为引擎,浙江正向着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目标奋力前行。 这场文明时尚的乡村婚礼,正是在绍兴市上虞区“浙里新风,虞尚十礼”文明实践专项行动指导下举办,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和共同富裕下人民美好生活的最好注解。

人民日报社环球网签约摄影师
联合国邮政署官方合作摄影师
家乡“巨”变
王剑波是一名手机摄影师,家乡在浙江金华。这些年,他独自一人环游了世界50多个国家、地区,走遍了中国20个省、4个自治区、2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他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些年中国与世界的变化。最初,他选择到一些发达国家去,感叹他们的高能与先进,随着近几年中国的快步发展,每次出国回来,那种“落差感”都在缩小直至“彻底反转”,回到家乡金华,那个曾经片片荒野,满是破旧小屋的村子也焕然一新,“高大上”起来,而国外好像“还停留在原地”。“这些年,我和家人们感觉家乡发生了‘巨变’,从城市到农村正在肉眼可见的变化。高速车道变宽、BRT公共交通通行、中央商务中心落成……农村也是大变样,不光我们家,很多亲戚也都推倒了泥土房,建起了小洋楼,村里的环境越变越好,很多朋友来我们家乡旅游,再带几只金华火腿回去(笑),”王剑波说,“作为一名手机摄影爱好者,我用手机记录了家乡的原貌,也拍下了它现在的样子,我想将来金华还会变得更美、更好,我也会继续拍下去,去记录家乡的变化,国家的变化。”

福州晚报资深记者
摄影部负责人
福建省新闻摄影协会理事、福州市摄影家协会理事
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这10年,是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的10年,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的10年,是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深化的10年,是教育公平和质量全面提升的10年,也是教育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的10年。 扎根教育新闻报道逾20年的福州晚报资深记者叶诚,他的镜头记录了福州几乎每一所学校的变迁与焕新,记录了众多校长、老师、学生勇敢追梦前行的身影。在他的镜头之下,孩子们在优质丰富的课内外教育活动中幸福成长,综合全面的社会实践基地为学子们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元的助力。 这十年来,福州教育部门通过多项改革举措,努力构建优质均衡、公平开放、选择多元的教育体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福州教育改革的红利。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绍兴市上虞区作家协会会员
图书《乘着公交游上虞》《飞阅上虞》《诗画上虞》作者
均有较广泛的社会影响
已被定为上虞城市礼品
飞阅上虞,至美不过家乡
你尝试过俯瞰上虞吗?你想象过云层之下家的模样吗?摄影爱好者阮佳波通过航拍自己的家乡——绍兴上虞,用腾云驾雾的视角,俯瞰1300多平方千米的辽阔土地。在他的镜头之下,山川大地或平坦、或起伏,老百姓们被山环水抱,又在其中辛勤劳作;而从南到北的五颜六色——那些被各行各业用双手创造的美丽拼图,正是每一个“上虞孩子”心中最温馨、最钟情的家。 摄影师此次空中行走上虞,共历时6年,驱车5万千米,累计起落2500次,飞行超过4000千米,并用“山水人家”四个乐章,展现家乡上虞的风土面貌。 上虞区隶属于浙江省绍兴市,地处钱塘江南岸。上虞境内山清水秀,位列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第29位;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位列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40位,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浙江省平安县市区创建十连冠。上虞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国的孝德文化之乡,更是全球青瓷发源地之一。

90后纪实报道摄影师
多组图片故事报道引发社会关注
黄河滩区“迁新房”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也在黄淮大地上割开一道伤疤。黄河多沙善淤,改道频繁,将近百万人卷入滩区。频繁的水患致使滩区田地被淹、家园被毁、居民时刻面临生离死别。搬出滩区、新建家园,成为一代又一代滩区人渴望而难以企及的梦想。 近年来,河南、山东两省启动黄河滩区迁建工程,90余万居民迎来一场空前“大迁建”。2021年,最后一批滩区移民走出了黄河滩。就在这一时刻,摄影记者吕萌带着相机来到山东省最有代表性的菏泽市东明县,留存了一段珍贵的影像。 菏泽市东明县是黄河入鲁第一县,滩区面积占全省之最。迁房之时,村民一个个脸挂笑脸,怀抱家里木打的壁橱、老式的挂钟、已经不透亮的水缸等“宝贝”,搬进了装有热水器、自来水的二层小楼,从此告别漂泊与贫困,迎来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双重巨变。百年滩区跨入“新天地”百姓生活迈进“新时代”。 而作为90后新锐摄影师,吕萌经常关注一些“老故事”,《迁出黄河滩区》《东北矿坑里的飞驰人生》等深度图片报道都出自他的镜头,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他说,还有很多想拍的主题,因为每个主题背后都是一段历史,都有能成让其成长的故事。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环球人物》杂志摄影记者
生命不止,阅读不辍
互联网时代带来知识大爆发,全民掀起一股股学习狂潮,朋友圈里大家都在晒读过的书,新学的舞或get到的新技能。而“在看”的我们,生怕跟不上别人的脚步而更加努力。仔细观察会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捧起书本静心阅读。在地铁上不经意的瞄一眼,人们的手机屏幕也大都是在看的新闻或追更的小说;等人的间隙,人们也习惯掏出手机或拿出一本小书,利用碎片时间补充学习;书店、咖啡店等绝佳的阅读环境更是人满为患,“找不到位置”…… 人们心理文明已经觉醒,都期望通过吸收新知识迭代自己。跟上时代和周围的步伐。近几年,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和知识内容消费观念的逐渐养成,知识付费凭借其低门槛、高效率的优势逐渐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学习方式。据悉,2022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规模将达1126.5亿元,2025年将达2808.8亿元。而知识付费在年轻人里占了更大比例,部分老年人也会为了“弥补遗憾”学习曾经想学而没机会学的内容。但不管是阅读书本还是手机、免费获取还是知识付费,阅读已然成为人们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