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蒲江)产业新城的招商“密码”

2023-07-31 09:45:02 来源:环球人物网 作者:冯小珏
小号 中号 大号
  一座产业新城的打造,产业是先导。为此,如何聚集企业,打造出推动地方产业转型的动力引擎,已成为众多产业新城的长期课题。
  作为国家工信部批复设立的西部唯一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也是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成都中德(蒲江)产业新城(下文简称产业新城)立足装备制造、生态食品、生物医药、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定位、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目前,已聚集企业280余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6户。
  从位列世界500强的大型国际企业,到活力满满的新兴中小企业,一批批企业接连入驻产业新城。而谈到为何选择这里,企业们有自己的答案。
  光良酒业:青睐区位优势,搭车物流发展
  7月的蒲江,正值盛夏。炙热的阳光照射下,地面蒸起层层热浪。
  然而,走进位于产业新城的四川光良酒业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光良酒业”)的生产厂房里,工人们的生产热情却丝毫不受高温的影响。
  “产线上有‘机械手’帮忙拿取,工人就省力多了。”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产线上引人注目的、忙碌不停的“机械手”,正是由产业新城内KUKA机器人授权研究所与职业院校联合,运用德系技术为光良酒业产线量身定制的库卡机械臂。“通过它,可以实现智能化装箱、码垛,降低了人工成本,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1
四川光良酿酒有限公司(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机械臂的定制开发,为生产者提质增效,也为开发者送上订单。这样的双赢,是产业新城开拓企业互助、协同发展新运营方式的成功实践,也是光良酒业与产业新城的有益联结。
  光良酒业是一家年轻的酒企,在2019年初正式推出主打产品“光良酒”。五年间,已达成年销售额数十亿的成绩,迅速在业内站稳脚跟。这背后,有良好的品质支撑,也有专业的品牌建设。
  “将生产基地落址产业新城,为光良的酿酒事业保障了出酒品质。”光良酒业公关部总监乐静介绍,坐落在绵延的长秋山脉脚下,产业新城所处地域环境优美、气候温润,且正好位于北纬30度名酒地带,是酿酒有益微生物的天然乐园。同时,这里也有着丰富的含钾、锶等多类矿物质元素的天然山泉水,亦是全兴、百岁山等知名品牌的取水地。“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出天府佳酿。”
  良好的自然区位优势,赋予先天条件。而鲜明的品牌理念与多样的营销策略,则是光良酒业的发展源泉。
  作为在四川这样一个白酒品牌集聚的地区创立的品牌,光良酒业自成立初期,便有了明确的品牌理念。“我们坚持‘光良不装’的理念,以数据化和去包装化切入自用酒市场。”乐静说道。
1
光良酒业部分产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以我们的主打产品‘59’系列为例,没有外部包装,而以瓶身标签上的‘59’标出产品中三年粮食基酒的一个含量占比,清晰明了。”在国内首创“用数据说话”的表达形式,也让光良在众多酒类品牌中,打出了自己的特色。
  而在渠道建设方面,光良则也有自己独特的路子——在发展前期集中火力抢占中小县城市场,通过“一县一商”逐渐建立起特色终端体系。“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拥有百万渠道终端,铺开了销售市场。”
  由此,迅速增长的销量也对产量提出了新需求,据乐静介绍,光良酒业的二期厂房已于去年12月投产,地址也选在了产业新城。“中德(蒲江)产业新城管委会为我们二期厂房建设进行了土地协调,协助完成各类手续办理,让建设更为顺利。”
  如今,来到发展的第五年,光良酒业的发展方向也有了新的变化。
  “由原来A to B的模式,转变为A to C,也就是把市场推广动作从面向行业,转变为以消费者为核心。”乐静说,与此相关,光良酒业近两年已拓展营销形式,不管是投资影视剧进行宣传,或是与敦煌博物馆等机构进行跨界合作,都在向消费者一端倾斜。
  而在这一过程中,产业新城的交通优势,也在逐渐显露。乐静说道,产业新城范围内覆盖京昆高速、国道108线、318线,是“进藏入滇”的咽喉要道,“为我们物流输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给我们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目前,成都(蒲江)国际铁路物流港的建设,正逐渐展开。“未来,也希望借助国际物流港建设机遇,能将我们光良酒带出国门,远销全球。”
  百事兴科技:搭载沟通桥梁,点赞细心服务
  “能够达成与德国默克公司的这一合作,中德(蒲江)产业新城管委会帮了许多。”回忆与国际知名制药企业默克建立供应合作的过程,成都百事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百事兴科技”)总经理刘猛仍十分感慨。虽然企业凭借此前的研发产品已享有一定知名度,但合作成功与否,并不十拿九稳。
  “产业新城作为西部唯一的中德国别合作园区,有着沟通优势。”刘猛说道,通过管委会帮助与客户建立前期联系,打通衔接渠道,百事兴科技最终顺利拿下了合作,而这也是公司入驻产业新城所感受到的暖心服务之一。
1
成都百事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猛
  与产业新城后期招引入驻的企业不同,百事兴科技的出发点就在蒲江。2003年,在于医药行业浸润多年的创始人汪兆伟带领下,瞄准产业前沿赛道,百事兴科技从仅有十余人的初始团队,历经20年成长,发展为以细胞培养基原料、保护氨基酸、生物活性物质以及定制合成为主要赛道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在向默克进行长期供货之外,也是辉瑞、赛默飞、礼来、韩国SK等国际医药巨头的长期供应商。
  然而,一路发展至今,百事兴科技的创业过程却并不容易,其间也曾经历一段时间的摸索。
  “2010年的搬迁,是百事兴发展的重要节点。”刘猛说道,当时,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技术得到积累,对外部环境的需求也有所提升。“生产和发展过程中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能够给企业带来持续、强劲助推力的外部环境。”因而,在这种情况下,百事兴科技由蒲江城区搬入了产业新城。
1
成都百事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百事兴科技的独家核心技术——乳清酸无溴化生产,就是在这一时期研发的。”据刘猛介绍,过去乳清酸生产多采用溴化方式,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会威胁员工的身体健康。“我们研发的无溴化生产手段,便能解决这些弊端,也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空白。”
  专注技术研发,加紧人才引进......搬入产业新城后的百事兴科技,逐渐迈入了良性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刘猛表示,在百事兴科技不断打造品牌的过程中,也获得了驻地产业新城的助力,其中,管委会的细心服务,更是助益颇多。
  “管委会方面有专人对接我们企业,我们有什么问题都会直接去找他们,他们再进行相应的组织。”刘猛介绍,从招工问题、各类项目申报,再到企业宣传及产品推广等等,管委会都有相应服务。而在过程中,也充分保证企业经营的独立性,确保企业内部的事企业负责,企业外部的事园区负责。“为我们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排忧解难。”
1
成都百事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2021年,百事兴科技年产值破亿,企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而对于未来的发展目标,百事兴科技也已有了明确规划。
  “公司未来的规划是在五年内进入细胞培养基领域的第一梯队企业,这需要我们在市场、人才、技术、硬件、资金上都做好充足的储备。”刘猛说道。搭载对外合作桥梁,感受贴心服务,百事兴科技也将借助中德合作桥梁以及成都(蒲江)国际铁路物流港建设的优势,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同时借助园区的平台引进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人才和高精尖的技术,助力企业更好发展。
  新朝阳:产业集群优势互补,优惠政策助力科研
  酸甜可口的猕猴桃、甜蜜多汁的各类柑橘......一直以来,蒲江的农产品以其优良品质获得广泛称誉,也销往世界各地。
  蒲江拥有良好生态农业发展本底,产业新城瞄准定位,围绕农业绿色发展及“两个替代”,助力培育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在这之中,成都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新朝阳”)正是一个代表。
1
成都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为蒲江本地企业,新朝阳自1999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绿色农业生物技术研发,聚焦农业土壤全程健康管理、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作物生长和营养健康、农产品品质与产量提升,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绿色植物保护技术。2019年获评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入选“2022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榜单,2023年登上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
  “以作物为单元进行全程管理,保障从土壤到餐桌的安全。”新朝阳副总经理任丹介绍,以“健康植保”为技术服务理念,多年来,公司已开发出多项具全球领先的生物技术。“其中,我们的代表性产品天然芸苔素,目前已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服务土地面积10亿亩。”
  据任丹介绍,新朝阳自成立之初就着手提取芸苔素,经过近20年的科研攻关,在2017年正式确定了全球首个天然芸苔素——14-羟基芸苔素甾醇登记及转化上市。“天然芸苔素的使用,可以在农业种植中增产10%以上。在蒲江来讲,可以解决柑橘的大小年问题。”任丹说道,天然芸苔素的使用为农产品的安全“保驾护航”,还能减少农药的使用,助力生态环境安全保护。
1
成都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丹
  2011年,按照蒲江县对于工业企业的统一规划管理,新朝阳搬至产业新城。而这一搬迁,对新朝阳来说,也带来许多新机遇。
  “这次搬迁,与我们企业本身的发展初衷,正是一拍而和。”任丹说道,此前,新朝阳的厂房挨着学校与生活区,不便进行大量生产,而搬入规划好的产业新城,宽阔的土地面积与良好的配套设施,提供了充分的生产条件。
  同时,遵循“绿色蒲江”理念,产业新城在规划园区产业布局时,规避了可能会造成污染的化工类企业,而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生态食品、生物医药企业,形成了产业集群。“企业之间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可以进行整合,共享发展成果。”任丹介绍,目前,新朝阳已与产业新城多家企业开展交流合作,并形成一定成果。
  优越环境、完备设施等外部助力,为企业发展增添动能。然而,对任丹来说,促使新朝阳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更源于企业自身的不断创新。
  作为生物科技企业,新朝阳自成立之初,就一直十分重视科研。而这样的理念,在搬入产业新城后,也在持续着。
  2019年,随企业进一步发展,相应的研发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为此,新朝阳投资超两亿元扩建了两栋新研发楼。“原来只有一栋楼做研发,现在有三栋楼做研发,改善了研发条件,也增强了研发能力。”任丹介绍,目前,新朝阳还在规划建设生物技术智能化生产基地,预计未来两年内投入使用,将实现生产场景全智能化。
  而对不断投入的大量研发费用,任丹提到,产业新城给予了不少相关政策帮扶。“产业新城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到许多相关扶持政策,同时,如果企业凭借科研成果拿到奖项,产业新城也有很多对应的奖励机制。”
1
成都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部分产品展示
  埋头赶路,也不忘仰望星空。20多年专注绿色农业生物技术的创新研发,新朝阳对未来发展,也有方向和愿景。
  任丹介绍,未来,新朝阳也将始终专注农业生物技术创新,并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生物农药科技企业,“立足蒲江、借助良好平台优势,服务四川、服务全国,甚至服务全球。”(除专门备注外,本文图片均由记者拍摄)
 
责任编辑:邱小宸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京ICP备2023030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