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收到包裹的速度正变得越来越快,这背后可能有“货运高铁”发挥的作用。今年“双11”期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投放1700余列高铁动车组、37列确认列车及多趟快运班列,构建起一张覆盖339个车站的高铁快运网络,让“今日发、次日达”成为日常。
近日,在湖北武汉汉口至广东广州间新开行的一趟高铁快运专列受到关注。它以350公里时速在运力紧张的京广线上奔驰,采取“点对点”的直达模式,全程1080公里,运输时长仅4.5小时,时效较公路运输提升80%,让中部好物与粤港澳大湾区特产之间实现了高效互通。对比两年前开行的、云南昆明至四川成都间时速约250公里的货运专列,高铁货运正在速度与规模上快速迭代。
近年来,快递的“提速”不断刷新人们的“时间观”。从物流企业与公交系统合作疏通“最后一公里”,到如今快递“搭上”高铁,中国交通运输市场不断进行深度融合,“中国速度”有了新的体现。
“高铁送快递”的兴起,源于人们对物流时效性的期待。截至2024年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达9.47亿,点点手指、万物可购的消费时代,倒逼快递行业持续提速。与此同时,我国高铁网已覆盖全国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也有快递企业统计显示,公铁联运可使整体运输时效提升约10%,成本降低近30%。在物流体系的“大动脉”与“毛细血管”之间,高铁快运凭借高效衔接与广域覆盖,展现了独有的优势。
高铁快运的常态化运营,不仅是物理速度的提升,更是对传统铁路货运形象的刷新。它赋予了“中国高铁”这张名片更丰富的内涵——“流动的中国”,不仅是人的流动,更是商品、服务、资金与信息的加速交换。
更快的交通,意味着更紧密的经济联结与更活跃的区域循环。对消费者而言,“朝发夕至”已成为触手可及的日常:昆明的鲜花抵达成都时还带着芬芳,汉口的蜜桔登上粤港澳的餐桌还挂着鲜叶……生鲜、急件、医药、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货物,依托高铁网络实现高效流转。
而对实体经济而言,顺畅的物流更是发展的“经络”。据统计,当前每创造100元GDP,就需要约14元的物流支出。对电商经营者而言,物流快一天,就意味着现金流能早一天回笼,生意也就多一分活力。
高铁货运的规模化并非易事。它既需要对专用动车组进行载重、结构等方面的改造,也要求车站配套装卸设备、优化作业流程。铁路部门在运输组织、安全保障、货物装载等环节进行系统论证与反复试验,才实现了从传统模式,向高时效、大运能、全天候与绿色环保的现代物流方式转型。而正在编制的“十五五”铁路发展规划中,也将重点从完善铁路网络、提升运输效能、降低物流成本三个方面来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旅客出行和货物运输需求。
当越来越多的包裹“坐”上高铁,以更早的时间、更完好的状态走进千家万户,“发展”二字也将一次次在个体的体验中被确认和感知,那是一种更快、更稳、更可信赖的日常。
责任编辑:潘阳薇货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