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滴公司创始人沈鹏。(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沈鹏
1987年出生于山东临沂,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曾参与创建美团外卖。2016年创立保险科技和医疗健康平台水滴公司,现任公司首席执行官。
“创业是一场无限游戏,是一场长期征程,而我们早已锚定方向。”在今年初致全体员工的信里,水滴公司创始人沈鹏这样写道。近年来在全球兴起的人工智能(AI)变革,让沈鹏颇受触动,他深信这场变革不亚于一次工业革命,将改写各行各业的游戏规则。
如何拥抱这场变革?这是时下无数企业主和创业者要面对的问题。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沈鹏,他的回答干脆利落:“我们是一家科技驱动的公司,选择All in AI(一切投入人工智能)战略。”随后,他提到两个数字:“我们在核保环节追求99.8%的准确率,但算法不能解决所有问题,AI可以将人力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去做那0.2%更需要人性关怀的工作。让我们觉得一切投入都是值得的,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技术所支撑起的人性光辉。”
沈鹏向记者讲述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一场跨越5年的善意循环。2019年,安徽霍山县少年金正林不幸患上白血病。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母亲胡奇卉在水滴筹上发起求助,很快收到28689人次近59万元的善款,这帮助他们渡过了最难熬的时光。令人感动的是,当生活重回正轨后,这一家人始终惦记着要“把钱还回去”。在水滴筹的技术支持下,近3万名捐助者陆续收到原路返还的善款,每笔退款都附上了一家人的感谢。

胡奇卉与儿子金正林。
“这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科技的助力下实现了闭环。”沈鹏说。今年夏天,又传来好消息,金正林考上了湖南大学。
第二个故事涉及被遗忘的角落。“2017年,水滴保业务刚上线时,我们经常收到年轻用户的咨询:我父母60多岁了,能买什么保险?”沈鹏回忆,每次给出否定答案时,团队成员内心都满是遗憾。但这个反复被用户提及的问题,最终促使他们下定决心:“哪怕赔钱也要解决。”2019年,水滴保推出了投保年龄直达80周岁的老年医疗险,为银发群体的保障打开了一扇窗。
如今,成立9年的水滴公司正用AI让更多故事变得愈加温暖。今年,水滴公司自研的“水滴水守大模型”已深入保险服务的每个环节:从“AI语音理赔解读”让老人听得懂条款,到“孝亲宝2号”主动放宽对长者的投保限制,技术在不断缩小数字时代的鸿沟。
“每年近3亿元的研发投入,100多项技术专利,最终目的都是让科技助力美好生活。”沈鹏说。在他的规划里,保险正从“标准供给”朝着“细分普惠”的方向发展,母婴、老年人、带病群体等特殊人群的需求正被一一满足。
水滴公司的成立,也源自一个真实的故事。2016年,沈鹏还在美团上班。一名同事的母亲被诊断出脑动脉瘤,由于治疗费用高昂,这名同事不得不向其他同事求助。“大家纷纷通过支付宝转账,但由于筹款方式不够便捷,凑齐钱款整整花了1个月,同事母亲差点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沈鹏。4个月后,他决定创立水滴公司。“我想用互联网提升人们的保险保障意识,让人们在面对大病时能更从容。有了这个想法,就忍不住要立刻行动。”带着这份执着与投入,沈鹏的努力很快就有了回报。2016年8月19日,水滴第一项业务上线仅100天,会员数就突破了百万。
9年过去,这家企业如今已成长为行业标杆:水滴筹成为民政部指定的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水滴保服务超1.1亿用户,水滴旗下数字化临床患者招募平台翼帆医药加速新药普及,水滴金融为香港地区提供保险经纪及财富管理服务,专注港澳及海外生活服务的陆港无忧业务也在不断拓展。
在沈鹏看来,“用户第一”绝非只是挂在墙上的空洞口号,“我们希望员工挖掘用户的‘真需求’,为用户创造‘真价值’”。理赔员和雷大姐的故事,就是“用户第一”理念最好的诠释。
雷大姐做完卵巢切除手术后,因病理检查结果为良性,被拒绝重疾险理赔。水滴“帮帮赔”团队的同事在复核时发现,虽然她不符合重症标准,但达到了轻症赔付条件,于是主动帮她申诉。最终,雷大姐获赔3万元,还被免去了后续10万元保费。故事到此本可圆满结束,然而在后续回访时,“帮帮赔”同事教雷大姐用手机检查保单,又意外发现她还有一张因忘记缴费而过期的保单,而她生病的时间正好在保单失效前。水滴的同事再次联系保险公司,帮雷大姐恢复保单,并争取到了第二笔3万元理赔款,这笔钱解决了她大半年的房租问题。
像这样的故事,在水滴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帮帮赔”服务累计处理超过20万起理赔案件,协助理赔金额突破10亿元。
沈鹏常感慨:“一定要让商业有温度。”当员工真正理解“用户第一”的含义时,服务就不是机械地执行流程,而是会发自内心地多走一步、多做一点。
如今的水滴公司,一方面依靠大数据和AI技术这样的“硬实力”不断改进服务、提升效率;另一方面,更珍视来自数亿次服务沉淀下来的信任,这份“软实力”才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沈鹏始终坚信,这个时代最大的变革力量并非技术本身,而是如何运用技术创造社会价值。坚持做对用户真正有价值的事,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所在。
责任编辑:高玮怡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