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全球近4.12亿成年糖尿病患者身处职场,占患者总数的七成。他们既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也面临着健康与工作的双重挑战。
2025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Diabetes and well-being)”,倡导“提高认知,重在行动,关注职场糖尿病”。就职场群体应当如何关注和干预糖尿病,管理自身健康、增强生活幸福感,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内分泌代谢病院院长姬秋和近日接受了新华网专访。
职场成糖尿病“重灾区” 不健康生活方式是主因
姬秋和指出,当前职场糖尿病患者约4.5亿,在全球糖尿病患者中占有相当比例。职场压力增大、体力活动减少以及职场竞争加剧,使得该群体糖尿病发病率持续上升。部分患者出于隐私考虑,不愿在公共场合注射胰岛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情的有效控制。
姬秋和认为,面对职场糖尿病患者,理解与包容是第一要义。唯有在无歧视的环境中,患者才能摆脱心理负担,坚持规律治疗,不再将病情当成必须隐瞒的“秘密”。家庭支持同样不可或缺,一旦确诊全家应接受“系统”的糖尿病教育,配合医生方案实现有效管理。
姬秋和表示,我国相关医疗政策已逐步完善,为这类患者提供了制度保障,而职场环境的进一步宽松友好,才能使患者获得实际获益。如推行工间操等活动,员工在久坐间隙适度运动,同时为糖尿病患者预留服药、加餐的时间;以制度保障给予患者每数月半天的随访治疗时间,方便其定期到医院检查调理。通过包容氛围、规范体检干预、健康工作模式和随访保障的多重举措,切实改善职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与工作体验。
科学减重:预防和改善糖尿病的关键手段
2030年健康中国战略明确将肥胖纳入重点防控范畴。作为“万病之源”,肥胖是众多代谢性疾病的核心诱因。姬秋和介绍,近200种疾病与肥胖相关,包括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心力衰竭、膝关节病变、生育障碍等多种非传染性疾病,对健康构成全方位威胁。
值得关注的是,减重不仅是预防疾病的关键,更是改善病情的有效手段。姬秋和表示,通过科学减重既能大幅减少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还能有效提升这类疾病的缓解率与控制效果。当然,正确的减重方式是实现疾病预防和改善的前提。姬秋和指出,健康减肥不仅要实现体重下降,更需关注内脏脂肪减少、腰围缩小,同时避免肌肉量大量流失。单纯靠节食虽能短期减重,但长期效果远不及 “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的组合,后者才是改善代谢、降低患病风险的有效方式。通过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强化运动、控制体重,能大幅延缓甚至避免糖尿病发生。
减重不止生活干预,多种手段提供新选择
肥胖的发生机制复杂多元,并非简单的生活方式干预都能解决。姬秋和介绍,“管嘴 + 运动”只是基础,部分患者减重后易反弹,甚至单纯依靠生活方式干预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对于这些患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但药物也并非万能,姬秋和强调,部分患者可能因肝肾功能不全等问题存在用药禁忌,还有些人会出现疗效不佳、不良反应明显等情况,无法耐受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受限或效果不佳时,代谢手术成为备选方案。但传统代谢手术花费相对较高,创伤性大,存在一定风险。因此,仅当患者经充分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且体重指数(BMI)达到特定标准时,才可考虑该手术。
随着医学发展,肥胖治疗领域涌现出多种新型手段,如消化道支架、肠道菌群移植及中医相关疗法等,均逐步应用于临床。其中,消化道支架是颇具潜力的方向,通过在十二指肠放置带隔离膜的支架,可改变食物消化路径,避开消化酶的主要作用区域,既能模拟部分手术治疗的效果,改变肠道激素分泌及消化酶与食物的接触模式,还可能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为不适合或不愿接受传统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姬秋和介绍,任何治疗手段都需权衡获益与风险,消化道支架也不例外。在临床应用中,对于因肝肾功能不全等无法耐受药物,或不适合、拒绝接受传统代谢手术的肥胖患者,消化道支架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选择。且作为一种新型治疗工具,其在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场景有望进一步拓展,潜力可期。未来,通过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其在调节肠道激素分泌、改善肠道菌群以及脂肪与肌肉减重比例控制等方面的优势,将有助于此疗法在临床中获得更广泛的应用,更好地服务于肥胖及代谢性疾病治疗。
助力体重管理门诊建设,推动医防融合
国家相关部门鼓励医防融合,推动构建全流程服务体系。姬秋和表示,内分泌专科医生需以体重管理为切入点,推动代谢疾病防治关口前移,整合诊疗服务,实现碎片化到系统化的转变,从根本上应对多种非传染性代谢性疾病的挑战。推动医疗模式从 “以治为主” 向 “以防为主” 转型,构建一站式诊疗网络。
健康体重管理门诊整合内科、营养科、运动医学科的核心力量,根据需求纳入中医、消化科、外科等相关科室,形成院内肥胖治疗的网络化服务模式,患者在门诊可集中解决肥胖及相关代谢问题,无需在多科室间奔波。在政策支持、支付体系优化及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健康体重管理工作将获得长足发展,切实守护国民代谢健康。
责任编辑:高玮怡糖尿病,姬秋和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