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光闪烁,焊花四溅,伴随着 “呲呲”声,一道细密整齐的焊缝逐渐成型……在泗县瑞星职业培训学校里,“泗州焊工”培训班正在进行,学员们屏息凝神,目光紧随着苏红星那双游走的巧手。
学焊工,哪家强?在泗县乃至宿州,“泗州焊工”的名声响当当。

苏红星在课堂上课。人民网 丁纪摄
2000年,苏红星从泗县第一机械厂下岗。彼时的他正值青壮年,身怀精湛的焊接技术,换一家工厂继续工作并非难事。然而,在一次次的用工邀请中,苏红星敏锐地察觉到时代涌动的脉搏——民营经济正在蓬勃兴起,焊工岗位需求日益旺盛。他心中渐渐萌生出一个更大胆的想法:“与其继续做一名焊工,不如转型做技能培训,为社会培养更多焊工人才。”
凭着这样一个想法,苏红星一干就是20多年。
“最初创办培训班的时候,我们为了吸引学生,喊出的口号是‘月薪过万不是梦’。”如今,从“泗州焊工”品牌走出的技术工人真的实现了月薪过万。
“最开始的培训班没有场地、没有设备,泗县劳动局租给我一间厂房搞培训。”2019年,安徽省人社厅下批3000万元在泗县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基地设备更齐全了,单是焊接机器人就有5台。
“传承工匠精神,成就精彩人生”,这句话被苏红星奉为办学圭臬。为让学子真正掌握一技之长,他将教学灵活性发挥到极致:学生白天务农,便开设夜班;学生平日务工,则增设短期速成班。一切的变通与调整,都只为一个不变的目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扎实地掌握安身立命的技能。
截至2024年底,“泗州焊工”累计培训输出合格焊工15332人,创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荣获“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1人。劳务品牌覆盖地区包括沪苏浙等长三角地区,带动脱贫劳动力2000人。于泗县而言,“泗州焊工”每年为当地新能源企业输送高质量焊工400余人,有效缓解了企业结构性缺工难题。
2024年9月,泗县人社局受邀参加人社部在大连召开的劳务品牌调研交流会议,并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泗州焊工”劳务品牌入选全国劳务品牌发展第一批典型案例。

由苏红星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明的吸粮炮。人民网 丁纪摄
在安徽省深入实施“技工强省”战略的大背景下,苏红星对培育新时代技能人才有了新的理解:“新时代的大国工匠,一定是能干还能说,能写还能画的巧匠。”
为实现这一目标,苏红星积极动员往届学生返校“回炉再造”。理论教室里,黑板与笔记上写满了密集的物理符号和公式,洋溢着浓郁的学术气息,为锻造新时代的“巧匠”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泗州焊工”长期以来是泗县农民转型为技术工人的重要途径。正因如此,苏红星技能大师工作室始终将目光聚焦于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境与需求。目前,工作室获实用新型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
责任编辑:高玮怡泗州焊工,苏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