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国内
“货车司机怎么会跟写作扯上关系?” 牛二哥:文学也可以“低小微”
2025年11月13日14:35 来源:人民日报一撇一捺微信公号
小号 中号 大号
原标题:货车司机牛二哥:文学也可以“低小微”

我笔名叫“牛二哥”,是一名开了30年货车的司机,河南焦作修武县大南坡村人。村子在山里,过去煤矿多,很多人靠开车为生。

一个开货车的,怎么会跟写作扯上关系?我从小爱看连环画,听《三国演义》。人生第一本书,是七八岁时冒着大雪,趿拉着黄胶鞋,走几里山路去供销社买的。后来去县城上学,从图书馆借来《堂吉诃德》,心里便种下了“仗剑走天涯”的种子。

成家后跑车,生活拮据,买不起新书。我的文学梦,是在旧书摊上,用一个个3元、5元堆起来的。无论到哪个城市,我都去找旧书摊,有什么我就读什么。

我跑车,货车上离不开两样东西,书和日记本,卧铺下总放几本书。在新疆,收车后别人聊天喝酒,我就看书,有时独自坐在戈壁滩上伴着夕阳静静地读。后来学会了听书,前后听了将近480本书。

路上灵感来得突然,用纸笔记录有些笨拙,我就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靠边停车,用手机备忘录写。零散的记录,都成了日后写作最珍贵的素材。从我写的小短文里,两个孩子了解到跑车的艰辛,学习更加刻苦。

图为牛保红停车时在手机上创作。贾蓝 摄

我在网上发布诗歌、散文,很多司机同行会在评论区讲述各自的处境。我写“卡友”的故事,写这个连接着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却常被误解的群体。2024年,我的首部非虚构作品集《货车司机牛二哥》出版,包含我30年货运生涯,跨越28个省份、行驶超200万公里的见闻。

文学就是我的家。没有文学,漂泊与孤独无处倾吐。每当把经历变成文字,我就有一种收获感,觉得明天一定会比今天好,无形之中得到了自信与力量。现在,我一边在老家经营民宿,一边写过去跑车的经历,还在村里带头成立了“大南坡文学社”。县里很支持,文联和作协的老师们常来交流,鼓励我写出更好的作品。

第一次听到“新大众文艺”这个词,我愣了一下,第一反应想起以前在旧书摊常淘的《大众文艺》杂志。再一品,我不就是这股文艺潮流中的一员吗?普通劳动者参与创作并能出书,证明了文学的包容性——不只“高大上”,也可以“低小微”。像“外卖诗人”王计兵、“田鼠大婶”裴爱民,我们都是平平常常的人。我相信,在这样一种文艺潮流的推动下,未来会有更多基层作家出现。这些“不走寻常路”的作品,会成为文学之树上生机勃勃的新叶。

曾有一名河南郑州的读者来找我,说也想写写自己,但是没有像我一样走南闯北的经历。我想对每一个想提笔的普通人说: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作者。别怕写得少、写得不好,不妨从写日记开始。只要你记录的是真实的生活,表达的是真实的情感,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读者。

(作者为河南修武县作协副主席牛保红,人民日报记者陈圆圆采访整理)

快评

新大众文艺,新在何处?

尔冬

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温暖而有力的文化现场:河南修武的“牛二哥”在车轮上记录人生,宁夏西吉的农民于田埂间播种诗行,素人创作者借助短视频讲述鲜活日常……涌动的新大众文艺浪潮,究竟新在何处?

新在创作主体。过去,劳动者的形象多由专业写作者“代言”;而今,司机、保洁员、产业工人拿起笔,成为书写的主角。从“被言说”到“我要说”,是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的生动写照。

新在内容维度。不执着于“宏大叙事”,而是着力讲述基层的“个体故事”。普通人生活的点滴片段,汇聚成热气腾腾的“时代日记”。文学是凝固时间的琥珀,既容得下象牙塔里的精雕细琢,也珍视泥土中长出的粗粝与生机。

新在科技赋能。音频、视频,手机备忘录、社交平台,新技术是新时代的纸和笔,高效率、低门槛,让更多鲜活故事“破圈”生长。

新生的文艺森林茁壮繁茂,需要各方共同滋养。基层创作者期待精准扶持、尊重本色,寻求通过改稿会等专业培训获得启发。而我们每个人的阅读、讨论与传播,就是最直接、最长情的支持。

新大众文艺的春天,正由无数普通人写就。当千万个“牛二哥”都能自信讲述人生故事时,我们所共同拥有的文化图景,将更加完整、生动。


责任编辑:高玮怡
关键词:

货车司机,牛二哥,文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