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视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摄影展在钱江畔举办
2025年11月09日17:18 来源:环球人物网
小号 中号 大号

11月8日,一场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摄影展在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海宁管理站)举办。展览通过镜头语言展现生态理念与艺术之美,向世界呈现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实践成果与和谐图景。

本次摄影展由人民日报社《环球人物》杂志全媒体与国际传播中心主办,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钱塘江涌潮研究会承办,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合办。展览以影像为媒介,生动捕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将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叙事,引发观众共鸣。本次展览共展出30余件国内外摄影作品,分为“中国之美”“农民之美”“工程之美”“光影之美”“钱江潮与古海塘”五大主题,呈现了一场沉浸式的视觉体验。中国摄影师雷声、逄小威、王剑波与希腊摄影师乔治·杜拉斯等中外艺术家,以独特视角记录了现代化水利工程的宏伟景象与钱塘江潮涌的壮美瞬间,展现了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动人故事。

作为摄影师代表,人民日报社《环球人物》杂志专栏摄影记者王剑波介绍,展览旨在构建一个“既能领略自然之美、又能触发生态反思的沉浸式体验空间”,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通过影像,实现跨越文化与地域界限的传播。 “钱江潮与古海塘”主题板块融合历史底蕴与现代生态智慧,成为展览亮点。浙江农林大学教授鲍沁星基于其课题组十余年来的研究成果,深入解读了钱塘江涌潮景观的自然文化遗产价值,生动阐述了历史持续演化过程中人类活动与钱江潮互动共生的文化景观模式。

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与涌潮研究会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钱塘江海塘的建设历程,从东汉筑塘、五代吴越王钱镠修筑“捍海塘”,到明清时期达到水利工程高峰的鱼鳞石塘,再到当代安澜海塘工程,展现了中华民族与潮汐共生、防灾减灾的智慧。工作人员还介绍了近年来钱江潮科考进展,通过水、陆、空一体化观测,系统识别九种潮型,为涌潮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此外,“钱塘江海塘·潮文化景观”自2019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以来的申遗进展,也让观众进一步认识到该遗产的重要价值。

展览开幕式吸引100余人参加,包括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浙江省钱塘江涌潮研究会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与专家,以及来自法国、俄罗斯、塞尔维亚、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越南、蒙古等10多个国家的浙江农林大学留学生。留学生们在观展过程中围绕作品内容展开交流,驻足讨论。他们表示,通过影像不仅领略到浙江“勇立潮头”的精神与“人潮共生”的东方智慧,也更加理解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观展结束后,现场观众前往钱塘江畔实地观潮,亲眼目睹潮水奔涌的壮观景象。留学生们随后通过海外社交平台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分享见闻,使钱江潮的壮美景象与中国的生态理念得以更广泛传播。

此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摄影展,既是艺术的展示,也是生态文化的传播实践。活动以影像为桥梁,展现了中国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方面的成效,提升了钱塘江潮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责任编辑:高玮怡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摄影展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