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
“超级检查官”布利克斯,在战争与和平的钢丝上
2025年11月07日11:12 来源:环球人物网-《环球人物》杂志 作者:张贵洪
小号 中号 大号
原标题:“超级检查官”布利克斯

汉斯·布利克斯(1928年—),瑞典外交家、政治家,曾任瑞典外交大臣,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联合国监督、核查及视察委员会主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委员会主席等。

在瑞典外交部新闻司的办公室里,陈列着10位瑞典重要人物的照片,其中包括第二任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第六十届联大主席扬·埃利亚松以及资深外交家汉斯·布利克斯。

从日内瓦裁军谈判代表到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从联合国监督、核查及视察委员会主席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委员会主席,布利克斯的职业生涯与核问题息息相关。他以坚定的信念、专业的素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敬。

“别人家的孩子”

1928年6月28日,布利克斯出生于瑞典乌普萨拉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自幼勤奋好学,成绩优异,一直是人们眼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他学过英语、法语和德语,先后就读于瑞典最古老的大学乌普萨拉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最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之后,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担任过3年国际法副教授。

35岁时,布利克斯走出校园,步入政界,加入瑞典外交部,开始其外交生涯。他先后任瑞典外交部司长、国际法法律顾问、主管国际发展合作事务的副国务秘书,直至1978年任外交大臣。其间,他曾长期任瑞典出席联合国大会和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代表团成员。

1981年,布利克斯接替老乡埃克隆担任国际原子能机构第三任总干事。在这一职位上,埃克隆已经稳坐20年。

从大学教授到外交大臣,再到国际组织领导人,布利克斯一次次实现着华丽转身。

“手握伊拉克未来的人”

在担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的16年时间里,布利克斯负责处理过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伊拉克武器核查等,而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工作无疑体现了他的专业精神和正直品格。

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联合国成立了旨在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特别委员会(特委会),对伊拉克武器进行核查、销毁工作。作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的布利克斯直接参与到了这场世纪核查工作中。

7年后,伊拉克宣布“彻底中止同特委会任何形式的合作”,核查工作就此中断。1999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成立联合国监督、核查及视察委员会(监核会),取代特委会负责对伊拉克武器的核查。

2000年初,早已卸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的布利克斯正在阿根廷度假。在一个小镇上,他接到了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电话。安南邀请他出任监核会主席一职,他答道:“如果您实在找不到别人,再来找我吧。”几天后,当他旅行到南极时,再次接到安南的电话,便答应了。

虽然监核会成立了,但伊拉克仍拒绝接受检查。布利克斯只能在纽约的一间小公寓里处理大量有关文件。

2002年11月,在准备了两年之后,74岁的布利克斯再次踏上伊拉克的土地,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被称为“走钢丝的首席核查员”。

有人这样描述:如果说美国总统小布什已将手中的枪对准了萨达姆,布利克斯可能就是这把枪的扳机。英国《卫报》则称他是“手握伊拉克未来的人”。

坚持讲真话

当时,以布利克斯为首的专家组负责搜寻化学、生物武器及弹道导弹,而时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率领的另一支专家组负责搜寻核武器。

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300名核查人员,一边与白宫确定的战争时间赛跑,一边与伊拉克人斗智斗勇。从实验室到总统官邸,他们对700多个可疑地点进行了核查。

当地时间2003年3月7日,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布利克斯(前排右)发表关于伊拉克武器核查进展的讲话。(视觉中国)

从2003年1月底到3月初,布利克斯和巴拉迪分别向安理会提交了3份报告,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未发现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确凿证据,但指出伊拉克仍拥有违禁材料和超出允许射程的导弹,且在销毁这些导弹以及主动提供其私下销毁生化武器的证据方面采取了一些实质性措施。报告同时提出,核查工作还需要数月才能完成。

安南曾说,如果核查再多一点时间,伊拉克问题或许能够和平解决,但美国已经等不及了,军事行动迫在眉睫,核查人员不得不撤离。布利克斯在伊拉克的使命就这样结束了。

2007年,布利克斯在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我的本能就是做一名国际公务员。安理会要求我们汇报真实的信息,我们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从不会背离我们的目标,也不会屈服于任何压力。”

联合国并未授权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然而,美国及其盟友却绕开联合国,以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但直到战争结束,美国也没有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在当时复杂而高压的国际政治氛围下,敢于基于事实、顶住压力说出“未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一真相,需要极大的勇气。而布利克斯正是这样一位诚实、勇敢、坚持讲真话的外交官。事后,人们称他为“超级检查官”,认为他是专业的、权威的、正直的、客观的、公平的。

反对核武,但拥抱核能

2003年12月,布利克斯出任新成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委员会主席,为消除全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工作。

他领导的团队发布了多份重要报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06年发布的《更安全的世界:我们的共同责任》。报告批判了核霸权的伪善,直指某些核武国拒绝裁军却要求他国弃核的“双重标准”,摧毁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道义基础,同时提出了系统性改革方案,包括核裁军、防扩散机制和降低核武地位等。

在核裁军方面,布利克斯呼吁核武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强调技术性核裁军的重要性,主张拆解弹头为“不可逆部件”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在防扩散机制方面,他推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建立多边核燃料银行,为无核国提供铀浓缩替代方案,减少技术扩散风险;在降低核武地位方面,他呼吁国际社会摒弃“拥核等于大国地位”的观念,将核武器定性为“违反国际人道法”。这为核裁军、防扩散、和平利用核能提供了新思路。

在伊朗核问题上,布利克斯同样展现出了卓越的外交才能和智慧。他认为人们不信任伊朗的原因是伊朗建立了两个核反应堆,同时在发展核电方面存在经济上的不合理性。他主张通过多边合作和外交谈判解决这一问题,反对军事行动。他的外交努力不仅为伊朗核问题的和平解决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国际社会在处理类似问题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016年11月,布利克斯参加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新掩体建成仪式。(IC Photo)

在核武和核能问题上,布利克斯立场鲜明。他告诉世人:全世界至今仍处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威胁之中,因此积极主张核裁军。同时,他强调核电是“最成熟的低碳能源”,呼吁改进技术而非放弃核能,主张“以核发展替代核危机”。

1998年,国际核能协会理事会授予布利克斯“全球奖”,颁奖词写道:“他一生都在呼吁世界把核作为人类繁荣的工具而非武器。他在促进全球核设施安全方面表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积极参与核不扩散体系强化工作,并在核能和平利用领域展现出高超的领导艺术。”(作者单位:复旦大学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蔡晓慧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