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用一切方式去赢,
但不会不择手段。”
2025年,最热的国内赛事非苏超莫属。观赛人数一次次破纪录,人民日报、央视等媒体全程直播,泼天的流量让苏超火遍全国。
10月17日,环球人物记者在苏超半决赛的前一天,采访到了苏超南京队队长戈伟和队员滕帅、李加俊。7个月的赛程,他们为南京队贡献了精彩的进球,也更新了各自职业生涯的名场面。
遗憾的是,在10月18日的比赛中,南京队不敌泰州队,止步半决赛。
比赛结束时,场外兜售周边商品的摊贩拿着南京队的球衣吆喝:“处理,处理,10块了啊10块,买了明年继续穿!”
路过的南京球迷气得嘀咕:“那泰州队的球衣应该卖5块,因为只能今年穿!”
记者凑上去问,决赛你还看吗?
“看!我得看看谁夺冠。”
这就是苏超,让人一边调侃一边喜爱;这也是足球,让热血和拼搏永远在线。

不含杂质地拼
苏超南京队的集结,像是一场足球爱好者的聚会。队里的球员来自各行各业,有退役的职业球员、学生、银行职员、教师……
因为都是兼职比赛,训练被安排在晚上7点半到9点半,球场、公司、家庭,构成了他们整个赛季的三点一线。
在南京市队担任U9、U10组主教练的戈伟,既是南京队的队长也是教练组成员。在苏超的赛场上,他多次用精准的进球实现比分逆转。
从7岁开始练球,到成为职业球员效力于江苏舜天队,再到因伤病退役,戈伟时隔10年再次来到南京奥体,已成为带领后辈的队长。时间在此刻形成了闭环,苏超让他回到了过去,也超越了过去。

·戈伟在赛场上高举双臂。(受访者供图)
和戈伟一样,00后球员李加俊也是通过南京市青训体系成长起来的球员。苏超给了他和老队员并肩作战的机会。
从五台山体育场的第一次主场取胜,到在南京奥体中心和6万名观众齐唱国歌,苏超用它的方式告诉年轻球员:去拼,为队伍而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国家而战。
因为这份纯粹的拼搏,让很多对足球没有兴趣的人走进了球场。戈伟有个最直观的感受:因为苏超,他不懂球的姑姑,甚至没说过话的小区物业,见到他都要聊几句足球。
“就像网上对苏超的评价,大家都很拼,而且没有任何杂质地去拼。可能我能力不强,但我有多大劲使多大劲,会争取一切方式去赢,但不会不择手段。”
一场球赛连接起了退役球员的初心、新生代球员的成长和观众的热爱,他们共同汇聚成了江苏足球最动人的力量。

江苏不“散装”
在很多西方国家,现代足球的根基始于社区联赛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推动了足球规则的统一,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和联系。居民看到周围熟悉的人加入球队,强烈的地域认同感让他们发自内心地为球员加油助威。
苏超爆火的逻辑与此相似——它既是球赛,也是两两对决的“城市较量”。大家在线上“造梗互黑”,线下却和谐热闹。记者在采访的两天中,多次感受到了这种氛围。
滕帅在对战常州的比赛中多次进球,气得常州球迷迅速把他列为“世仇”。但当滕帅在采访中表示“苏超结束后,我最想去常州旅游”时,马上有数位热心网友在评论区为他规划旅游路线。
戈伟也在采访中说,常州队是自己最欣赏的球队,“他们是一支非常努力的球队,目标就是进一个球,而且用整个赛季实现了这个目标。这是苏超精神最好的体现。”
在南京对战泰州半决赛开场前,记者在场内采访了两队的球迷,本以为画风会是互放狠话,结果全是互相打气。
值得一提的是,在半决赛当日,包了两辆大巴车前来助威的泰州球迷,先去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直到比赛前一小时才抵达赛场。
之前总被网友调侃为“散装”的江苏,因苏超而凝聚起巨大的体育热情。这也带动了江苏的文旅产业,江苏各市文旅账号纷纷涨粉,餐饮住宿景点全部爆满。
“十三太保”看似各自为战,实则早已整装待发,一座座城市连片成带,让发展有了辽阔的纵深和不竭的动力。

“青训队伍会让中国队出线”
结束了苏超的比赛,戈伟全身心地回到了教练岗位。他坚信只要倾尽全力做好该做的事,他们这一代未能实现的足球理想,在新一代球员身上一定能够实现。
环球人物:作为教练,你觉得最应该培养队员哪方面的能力?
戈伟:我觉得是兴趣爱好。我们小时候踢球,可能更多是被家长逼着去学的。现在大部分(的情况)是孩子喜欢,家长才会送他过来。
但他可能开始喜欢,踢了一段时间以后,你不能保证他还喜欢。我们想做的就是让他一直喜欢。在这个前提下,他才会做得更好。
环球人物:有什么方式让他们一直喜欢?
戈伟:鼓励,这在足球运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手段。比如进球的时候,可以说“真棒”,或者给他一个手势。大多数的中国孩子都需要鼓励,只有那种特别皮的孩子,可能需要让他收一收。
环球人物:在青训队伍的培养上,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戈伟:足球是一个竞赛体系,其实真正让球员进步的不是练,是赛。怎么让孩子每周或者每月都有高质量的比赛,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现在高质量的比赛还是比较少,如果这个问题能解决,中国足球的水平可能就上去了。
环球人物:这些孩子有可能再次实现中国队在世界杯出线吗?
戈伟:有可能,真的有可能。因为足球是一个追梦的舞台,但凡有一点犹豫,你都干不好这事。要坚信自己的梦想能够实现,你才有可能,有那么一点点可能去实现。
监制:张 勉
编审:尹 洁
编辑:徐力婧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责任编辑:高玮怡苏超,戈伟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