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视野
温度菁蓉汇:中国双创版图“第四极”
2025年10月27日18:04 来源:环球人物网 作者:蔡晓慧
小号 中号 大号

入秋,四川明媚的阳光中沁着丝丝清爽。成都高新区菁蓉汇园区内,微风吹动树影,也落在三五成群的企业员工肩上,他们或驻足讨论科技领域前沿成果,或步履轻疾地奔赴下一场交流会。建筑间的开放式连廊,也会让风捎来缕缕茶香,人们常在那里对坐交谈,言语间流淌着灵感的火花与合作的契机。

菁蓉汇园区外景

将视野投向全国双创版图,位于西部的菁蓉汇正以其独特的创新气质,屹立于四大高地之列。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官宣菁蓉汇为全国双创版图“第四极”,从此完整构筑起“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西有菁蓉汇”的全国双创区域引领版图。

菁蓉汇于2016年3月正式启用,坐落于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成都高新区核心区域的它,持续释放强劲创新动能与发展韧性。2024年,高新区全年获股权投资企业超150家(次)、债权融资放款金额超120亿元,天使基金、科技信贷规模双双突破“一百亿”。其中,菁蓉汇园区贡献了全区融资规模约10%的份额。

步入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科创局双创中心”)会议室,满墙的锦旗静默却有力地诉说着企业在菁蓉汇成长的印记。每一面锦旗背后,凝聚着科创局双创中心近十年如一日的服务坚守——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为理念,为企业构建温暖而可持续的成长土壤。在这里,科创局双创中心是企业的“娘家人”:始终在线,一路陪跑,与创业者共赴每一程风雨晴光。

让创新不再是孤独的冒险

成都高新区有140余家孵化载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为科技企业提供全要素全生命周期成长赋能。菁蓉汇汇聚了11家孵化器及众创空间,其中,位于中韩创新创业园内的光谷创业咖啡,是一家省级众创空间。

“我们团队的核心成员,大多具备10到15年的创业经验或一线销售团队管理经验,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理解企业创业初期的困境并给予针对性指导。”光谷创业咖啡孵化器运营总监李治介绍道。

李治至今仍记得2016年落地菁蓉汇的日子,“那时我们也属于创业者,园区对我们免收租金,我们也把这份支持传递给入驻企业——为他们减免租金,针对资质特别好的企业,我们还会免收物管费。初衷就是吸引更多有潜力的团队。”

从基础的空间入驻服务,到工商财税、知识产权申报、股权债权对接等专业服务,再到协助企业对接市场资源,光谷创业咖啡依托标准化的人才及项目招引流程,全方位呵护创业者的梦。

“很多创业者在早期往往充满激情却缺乏方向。”李治介绍,科创局双创中心会定期对孵化器进行政策培训,孵化器则会通过小沙龙将政策信息传达给企业。结合孵化器的全程辅导,企业能够在早期避开股权结构不合理、业务模式模糊等常见误区,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实现高水平创业。

菁蓉汇组织的“四派人才”企业政策宣讲

一路陪跑,孵化团队自身也需要不断提升学习能力。“每接触一个新的科技领域,都是一次重新学习。我们需要通过研读行业报告、分析龙头企业招股说明书,迅速构建产业链认知。”李治感慨,“学习的过程虽艰难,但能站在企业的角度提出切实建议时,那种成就感无可替代。”在此过程中,光谷创业咖啡的角色会随着企业的成长而不断演变,“引进时是招商角色,入驻后是保姆式服务,成长期成为投资合伙人。”

近几年,光谷创业咖啡依托菁蓉汇“成都·韩国国际客厅”对韩服务“第一站”的独特优势,也把专业的孵化服务延伸至国际舞台,服务企业、机构近300家。

菁蓉汇举办的促就业创业集市

光谷创业咖啡的故事,是菁蓉汇11家孵化器及众创空间共同理念的生动写照——让创新不再是孤独的冒险。而菁蓉汇自身,正如一个不断进化的“超级孵化器”,持续构建“孵化+”生态体系,推动载体向专业化、资本化、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的方向发展,加速科技企业孵化模式的变革与升级,成为汇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的重要力量。

截至目前,菁蓉汇累计在孵企业1566家,其中培育科创板上市企业1家,估值过亿企业32家,累计获得融资企业34家、融资金额34.5亿元。

让灵感持续涌动、让合作自然生长

在菁蓉汇7号楼,每月不间断的创新创业活动已成为一道固定风景。路演、培训、沙龙、对接会……这里不仅是信息与资源交汇的枢纽,更成为创业文化交融共生的精神洼地。

走出7号楼,一条覆盖创业全链条的服务体系已然成型——知识产权机构、投融资平台、技术转移中心、评估服务机构等如毛细血管般密布园区。从企业初创时的工商注册,到成长阶段的知识产权保护、融资对接,再到成熟期的上市辅导,“一站式”服务生态让创业者心无旁骛。

2023年,专注于端侧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成都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选择将总部迁入菁蓉汇。“这边优秀企业聚集,也常常能得到园区在政策辅导、法律咨询、专利申报等方面的及时支持。”公司创始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孙晓刚说。

阿加犀通过自主研发的以AidLux为代表的融合架构操作系统和一系列AI工具链产品,率先实现了AI模型在终端侧的高效部署,赋能工业质检、智能机器人、智能终端等领域企业及产品实现AI技术突破和智能化升级。孙晓刚这样比喻公司的科研团队,“我们是搬运工,把大模型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搬运’到各行各业 的终端上。”目前,全国已有五十余家头部客户采用其技术。

而今,阿加犀的展厅成为了利用率最高的空间之一,孙晓刚说,“在园区浓厚的交流氛围下,很多企业会主动前来交流,寻求合作机会,其中不乏产业链上下游的潜在客户。”

同样被园区创业生态吸引的,还有前方高能人工智能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我每天开车来上班需要1个小时,但我仍然感觉动力十足。”对于公司负责人唐俊文而言,园区内高效率的链接是企业可遇不可求的宝贵资源。

在前方高能的展厅里,一条愿景标语格外醒目——为全世界贡献一亿个数字员工机器人。唐俊文与团队正致力于通过打造智能体,将职场人从繁杂的表格处理等工作中解放出来,助其摘掉“表哥”“表姐”的标签,“这样职场人就能聚焦于更高价值的分析与决策。”他介绍,当前,公司开发的智能体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政府、国企及大型民企的办公场景。

园区内创新要素高度集聚的产业生态,让唐俊文感到“一亿数字员工”的目标并不遥远。其公司楼下是上市公司——纵横股份,旁边是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步行几分钟就能抵达阿加犀、考拉悠然、沃飞长空等人工智能领域企业。“我们的一个合作伙伴就在隔壁楼栋,有事通过建筑间的连廊就能走过去。”他风趣形容,“就像鹊桥相会一样。”

这样“近者悦、远者来”的生态,正推动着如孙晓刚、唐俊文这样的创业者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通过常态化开展“导师问诊”、创业训练营、科创/产业峰会等品牌活动,菁蓉汇如今已搭建起一套覆盖项目落地、行业规划、管理咨询、品牌塑造乃至产业与融资对接的全流程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园区累计组织“送服务进企业”等各类活动逾百场,服务企业超千家。

“企业发展的各方面诉求,在这里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唐俊文这样感慨。

菁蓉汇构建的,不仅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创业园区,更是一个让灵感持续涌动、让合作自然生长的创新生态。

是双向奔赴也是共生之旅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菁蓉汇内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3家,高新技术企业327家,瞪羚企业20家,种子期雏鹰企业82家,大学生创业团队/企业1700余家。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科创局双创中心将“创业无忧”理念深植于心的服务精神。“要想真正赋能企业,就要具备比企业更前瞻的视野。”相关负责人谈道,“这要求我们持续追踪科技创新最前沿,深入理解产业脉络,为企业精准把脉,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持。”

菁蓉汇承办的金熊猫全球创新创业大赛现场

在不断完善全链条服务体系的同时,菁蓉汇以品牌赛事为重要抓手,积极链接全球创新资源。近十年来,园区成功承办金熊猫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未来信息领域赛等重大国际赛事及论坛超10场,覆盖英国、德国、韩国等35个国家和地区。每一场大赛都如一股活水,将全球优秀的科创项目和人才引入园区,激荡起思想碰撞与合作的涟漪。

随着越来越多科创人才在此聚集,园区也用心为他们打造着“第二个家”。漫步园区,你会发现这里既有能容纳500人的会议室,也有数十个风味各异的餐饮店铺;既有便捷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也有解决近百名幼儿教育需求的幼儿园……从日常饮食到购物休闲,从学习提升到生活服务,园区变身温馨社区,让创业者无后顾之忧。

菁蓉汇园区工会组织的篮球赛活动

除此之外,园区工会定期组织的篮球赛、传统节庆活动、青年联谊会等,不仅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释放压力的出口,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创业无忧”的承诺,不仅体现在政策扶持和资源对接上,更渗透在这些充满人情味的活动中,温暖着每一位创业者的心。

创业之路没有终点,服务创新亦无止境。面向未来,科创局双创中心以“更多”作为行动坐标——更多元的活动、更深入的链接、更高质量的大赛、更丰富的路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始终围绕企业真实需求,持续提升服务能级,构建更加立体、更加精准的赋能体系。”

园区搭台,企业追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一场双向奔赴,也是一条逐渐走向共生的旅途。

闲暇时,李治喜欢绕着园区的彩虹步道走一圈,手机里不时传来各企业群的交流讯息,见证着资源在共享中增值,合作在互动中萌发,企业们在共生生态中彼此赋能、共同成长。

作为全国双创版图上的“第四极”,菁蓉汇的创新能量正通过入驻企业的业务触角辐射到更广阔的天地。与前方高能公司开展合作的通威集团,在办公区域贴出“如果你讨厌它(做表格等繁琐工作),那就自动化它”的标语,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激发员工拥抱智能化变革;阿加犀开发的“通天晓”机器人于今年七月走上成都街头,协助交通指挥,相关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并登上热搜,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播下了科技创新的种子……

菁蓉汇,以读懂行业的智慧、陪伴成长的坚持和温暖人心的关怀,生动诠释了一个有高度、更有温度的“第四极”。高地之中,越来越多的创新种子正蓬勃生长。


责任编辑:高玮怡
关键词: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