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方江山,男,汉族,1965年8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现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什么是好的理论文章?从表面上看,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实际上好的理论文章还是有一定之规的。我个人理解,好的理论文章可以用七个“量”来概括和衡量。
一是正向能量
我们理论文章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坚持正面宣传,传递正向能量。在这方面,好的理论文章就要把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阐释好,凸显科学理论的时代品格,彰显科学理论的真理魅力,用饱含正能量的道理、学理、哲理来凝聚共识、通达民意,凝聚团结奋斗的时代正能量。
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复杂形势下,党报党刊的理论宣传阵地作用尤为重要、使命更显重大。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时准确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深入阐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自觉承担起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二是知识含量
好的理论文章能够通过基本的事实、知识、常识把道理讲深讲透,给人知识增量,而不是简单的概念化、笼统化的万能模式。知识含量是好的理论文章吸引读者、传递价值、引发思考的重要要素。这不仅仅意味着文章需要包含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需要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准确性和创新性,并通过知识内容展现出理论文章的学术价值和专业价值,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其思考。
书为什么能够成为人类进步的阶梯?因为好的书籍提供人类精神的食粮,让人的知识见识不断积累,萌发出新思想新理论。好的理论文章同样要有深厚的知识含量,要像一把金钥匙,帮人们打开知识和智慧的大门。说理不是干巴巴的说教,而是能够载着人们在思想的天空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明白道理,在获取观点的同时汲取营养。
三是信息含量
一篇文章问题意识强不强,一个重要的方面就看有没有信息含量,信息准不准。有了信息含量,读者自然就喜欢看。信息含量丰富的文章不仅提供详细的数据、事实、观点,还通过深入的解析、多维度的探讨和独特的见解,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丰富且有价值的信息。当然,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在增强信息含量时一定要确保传递的信息是准确无误的信息,而不能是虚假或者捏造的信息。
提升理论文章的信息含量,既要注重扩大信息容量,又要着力提高信息质量,这是衡量理论文章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增强理论文章说服力的关键所在。理论文章好不好,要看信息容量大不大,还要看信息的质量高不高。提高信息质量,掌握扎实生动的第一手材料至关重要。
四是思想含量
好的理论文章除了具备丰富的知识含量、信息含量外,还应具备深厚的思想含量,蕴含着作者对于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独特见解,深刻剖析和反思存在的问题,凝练自己的观察和观点,体现思想的力量,进而给人思想启迪,引发思想共鸣。而绝不是有些理论文章那样简单的拼凑照搬,依葫芦画瓢。好的理论文章哪怕只能提供一点点独到的思考、发出一点点闪亮的思想火花,慢慢积累,都会带领并最终成为思想领域的发展与突破。既要有内容,有见地地剖析问题,又能明快清晰地呈现出深层的思考,这样的文章是真正好的理论文章。
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没有灵魂,就没有生命;没有思想,则不能称其为好的理论文章。北宋大儒张载的横渠四句,大家都熟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里面蕴含着文章的立意要高、要有启迪人心的丰厚思想含量。理论文章不论篇幅长短,都要切实担负起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的崇高使命。特别是党报党刊的理论文章,要融通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又紧扣党的方针政策要义,显示出思想的深邃性和影响力,做到“真文必淡,真文必质,真文必简”。
深厚的思想含量、思想的力量如何体现,主要可以归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重大理论问题的创新性阐释,善于从新的视角深化对理论的认识;二是对实践经验的规律性提炼,注重从生动实践中总结思想养分;三是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思考,着力回应时代命题、把握发展大势。实践告诉我们,党报党刊的理论文章唯有深耕思想的沃土、守正创新,才能更好发挥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作用,真正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五是逻辑力量
好的理论文章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源于逻辑紧密、环环相扣,用逻辑的力量将问题说透说清,令人读后有豁然开朗之感。有的文章不长,但可以给人带来冲击力,让人耳目一新。只有在论述问题的时候能够顺理成章、层次分明,才能做到前因后果令人信服。如果始终概念不准确、判断不正确、推理不顺畅,那就一定不是一篇具有逻辑力量的理论文章,那肯定也就不是一篇好的理论文章。
凡制于文,先布其位。为了让理论文章能够直抵人心、说服读者,必须以问题为导向精心谋篇布局,构建严密的论证体系。这种逻辑力量主要体现在思维的严密性、结构的连贯性、论证的透彻性、表达的严谨性。
六是文字质量
好的理论文章以文字质量作为衡量其价值的关键要素之一,文字质量不仅关乎文章的可读性、逻辑性,还直接影响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以及文章本身的影响力。清晰的文字表达,能更好地传递思想的力量,强化阐释的效果,使读者能够顺畅地跟随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的逻辑链条、发展脉络。
好的理论文章在于实现理论认知的“深”与表达方式的“浅”之间的辩证统一,既有思想的“含金量”,又有表达的“含情量”。许多大家名家的理论文章,无华丽辞藻,但好读耐读,引人回味,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和文章的质量。我们常说文风,其实就是对文字适于阅读提出的要求。在理论宣传阐释过程中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在文章说理时,注重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特色、叙事风格提升主流思想理论的感染力,在确保理论深度的同时,把问题讲透彻、讲扎实、讲鲜活。好的理论文章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归纳、概括、提炼和总结。少一些到处可讲的“套话”,多一些入情入理的真话心里话;少一些正确的“废话”,多一些务实管用的话、自己的话。
七是眼界气量
理论研究的视野要上天入地、海阔天空,有胸怀天下的眼界气量,这样才能把问题看得清、想得透、说得准。一篇理论文章的境界格局,体现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上。
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注意防止唯我独尊、作茧自缚。我们是依靠独立自主发展起来的,但也是依靠向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学习借鉴、转化优化壮大起来的。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博大的胸怀和开放的态度,从人类文明既有的优秀成果中汲取充沛的养分。高屋建瓴的视野让文章能够从更高维度审视问题,党刊理论文章的视野格局,既要在地域维度上实现“放眼全球”,又要在时间维度上做到“通古博今”;既要体现在选题谋篇上,善于发现事关全局、引领时代的重大理论命题,又要体现在分析阐述中,善于运用古今中外的比较研究,让理论论证更具说服力、更有穿透力,对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尤其需要这种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
好的理论文章纵横捭阖,既有很强的气场,又有很大的气势;既有很强的历史纵深感,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很多优秀的理论文章正因为有这样的眼界气量,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反复学习。
责任编辑:高玮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