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国内
“撞也要撞上去!”96岁抗美援朝老飞行员回忆当年空战
2025年10月25日21:05 来源:潮新闻 作者:王晶 倪雁强
小号 中号 大号
原标题:“撞也要撞上去!”96岁抗美援朝老飞行员回忆当年空战:我们能赢,不是装备好,是心里有信仰

今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

近日,潮新闻记者在杭州见到了96岁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董文然。时光染白了他的发丝,却未黯淡其眼底的清亮。

潮新闻专访抗美援朝老兵董文然。记者 倪雁强 摄

说起70余年前那段在朝鲜上空的空战岁月,老人语调平和,字句间却藏着穿透硝烟的力量——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空军飞行员,曾以不足400小时的飞行履历,直面美军2000小时以上飞行经验的强敌。战火落幕之后,他转业扎根杭州,从此把家安在了这里。

董文然的军旅生涯始于1948年,早年在华东野战军的地面战场,他曾抱着炸药包穿越枪林弹雨,也曾因防空洞坍塌被黄土掩埋,万幸被战友们徒手刨土救出。

“我是战争中的幸存者,那些永远留在战场上的战友,才该是被铭记的英雄。”提起老战友,老人声音沉了沉,这段生死经历,让他此后上蓝天打仗更敢拼。

新中国成立之初,必须要加紧国防建设,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刻不容缓。1950年,经部队推荐,董文然参加空军选拔,后被分配到以歼击机为主修课程的济南空军第五航空学校。

“那时候飞行教官是前苏联方面派来的,靠翻译讲课,我们一边练大转弯、小俯冲,一边补文化课。”董文然说,“正常学要三年,可局势不等人,只能跟时间抢速度。”

当时,按照培养飞行员的惯例,一名合格飞行员从学习理论到实战飞行需要三年时间。但由于国际局势日益紧张,飞行员紧缺且需要随时待命上战场,这批飞行员只能是边学习理论边进行实战操作军演。

年轻时的董文然,身穿空军飞行服。记者 倪雁强 摄

当董文然驾驶战机飞越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时,他的累计飞行时间只有380小时,而对手美军飞行员多经二战洗礼,飞行经验早已突破2000小时,实力悬殊。

“那时候没想过能不能回来,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到了朝鲜,必须把敌人的飞机全都赶跑。”老人抬手比了个握操纵杆的动作,“就算炮弹打光,我撞也要撞上去,时刻准备着牺牲。”

一开始空战,中方要听从前苏联编队安排,发现敌机不能自己动手,总错过机会。直到毛主席下令:“空中也能学陆军,见利就打,别怕牺牲,必要时撞敌机也行。”“有了这命令,我们在天上就敢放开干了。”董文然眼里闪着光,像是又回到了当年的长空。

“我们能赢,不是装备好,是心里有信仰——为人民、为祖国,死也值。”这是他常说的话。凭着这份劲,他们守住了朝鲜空域。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董文然转业来到杭州。这些年看着杭州从老巷子变成高楼城,西湖水一直清,钱塘江潮也照往常,他很踏实:“这就是我们当年想守护的和平日子。”

今年已96岁高龄的董文然。记者 倪雁强 摄

今年的九三阅兵,电视里空中梯队飞过时,董文然红了眼:“以前靠眼睛瞄准,现在雷达自动锁敌;过去单兵种,现在多机种协同。祖国有了现代化国防,真的来之不易。”

“今天的和平,是无数人用命换的,不能忘。”75年过去,当年的空战青年成了白发老人,但他的无畏早成了历史里的精神坐标。而他在杭州的岁月,也让“家国担当” 更实在——像城里的树,扎根生长,把赤诚传下去。


责任编辑:高玮怡
关键词:

董文然,抗美援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