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社10月15日刊登题为《遗失的诺曼底登陆日记揭示中国人在解放法国中的作用》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一艘英国皇家海军巨型战列舰的舰长将军官们召集起来,向他们初步透露二战期间最严格保密的消息之一:“准备好接受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当天(1944年6月2日),一名军官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人们纷纷猜想,有人说要开辟第二战场,有人说我们要护送苏联人,或者在冰岛附近做什么事。任何人不得上岸。”
秘密是诺曼底登陆日——1944年6月6日,对纳粹占领的法国发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陆空联合登陆战。
日记的作者是林炳堯——一名中国军官,他和20多位战友从中国远征欧洲,接受训练并在盟军部队中服役。
对于32岁的林炳堯来说,从皇家海军“拉米利斯”号战列舰上目睹法国诺曼底登陆的场面意义重大。
他的日记内容翔实却早已被遗忘,被历史爱好者从一栋即将拆除的香港唐楼里找到。这本日记让他的故事重获新生,将中国军官参与这一多国行动的故事呈现给世人。
随着诺曼底战役幸存者逐渐逝去,林炳堯生动的第一手叙述为二战一代留下的庞大回忆资料库增添了另一道鲜活声音,确保他们为自由所作出的牺牲以及战胜纳粹主义的国际合作精神得以铭记。
6月5日晚,登陆舰队正驶过英吉利海峡,林炳堯当晚写道:“我看到盟军的登陆艇像蚂蚁一样多,密密麻麻分布在海上,向南行进。”
香港的历史爱好者许创彦和麦晓晖重拾林炳堯留下的历史线索,尝试拼凑出林炳堯登上“拉米利斯”号战列舰上的经历。这对验证他用13000个细密而精致的汉字书写而成的80页日记的真实性至关重要。
许创彦和麦晓晖策划了一个关于林炳堯生平、日记手稿和相关中国军官事迹的巡回展,现正于诺曼底小镇乌伊斯特勒昂展出。
一个突破是他们通过香港土地记录证实,发现日记的那间废弃公寓曾属于林炳堯的弟弟。
另一个突破是许创彦在英国档案馆发现了一份1944年皇家海军“拉米利斯”号战列舰的航海日志。5月29日的一条记录显示,两名中国军官登舰。日志拼错了林炳堯的姓氏,上面写着:“中国海军少尉黎炳堯登舰。”
林炳堯的黑色皮革日记本也有一段戏剧性的经历。这本日记本曾丢失又被找回,如今再次失踪。许创彦和麦晓晖说,在历史爱好者翻遍整个公寓并在大楼被拆除前抢救出那本日记、文件、一个手提箱和其他古玩后,它似乎被藏起来了——可能被从香港移居国外的人带到美国或英国。
但住在附近的许创彦在日记消失前拍下它的每一页,保留了林炳堯的叙述。
他们与林炳堯的女儿林秀英(音)分享了林炳堯的日记,林秀英现住在匹兹堡。此前,她对父亲的战时经历知之甚少。他于2000年去世。
“我很惊讶,”她说,“这是一份礼物,让我了解父亲年轻时的经历,他活着的时候我没有这样的机会。”
林炳堯是二战期间被派往英国受训的20多名中国海军军官中的一员。在他们从中国出发的漫长旅程中,军官们在加入英军之前曾路过埃及——照片显示他们穿着白色制服在金字塔前摆拍。
林炳堯在日记中写道,登陆日那天,他在皇家海军“拉米利斯”号上曾与死神擦肩而过。在盟军登陆海滩前,这艘战列舰轰炸了德国的防御工事。
“三枚鱼雷向我们袭来,”林炳堯写道,“我们设法躲开了它们。”
许创彦和麦晓晖说,通过船只的日志,他们已经证实,至少有14名中国军官参加了“海王星行动”——代号为“霸王行动”的登陆计划的一部分。约7000艘船只参与了此次行动。据许创彦和麦晓晖说,这些中国军官两人一组被部署在七艘舰船上。
1944年8月,包括林炳堯在内的一些军官还参加了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南部的登陆作战。
林炳堯8月15日写道:“凌晨4点开始行动,月亮仍然可见,而地平线却异常黑暗。对法国海岸的轰炸从6点开始,‘拉米利斯’号直到7点才开火。”
2006年,法国向参加过诺曼底登陆的20多位中国人中唯一健在者,颁发了法国最高级别的荣誉勋章“荣誉勋位骑士勋章”。当时,中国媒体报道称,88岁的黄廷鑫说这一荣誉不仅属于他,也属于与他一道从中国前往欧洲的20多位同学。他说:“对于能参与抵抗纳粹的战争深感荣幸。”(编译/许燕红)
责任编辑:高玮怡诺曼底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