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国内
103岁的杨振宁,走完了他的百年篇章
2025年10月19日09:08 来源:环球人物 作者:李晶
小号 中号 大号

10月18日中午,一个悲痛的消息传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上世纪40年代赴美留学任教。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与米尔斯共同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奠定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

1957年,他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革命性思想,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共同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他曾动情地说:“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

作为亲身经历并受益于中西教育体系的学者,杨振宁自然而然地承担起连接东西方学术界的桥梁角色。1978年,他与李政道共同推动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同年,他在美国创办了中美教育交流基金会。为了给中国学者争取更多深造机会,他甚至发着高烧仍去见资助人,“那些愿意支持的人来了,必须把握住当面交流的机会”。

2003年底,81岁的杨振宁从美国搬回中国。“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回国20多年来,杨振宁在清华大学任教,在培养和延揽人才、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凭借自己在学术界的声望,为祖国请回了一批顶尖科研人才。

在清华的校园里,他曾亲自为学子们讲授前沿物理知识。他特别喜爱美食,尤其钟情小笼包,有时在清华聚餐,他会特意订一笼让大家分享。

即便步入晚年,他对物理学的热爱也丝毫不减。深夜灵感来袭时,他会立即起床记录;当后辈带着问题求教时,往往发现他满屋的演算稿中早已有相关推演;百岁住院期间,他依然在病床上架起平板电脑阅读学术论文。

2023年,在一段视频影像中,杨振宁平静地谈起“人生的意义”。当被问及如何评价自己的一生时,他说:“如果要给自己打分数,我觉得我做得还不坏,而且是非常中国式的。”说到这里,他的眼中泛起温暖的光亮。

杨振宁先生的一生,是探索未知的不朽传奇,是心怀家国的永恒回响。“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是他的治学态度,也是他的人生态度。正如他钟爱的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杨振宁先生的百年人生是一部闪耀在人类群星中的千古篇章。杨振宁先生永垂不朽!(图源:清华大学官网、人民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高玮怡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