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国内
“老干部”马伯庸有新动态,他高效学习的秘诀是→
2025年10月15日10:21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唐烨 吴桐
小号 中号 大号
原标题:刚刚官宣!​马伯庸将率团队,入驻上海外滩!被妻子称为“老干部”,自曝:要做一个“八卦”的人

最新!

马伯庸获评领军人才

将率团队入驻外滩FTC

第四届门楣之光·黄浦人才周启动仪式暨外滩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论坛今天在黄浦区举行。

42名领军人才和30名青年英才入选2025年度“门楣之光”黄浦人才计划。包括知名作家马伯庸,作为本届“门楣之光”领军人才,其将携团队入驻外滩FTC,历史小说家与互联网内容创作高地相遇,打造内容创作欣欣向荣的沃土。

2025年度门楣之光·黄浦人才计划评选工作自启动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申报数量与质量均较往届显著提升。

本届入选的42名“门楣之光”领军人才,呈现出高层次、广覆盖、结构优的特点,覆盖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商贸旅游、科技创新、教育、卫生健康、文化体育、党建和社会治理、高技能、创业等10个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特别关注助推“中央科创区”建设和“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集聚区”培育等区域发展战略的高水平人才。

本届入选的30名“门楣之光”青年英才,分布于科技创新、金融、卫生健康等驱动创新的核心板块,同时兼顾文化体育、基层治理和高技能等领域,呈现出黄浦青年人才快速成长的良好态势,高知化、专业化特点明显,展现了黄浦区作为人才高地的底蕴蓬勃活力。

黄浦区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未来,黄浦将持续打造金字塔式人才梯队,推动战略科学家、战略企业家等顶尖人才引育实现重大突破,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实现跨越式增长。

本届门楣之光·黄浦人才周聚焦“双FTC”(即金融科技、内容创作)融合联动,旨在通过高端人才引领,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将举办1场启动仪式、6场专题活动和一系列特色活动,构建起一个“聚势能、聚智慧、聚项目、聚人心”的全方位、多层次人才工作展示与交流平台。

上观《候场》曾对话马伯庸

他表示:我不是天才

靠的是日复一日的努力

马伯庸的写作起点,藏在十几年前的盗版书摊里。他在海外求学时写了个鬼故事,发在论坛上,回国竟在地摊上看到,出现在一本“鬼故事合集”里。他没生气,反而兴冲冲买回家。“要不再写一个?”自此,他再也没有停下来过,写出《长安的荔枝》《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显微镜下的大明》等一部部畅销作品。

如今,他几乎每天都要写四五千字。早起去工作室,泡一壶茶,上午写得顺风顺水,下午就改稿。上午脑子像头泡的茶,清亮;下午就像泡了几泡,浑了,正好修改。 妻子说他像“老干部”,但正是这“老干部”的规律,让他保持写作上的高产。

但他总说自己是“笨鸟”,靠“勤能补拙”。“我从一开始写得不怎么样,在慢慢学习和写作的过程中,文字开始通顺了,辞藻开始雅训了,思想内涵逐渐变深刻了。像王朔、李娟、双雪涛这样的天才型作者,你学不了的,但你可以学我。”

大学讲座上,总有学生问马伯庸:我想写作,您有什么建议吗?马伯庸的回答是:先找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

在他看来,虽然历史上有很多文学家呕心沥血,贫寒交迫,写出好的作品,但这是特例,并非所有文学爱好者都要走这样一条路。如果过早将文学当成一份职业,它就变成谋生的工具,创作者急于发表、急于获得稿费、急于追逐流量、迎合受众,动作慢慢就会变形。“当你有了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你会发现,你写的东西,属于一种意外之喜。因为文学很有意思,你越去讨好,反而越会被读者所抛弃。”

马伯庸的电脑深处,藏着个神秘文件夹,名叫“坑”。点开看,有20多个半成品躺在里面。“《桃花源没事儿》在里面待了13年。” 他说那本书是儿子出生那年动笔,写写停停,“有时候觉得创意枯竭了,就塞回‘坑’里,过阵子灵感又自己冒出来了。”就像老农侍弄土地,不急不躁,等它自然成熟。

成为畅销书作家后,马伯庸没觉得自己有写作的“包袱”。他可以写几十万字的严肃作品,也可以写轻松搞怪的作品,依然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他还是那个在建材市场翻“假书”、在晨光里写故事的人。“从事写作以来,我好像一直没有变过。还是乐乐呵呵地查资料,乐乐呵呵地写,十年后大概也会这样,这样就挺好。”

如今,许多年轻人自嘲“牛马”“社畜”“打工人”。在马伯庸看来,“牛马是不可避免的宿命,但5000年来,现在已经是最幸福的时代。”

马伯庸还表示,高效学习的秘诀是,做一个“八卦”的人,在每一次讲述和分享的过程中,扎实地掌握知识。


责任编辑:蔡晓慧
关键词:

马伯庸,作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