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女的镜头穿透百年时光尘埃,窥见祖父查理·卓别林的另一面。电影《卓别林:流浪之心》放映及映后交流前天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卓别林的孙女卡门·卓别林携新作与演员乌玛·卓别林、制片人阿希姆·巴拉、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陈刚展开对谈。
纪录电影《卓别林:流浪之心》通过独家采访、家庭影像与电影片段,探究查理·卓别林的家庭关系和家族传统,呈现一段温馨亲子关系。该片由法国、西班牙、荷兰、英国联合制作,是一部兼具历史深度与家庭温情的纪录片。
谈及拍摄初衷,卡门·卓别林表示这不仅是一次对祖父艺术生涯的追溯,更是一场家族内部的真情对话。她在创作中惊讶地发现,祖父对家族传统的自豪感是其“流浪汉”角色灵感的源泉,这一发现让卓别林的艺术更多了一层文化深度与人性共鸣。
卡门的女儿乌玛·卓别林分享了许多家庭内部温馨而鲜为人知的小故事。她描绘了在银幕之外,查理·卓别林是如何以幽默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影响着家族每一代人。
卓别林家族与中国早已结下不解之缘。1936年,查理·卓别林访华时,曾与梅兰芳、马连良等文化名人见面。卡门动情回忆,祖父曾被京剧的艺术魅力深深震撼,并始终对中国数千年的文明传统抱有极高敬意。卡门说,自己也是中国文化爱好者,尤其喜爱张艺谋、王家卫的电影,以及中国古代建筑与服饰美学。
受卡门邀请,梅兰芳曾孙梅玮也来到活动现场。他表示,作为同时代东西方的艺术巨匠,梅兰芳与卓别林1930年在纽约和1936年在上海的两次会面,不仅是个人友谊的见证,更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对话与互敬。
卡门·卓别林,电影《卓别林:流浪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