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文明中国人
扎根独山子34年,薛魁见证新疆乙烯行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戈壁滩上的乙烯追梦人
2025年09月23日14:37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曹玥
小号 中号 大号

1989年,薛魁选择成为正在建设、急需人才的新疆乙烯工程建设指挥部的一名“代培生”,被选送到当时的南京化工学校学习,成为一名一线乙烯操作工人。

毕业那年,20多岁的薛魁想先来看看自己未来的单位长什么样子,于是在1991年7月,他乘坐火车后转汽车再步行来到项目所在地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眼前的茫茫戈壁,荒凉的景象让他内心动摇——是留在这里建设新疆首套乙烯工程,还是另谋职业?

时间过去34年,如今,薛魁已成为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乙烯装置首席技师,并先后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2022年新疆工匠年度人物等荣誉,他的工作室也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感谢当时自己,最终坚定地选择了乙烯行业,成为新疆第一代‘乙烯人’,把青春付与了这片戈壁滩。”他说。

从零开始跨工段学习

1993年,外培回厂后,薛魁被安排到乙烯项目部,负责对当时在建的14万吨乙烯装置进行施工质量检查。为了弄懂设备,刚刚参加工作的薛魁,把几乎所有业余时间用在了学习知识、钻研技术上。

在薛魁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几十本泛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每天的学习思考和设备检修中发现的问题,其中还有许多英文笔记。“项目建设期间,技术资料都是英文,这成了大家的拦路虎,我虽然只有中专学历,但必须啃下这个硬骨头,否则我们设备的检修永远只能依靠外方专家。”在工程建设期间,薛魁参与了操作手册的翻译,他和同事们曾发现丙烯产品塔存在重大制造缺陷并给出翔实数据,国外制造厂商不得不进行整改,这为企业挽回了近500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项目建成后,薛魁回到乙烯装置车间,担任分离工段班长。1996年,他被评为乙烯厂首批青年岗位能手。就在他已熟练掌握分离技术的时候,1998年,薛魁做出了一个让同事和家人吃惊的决定——放弃班长身份,放弃津贴和奖金,跨工段从零开始学习。“裂解工段和分离工段是整个乙烯装置科技含量最高、技术最复杂的两个工段。跨工段学习能让我全面掌握整个装置的操作和管理,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才能更准确高效。”薛魁回忆。

在从零开始的勇气驱动下,薛魁在裂解班长、分离班长及值班长等核心岗位各历练了三年以上,成为中国乙烯行业少有的全能操作手。 2003年和2004年,薛魁两次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夺得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和全国石油石化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冠军,被誉为“双冠王”,在行业内引起震动。

安全生产是生存的关键

“炼化行业来不得半点马虎。”这是薛魁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1998年的一个晚上,刚到裂解工段学岗的薛魁跟随师父上夜班,屋内的灯光闪烁两下后恢复正常,很多人当时甚至都没发现这一细微变化,师父却拿起检修工具就向裂解炉冲去,薛魁跟随在身后不明所以。在关闭裂解炉燃料气阀门的过程中,薛魁就听到噼里啪啦的爆裂声,而一旁的师父一脸沮丧。

等天蒙蒙亮后薛魁才看清楚,许多裂解炉管发生了破裂。师父一边拿流程图对照检修,一边给他分析了事故原因,这叫晃电,就发生在夜晚闪灯的那两秒,把风机晃停了。“两秒钟内就能发生一场大事故,当时的我感到非常害怕,却也提醒我,因为乙烯装置集高温、高压、深冷等多种严苛条件于一身,头发丝大小的裂缝都可能有致命事故,我们的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安全生产是生存的关键。”薛魁说。

从此,薛魁给自己的工作定下了“三老四严”的准则,即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薛魁后来参与了22万吨乙烯项目扩建、100万吨乙烯改扩建项目等建设,提出取消裂解气管线膨胀节等重大安全性问题,为保证工程质量作出了重大贡献。2001年,他带领团队认真定向分析了14万吨/年乙烯装置三年的生产数据,提出“优化乙炔反应器操作”等17条建议,彻底解决了装置“两低一高”生产难题,每年增效近4.5亿元。他独创“裂解炉精准调节法”,提高了单炉生产效益,被命名为中国石油一线生产“十大绝招绝技”。他提出的“增加裂解炉蒸汽放空管线”建议,减少了5785吨火炬排放,降低成本1592.1万元,实现了装置绿色开工。

2018年底,独山子石化新建一台裂解炉。薛魁白天泡在施工现场,晚上比对技术资料,最终,他检查出汽包升汽线设计和施工错误等多项重大问题。“幸亏我们在施工阶段发现了这问题,否则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薛魁说。

让独山子成为乙烯行业的高地和标杆

“师父,您看一下,这个参数还需要调整吗?”当记者跟随薛魁走进中心控制室,现场的徒弟们挨个向他提问。“这里是我们百万乙烯项目的‘大脑’,操作员们可以在这里控制阀门开关,也可以调整工艺参数。每当有年轻人来到独山子石化,我都喜欢带他们先来控制中心看看我们的操控系统多么壮观。”薛魁说。

2015年开始,薛魁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带徒中,为企业培养年轻的技术能手。他编写了《新员工培训五步法》《乙烯装置现场巡检经验总结》《装置关键点操作预案》等培训教材,帮助年轻人快速成长。同时,他依托薛魁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科技攻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等工作。迄今为止,他指导培养出全国技术能手1人,集团公司技术能手10人,技师及高级技师23人。

离开独山子石化之前,薛魁专门带记者去往了他的“秘密基地”。“这是我们的观景平台,有时候开车上班我会专门在这里停留一下,看着管线林立的现代化绿色工厂,时常感慨时间怎么过的如此快,这片戈壁滩早已彻底变了模样。”薛魁说。

扎根边疆30余年,薛魁见证了新疆乙烯行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变化,他说:“未来希望能和同事们一起,让独山子成为世界乙烯行业的高地和标杆。”


责任编辑:邱小宸
关键词:

薛魁,乙烯,大国工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