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长三角>>上海
残疾电商达人杨效平:用奋斗闯出“致富路”
2025年09月23日18:22 来源:合肥在线 作者:卞怡菲 路璐
小号 中号 大号

合肥市肥东县包公镇的一间工艺品厂里,杨效平的桌子上摆着大批零件等待加工,他动作飞快,处理一个零件仅需5秒。办公桌上方摆着一个监控显示屏,连通9个车间和走廊的画面,一旦有情况,他能第一时间赶到。

这个靠轮椅行动的中年人,是厂里的“主心骨”,带着29名残疾工友一起干活。而很难想象,30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他连续7年闭门不出,生活一度陷入沉寂。

20岁的他从屋顶摔下致残

1995年腊月二十六,20岁的杨效平在家中二楼屋顶和朋友玩闹时不慎跌落,下半身顿时失去知觉。当时的他被裹在棉被里送往肥东县医院,医生告诉他,可能终生无法行走。

对一个农村青年而言,那不仅是摔坏了身体,更像是整个人生被按下了暂停键。接下来的七年里,他拒绝坐轮椅,不愿出门,也几乎与外界隔绝。1997年母亲因病去世,2000年父亲也离世,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他陷入更深的低谷。

那时候的杨效平,不仅无法行走,生活起居也全靠嫂子照顾。“我那时候最怕的就是过年,别人都在外打工、成家立业,就我还躺着,一点盼头都没有。”直到2002年,他才终于接受坐上轮椅,“不是突然想开了,只是看着家里人太累,过意不去。”

他开始尝试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照看两个侄女,慢慢重新接触生活。

靠着一辆三轮车跑出一条电商路

2008年,杨效平用亲戚资助的钱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开始在家门口帮人修理电器。2009年,哥哥嫂子带着他搬到包公镇上的高亮社区,租了间门面房,开起小商店,顺带做了个小型网吧。

刚开店时,他连和人说话都困难。

“在村里太久了,除了家里人几乎不接触别人。别人问话,我有时候嘴都瓢,舌头打结,不知道怎么回答。特别怕跟人对视,总觉得别人看我是坐轮椅的,我低人一头。”

小商店逐渐站稳脚跟后,他从朋友那接触到农村淘宝的政策,2016年主动找到社区,报名成为淘宝服务站点。代购、代销、送货、售后,全靠他一人承担。

一开始没人相信他。“我去村里宣传,很多人以为我是骗子。我就开玩笑说,我这样子还能骗人吗?”为了建立信任,他不光送货上门,还帮人安装调试。老人买了点唱机,他就上门插卡、调音量;有人买了电动轮椅,他一件件组装好,再把电瓶调试好才送过去。

“有一次帮一个老人家买电动轮椅,他不会装,我就装好再送去。他用了以后特别高兴,说我比他儿子都耐心。”

最忙的那几年,他平均每天要跑几十家。他还印了传单,专挑逢年过节发给回乡的年轻人,让他们带动家里人网购。“以前我最怕过年,那时候反倒盼着过年了。年轻人回家,能带动我的服务站的消费。”

那段时间,他的服务站年营业额最高突破了30万元。他还代表包公镇参加了2019年肥东县电商竞赛,获得了二等奖。

第一笔赚到的钱,他没留给自己,而是为家人网购了鞋和衣服,“那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不是家里的负担。”

他成了残疾工友们的“带头人”

2019年,肥东县残联与包公镇政府及企业合作,创办了合肥汔康工艺品有限公司,为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岗位。杨效平被聘为生产部厂长。

最初,他有些犹豫。“车间里人最多的时候有37个,各种情况的都有。出事了怎么办?我怕我镇不住。”

但,他还是来了。

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从肥东县城区赶到厂里,7点前准时到岗。他主要教大家操作套塑料件、装饰配件等活计。

“有人刚来时不让关大门,有人上完厕所不肯回来,一开始我也理解不了。但我也不是一天就能接受自己的,别人也得慢慢来。”目前,厂里稳定在29人左右,每人每月可拿到1400多元工资。工作量没有硬性要求,只要愿意来做一些活,也照样有收入。

为了方便照看员工,他在办公室装了监控,随时查看工友动态,还常年提醒大家按时吃药。工人们叫他“杨厂长”,也有的直接喊他“杨哥”。

在包公镇残联工作人员高婷婷看来,杨效平不仅是一名残疾人厂长,更是当地残疾人群体中的榜样和带头人。

“我们下村入户的时候,很多残疾人不愿意出门,不愿意就业,哪怕把岗位信息送到家门口也拉不动。但杨厂长,他不仅自己走出来了,还带动了很多人。”

在她眼中,杨效平阳光乐观、三观很正,和人交流总是礼貌平和。“你和他聊天,就像和普通人说话,不会觉得有距离感。他也从不把自己看得特殊。”高婷婷说,杨效平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看到。“我们希望更多残疾人看到他,知道残疾不是被困住的理由,轮椅也可以推动人生往前走。”


责任编辑:高玮怡
关键词:

杨效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