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国内
“一支笔占一天”,图书馆占座怎么管?
2025年09月17日16:09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号 作者:向阳
小号 中号 大号

在图书馆里,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场景:眼看许久没人的座位,却因为摆放着他人物品而无法落座。近期,多地图书馆对此出手,采取张贴标注时间的温馨提示单、放置倒计时沙漏等方式,来治理占座乱象。一张贴条、一个沙漏,管得住“占而不用”么?

图书馆座位“有物无人”,备受诟病。占座物品五花八门,从书本资料到水杯零食,甚至一支笔、几张纸也能宣告“主权”……调侃也好,生气也罢,面对私人物品,大多数读者更多的是无语,只能默默走开。

国家图书馆阅览区里的占座现象。北京日报客户端

尽管多数图书馆的管理制度或文明公约中都有“请勿占座”的明确规定,有的图书馆还将“请勿占座”的提示张贴在显眼处,但占座现象依然屡禁不止。为了“抢”到座位,读者们费尽心机,不仅大排长队,甚至出现了互帮占座的情况,还有人总结所谓“占座攻略”。

要知道,图书馆座位作为公共资源,本不应被长时间“请物占座”。这背后,存在一部分人公共意识缺位,对规矩视而不见,但也有座位稀缺造成的无奈。占座原因复杂,也确实影响读者体验,呼唤更精细更有效的治理。

具体到治理的实操层面,解决占座问题确实不易——面对频发的占座行为,只是柔性提倡,没有刚性约束,效果有限;怎样算不合理的占座、多久算不归、如何能重新释放被占座位等等,也需达成共识。

做好座位管理,明确占座的边界,一些图书馆正在尝试。比如,有的推出“红绿提示单”,在非用餐时段离座超30分钟、用餐时段离座超60分钟的座位,将会被工作人员贴上绿色或红色提示单,表明该座位将给其他读者使用;有的放上沙漏,临时离座时即启动沙漏,一旦沙漏流尽座位便自动开放;有的引入预约系统,读者通过APP预约座位,超时未到则自动释放;有的提出对于多次违规占座的读者,将其列入不文明行为名单,以此督促大家自觉遵守规定……这些“可视化规则”,让占座治理更加客观、公正,也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除了存量治理,也有不少图书馆在增量上想办法:在周末、假期等高峰期,或是延时开放、增加临时座椅,或是优化布局,将展览区临时改为阅读室,或是创建艺术图书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今天,全民阅读蔚然成风,到图书馆去已成为生活新风尚,数据显示,2024年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13.4亿。通过动态扩充,拓展图书馆的承载量,让“座位”供给更灵活,才能从源头缓解“抢座焦虑”,让更多想在图书馆阅读、自习的读者得偿所愿。

图书馆面临的不止是占座问题的治理,而面对类似困境的公共空间也不只是图书馆。可以想见,公共空间目之所及难以实现“人均一座位”,而一张贴条、一个沙漏也不会成为万能解法。但只要直面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公众的“痛点”,某种意义上正是提升公共服务的着力点和发力点。解决一个个点上具体问题迈出的每一小步,连起来就是公共服务越来越精细的一大步。

公共空间的秩序不仅靠规则,更靠人心。那些轻拿轻放的自觉、压低声音的克制、彼此谦让的礼貌,本就是人与人间最珍贵的默契。对于公共空间的科学治理,既是在守护公共资源的公平利用,也是在涵养文明的社会共识——你留下的空位,或许正是他人急需的便利;人人都尊重规则,就能形塑更和谐有序且人人受益的美好环境。


责任编辑:高玮怡
关键词:

图书馆,占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