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国内
“舞坛双子星”,又一次感动了全国人民
2025年09月05日09:09 来源:人民文娱 作者:余驰疆 刘潇  
小号 中号 大号

9 月 3 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约 90 分钟的晚会中, “ 怒吼吧,黄河 ”“ 红星照耀中国 ”“ 不可战胜的力量 ”“ 共同的黎明 ”“ 正义永恒 ”5 个篇章展现出了史诗般的舞台叙事。音乐、舞蹈、情境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呈现,主创们带着观众回望历史、致敬英雄,讲述着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永恒真理。

这是一支年轻的主创团队,“ 80 后”“ 90 后”成为创作的主力军。有网友注意到,该场演出的总导演为周莉亚、韩真。这两个名字的出现,让剧迷们直呼 “ 原来是你们 ”。

这对被业界称为 “ 舞坛双子星 ” 的黄金搭档,正是《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等经典舞台作品的编导,合作创排的 4 部舞剧三度摘得 “ 文华大奖 ” 。

接受央视采访时,周莉亚说:“我们刚接到国家任务的时候是很忐忑的。第一次领导找我们谈话的时候,我记得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们,他说八十年了,我们总要为那些八十年前牺牲的人说点什么。那话其实特别感动,我们两个其实眼泪都快出来了。”

正是怀着这样的赤忱与真诚,两位“ 80 后”女导演,完成了这样一台波澜壮阔又充满细节的晚会。

就像她们曾接受人民文娱采访时说的:“我们对每一个主题都怀着敬畏之情,不敢懈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今年是周莉亚与韩真认识的第二十三个年头。

2002 年,已经当了 5 年舞蹈演员的周莉亚进入北京舞蹈学院。那时,她还没注意到同班的韩真。第一次听到韩真的名字是在一堂戏剧结构课上,老师拿着韩真写的舞蹈结构赞口不绝。内向的韩真倒是早就注意到了周莉亚: “ 那时周莉亚已经相当时髦了,穿着紧身牛仔裤,长得漂亮,性格也好。我见到她第一反应是:这么好看的女孩子为什么不去报考舞蹈表演专业而要来编导系? ”

大学期间,两人便合作过不少舞蹈作品。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后,周莉亚去了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韩真去了海政文工团,但两人的合作并未因此停止。多年的默契,让周莉亚与韩真在创作中早已没了明确分工, “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韩真笑道 : “ 一个粉丝以我俩为原形画了一对拜年的卡通形象,看上去既可爱又默契。 ”

2013 年,两人共同创作了《沙湾往事》。 2016 年,《沙湾往事》获第十五届文华大奖。《沙湾往事》作为两人第一部合作的舞剧,是一幅表现岭南风情民俗的长卷,在舞台上勾画出独具风格的岭南文化。周莉亚与韩真选择了广东潮汕地区的民间艺术英歌来表现威武雄壮的气质,再现了广东音乐人在时代动荡下对传统音乐的执着和风骨。

·  舞剧 《沙湾往事》。

在创作历史舞剧《杜甫》时,她们将 “ 诗圣 ” 杜甫写于安史之乱前的《丽人行》编成一段 8 分钟的群舞。为了表现出诗作气质,周莉亚与韩真请了 7 位杜甫研究专家来讲课。下了一番苦工学习和创作后,她俩以舞蹈为桥梁,表现出了超越时代的波澜壮阔。后来,《丽人行》这段舞蹈在网上被称为 “ 最美中国风舞蹈 ” ,迄今全网播放量超 10 亿。

·  舞剧《杜甫》的《丽人行》片段。

2019 年,周莉亚、韩真又创作出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将解放前夕地下党员坚忍卓绝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尤其是新颖的舞剧风格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将半个多世纪前的英雄往事深深刻印在新一代青年心中。

·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舞出中国人的宇宙哲学

《杜甫》《永不消逝的电波》让周莉亚和韩真在业内备受关注,而真正让她们被更多观众记住的作品,还是 2022 年登上央视春晚的《只此青绿》。那年春晚刚播完,大年初一,《只此青绿》杭州站开票仅 7 分钟售罄, 4 月扬州站的预售票也瞬间售罄。

·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定妆海报 。(王徐峰 / 摄)

当时,周莉亚向人民文娱记者说起了过年的趣事:“我的一位朋友去海南旅游,出租车上司机与他聊起《只此青绿》时赞不绝口 :好看!好看!”周莉亚坦言这份巨大关注让自己“很开心也很惶恐”。

事实上,早在 2017 年,周莉亚和韩真就有了创作这样一部作品的念头。当时,故宫博物院首次展出《千里江山图》时, 周莉亚与韩真就曾前往观瞻。韩真回忆: “ 作为文艺创作者,我们都有艺术上的敏感神经,看过真迹之后,脑海中的 ‘ 数据库 ’ 就被调动起来,当时我们就想:能否以舞蹈来表现这幅长卷呢? ” 周莉亚笑道: “ 没想到几年后我们真的有机会将它搬上舞台。这就是缘分。 ”

·  《只此青绿》的灵感来自 《千里江山图 》 。

2019 年,韩真从海政文工团进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与周莉亚成为同事。在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周莉亚和韩真打算以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画为主题,创作出一部舞剧。此时,两人都想到了两年前看到的《千里江山图》。

但找到好的切入点并非易事,经过半年的前期学习和创作讨论,最终,两人与编剧徐珺蕊决定以故宫《千里江山图》大展的故宫展卷人作为切入视角。于是,主创团队多次拜访了故宫博物院专家,了解研究者们如何研究千年前的古画。 到了 2020 年底,她们终于梳理出剧本雏形。

2021 年 3 月,《只此青绿》开始排练,从那时起,故宫的专家也加入进来,从宋画的绘制,到宋人的仪态,从服饰的段染,到抽象的山河之气等方面,帮助团队不断挖掘《千里江山图》背后的文化底蕴。

舞蹈是重头戏,为了呈现 “ 以舞蹈表现展卷,以展卷突出山石的动感 ” 的效果,两人花了很大的功夫打磨。表演中的一个场景,舞蹈演员以宽袖遮面,下肢动作干脆有力,韩真说 : “ 这与中国人言行举止温婉平和、内心坚韧大气的气质是一样的,既是宋代风格,也是如今中国人文化自信的状态。双袖遮面,也是为了弱化具体某一个女性脸 庞,强调群体意象。 ”

·  《只此青绿》中标志性动作“青绿腰”,腰部向后弯折与腿形成90度角,与地面平行,在这个基础上,还必须稳住身体。

为了达到山峦层叠的艺术效果,她俩与服装设计老师反复沟通,一边参考原画,一边琢磨如何将服饰、宋人气质与舞蹈完美结合起来,最后才形成了观众见到的那身装束:宽袖、细腰、高耸的发髻。

周莉亚说: “ 中国人对山的理解体现出了中国人的宇宙哲学。 ” 由此再现了《千里江山图》的画面变化,观众获得了虽坐原地却 “ 日行千里 ” 的视觉震撼。

不仅是创作者,更是讲述者

浓淡相宜、动静互补的《只此青绿》,就像周莉亚和韩真的性格。照周莉亚的话说, “ 我俩正好一动一静形成互补。我妈形容我从小好动,给我一把小铁铲我能挖遍整座山;韩真的妈妈评价女儿:给她小铁铲,她能挖一下午不挪窝 ” 。

韩真说: “ 我俩都很较真,圈里人都知道我俩在创作上是会拼尽全力死磕的人,凡事都亲力亲为,把自己弄得很累。 ”

在排练期间,两人和导演组为了缩短每天两个多小时的来回通勤时间,干脆住在单位宿舍里,一住便是 5 个月。前阵子,两人在央视彩排合成,同时还得兼顾《只此青绿》在天桥剧院的演出, “ 两头跑,心力憔悴,速效救心丸都用上了 ” 。

虽然都很较真,但一动一静的性格也以互补的方式配合着对方。凡事追求完美的韩真诚恳而执着,平时相对内向的她说话更为直接:做得好,她会极力赞誉 ;做得不好,她会直接指出问题。外向活泼的周莉亚则喜欢用更为轻松的方式 来沟通工作、训练舞者,也更乐意表达内心的想法。

·  周莉亚、韩真工作照。

周莉亚告诉记者,韩真在排练时很严厉,演员们都有点怕她,但一到排练结束,演员和韩真就来了个角色互换。韩真笑道: “ 生活中,他们一点儿都不怕我,倒过来 ‘ 指导 ’  我的生活,因为我的生活自理能力太差了。 ”

这样的互补,也让二人在创作中越来越默契,对创作的理念共识也越来越多。对她们而言,让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在作品中感受到精气神、感受到民族文化,是创作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 就像许多年轻人因为《只此青绿》这部舞剧而去关注《千里江山图》、关注传统文化,这就是文艺工作者工作的意义吧。 ” 周莉亚说。

就像昨晚的文艺晚会,她们运用了多种艺术形式,但每一种方式都殊途同归。韩真说:“与其说我们每个人是创作者,你其实就是一个讲述者,用你最大的赤诚,去把真实的故事讲出来。要在这个巨大的、浩瀚的历史面前,我们要抓出非常微观的细节,我们需要用最炽热的语言,把这么多年的抗争说出来。”

今天一早,周莉亚和韩真分别在社交平台发文: “ 这些故事需要我们来讲,更需要一代代继续讲下去。 ”“ 未见其面,深受其恩!!!今天的我们,从未忘记! ” 她们用舞台讲述时代故事的旅程,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李佩蔺
关键词:

周莉亚,韩真,《正义必胜》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