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自东极岛救援事件,讲述中国渔民如何在危难之际全力营救英军战俘故事的电影《东极岛》正在上映。这是中国电影人第一次以工业化大片的形式全面呈现这一历史事件。
影片中,置身生存困境中的中国渔民集体出海全力营救英军战俘的义举,不仅彰显了中国人血脉里的血性与善良,更展现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上人民无畏强敌的抗争。这一具有国际关注度的影片上映,对于中国和世界都有着特殊价值和意义。
面对这起真实的历史事件,电影《东极岛》的故事如何破题?拍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困难?实现了哪些创新?收获了哪些感悟?近日,本报记者与影片导演管虎、费振翔,以及出品人兼总制片人梁静面对面,听他们畅谈影片背后的故事。
“唤醒岛民不忍了的, 正是中国人骨子里的血性”
记者:东极岛救援这起历史事件不少观众都有所知晓,你们是怎样选择一个巧妙的切入点去讲述这个故事的?
管虎:从接触这个故事之初,我们的想法就没变过,就是从最普通的中国人、岛上的渔民的角度去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剧本写了20多稿,但是每一稿里这个角度都没变过。我们把阿赑和阿荡塑造成两个“外来的”年轻人,也是因为角色塑造的需要,有对峙、有对立,人物才会更有力量,他们一定是非常个性化的个体。
记者:为了拍好这部电影,你们做了哪些准备?
费振翔:我们做了近代史研究,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包括对日本人的采访,对美国人的采访,对英军后代的采访,对岛民的采访。这个电影筹备了将近6年,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信息会进入我们的头脑里。演员们也听了很多口述历史,翻阅了很多资料,了解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回到80多年前,去了解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日本船是从哪来的……理解完这些以后,还要了解岛民们在岛上的生活状态。
梁静:演员们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开机前一个多月,两位主要演员就进组了,潜水教练带着他们学习潜水,同时晒太阳“日光浴”,进行大量船务教学,训练他们操作船只。我们有军事顾问、历史顾问、船务顾问、海洋顾问……各个环节都有顾问。
记者:怎么理解阿赑和阿荡两位主要人物的性格?
管虎:人物设置是按照类型片的方法,哥哥忍辱负重,有社会经验;弟弟相对纯洁,有少年感。但是如果仅仅这样就成好莱坞电影了,所以我们加入了中国家庭的长兄为父等特质,俩人天天打,但真正内心是紧密贴合在一起的。最终哥哥的转变,就是弟弟死了。所以对他们俩之间亲情的呈现,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们在这方面下了功夫,用了比较长的篇幅来铺陈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这个是我一定要坚持的。正如费振翔导演形容的,就是“高压锅炖肉”,特别准确,前面不给压住,后边的内容和情绪就出不来。所以我觉得这是特别值得的一件事情。
记者:撬动了兄弟俩不顾生命去救英军战俘的动力是什么?
管虎:电影里一直在说老祖宗,老祖宗说“海上有难,必救”,就是中国人对生命的尊重,这是自古以来中国人骨子里就有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血性、善良、担当……我觉得这些东西应该被彰显出来。
记者:电影塑造了保长李元兴这么一个特别主张“忍”的人物,用意是什么?
管虎:其实不光是李元兴,包括陈先生,包括阿赑,他们的成长都有从原点到高点这么一个过程。他们在电影的开始是这样一个人,电影结束的时候变成另外一个人,观众看的是这个过程。保长算比较典型,所以观众印象深刻。我认为人都是各式各样的,但每个人都需要先存活下来。然而到了一定程度,“存活”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这部电影想要呈现给观众的就是这个。电影里,唤醒岛民不忍了的,正是中国人骨子里的血性。
记者:电影里还有众多的岛民,他们的表现也很出色。
费振翔:我们上岛以后,带着所有的群众演员,也就是片中的岛民去认领各自的屋子,让大家进入他们的生活氛围。我们搭了那么多的石头屋子,有夫妻住的,有一大家子人住的,大家都自己组队,然后就开始生活,去了解岛民的生活习惯,包括他们的站姿,他们说话的方式,每天在那儿撒网、捕鱼……电影后面部分岛民们集体出海救人的时候,有一个细节,千金喊了一句“痛快”,其实不光是救人,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终于可以回归海洋了。
“因为有信念感的支撑, 大家才能把这部电影扛下来”
记者:这部电影在拍摄制作方面的创新也让人印象深刻,请介绍下这方面的情况。
管虎:这部电影最难的部分在于技术方面,准备周期特别长,而且最初也没有把握,因为此前没有人实拍过水里边、水面上的戏,确实难度非常大。
费振翔:我们老说这部电影的体量应该是三个电影。它不仅有岛上拍摄的难度,还有水上拍摄的难度。因为我们的水上拍摄基本都选择在真正的大海上拍,当然也有个别部分在棚里拍。此外,还有一部分拍摄是在水下进行的。
在岛上拍摄是我们从来没有过的体验,半岛可能还有人拍过,最起码有公路、有运输,有一些相对便利的条件。但是在纯岛上拍基本上全要靠海运,这是制作的难度。
还有海上拍摄的部分,大家都知道海上是不可控的,这对于我们的拍摄来讲就是难上加难。我们遇到了台风,非要在那拍的话,就等于是要与天斗,但我们依然选择要攻克这个困难。当台风要路过这个岛的时候,大家都屏住呼吸,那一刻认为肯定完了,但幸运的是,台风绕过去了。
梁静:大家都在等待台风的时候,费振翔导演那天下午站在海边唱了京剧《霸王别姬》里的一段——《垓下歌》,我当时眼泪就下来了。对于我们拍电影的人来说是很难忘的。
记者:海下部分采用实拍,难点在哪里?
费振翔:我们在跟很多国外顶尖的团队沟通完以后,发现他们也没有经验,包括像以前《海王》这样的工业化大片,也是启用了大量的特效,或者演员在干棚里进行空中表演。但是这样制作费用很高,而且最可怕的在于,演员即使训练完了在干棚里面表演,最后做完了特效可能脸跟水接触那个抖动感等都得重新做。
但是,实拍的话,其他国家也没有经验,而且还有高强度的演练需要演员配合,那会儿我们心里是没底的。但是这个时刻依然决定还是得实拍,因为最起码它真实,就算是费时费力,有可能还有安全问题,也要执行到底。我们的演员也觉得必须得这么拍,都愿意接受挑战,因为这是有意义的,没人干过这件事。
管虎导演总是给团队传递很多正能量,让大家都对这个电影充满信念感。正是因为有信念感的支撑,大家才能把这部电影扛下来。我觉得这份坚持让我对我自己未来的人生都有一个新的探讨,所以它意义非凡。
记者:电影为什么选择在东极岛原址进行实地拍摄?遇到了哪些困难?
费振翔:当我们来到东极岛这个真实的地方,就发现好像走不开了,只能在这儿拍。我记得我们登岛的时候,为了带着主创去感受历史,第一件事就是去沉船的地方。如果你要在自己的屋子里筹备,就算有大量的历史参考资料,都不会有到达真实的地方那种直观的感受。
在沉船的地方,除了当年渔民救起来的300多人,还有许多英灵在水下,那种感受是非常震撼的。你回头再一看,东极岛就在离你5海里的地方,你一下就能感受到当时在海面上的英军战俘的无助。想到渔民们从东极岛出发来救这些人,所有主创瞬间就融入这个电影了。所以这个举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你会发现在哪拍都不如在真实事件发生地拍更有价值、有意义,这也是对电影本身的尊重。
梁静:具体的困难我总结了一下,对于制片人这个层面的几个词,第一个是焦虑,第二个是接受,第三个是扛住。
焦虑的是,最初的剧本拍摄难度和最终要实现的难度,那是两回事。在筹备过程中,整个难度都升级了,但也意味着好看了,它有真实感了。尤其是最终决定上岛,我们找到的拍摄地是完全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的,全部是大家一点点劈出来的,一砖一瓦搭出来的。
这个村子特别让人震撼,每一个演员来到那里就觉得自己进入角色了。我们在岛上感受到那里笼罩着一种气氛,让我们思绪不自觉地就穿越到当年。所以我觉得这份坚持是对的,所有演员也非常感谢我们让他们有了一次在岛上拍摄的经历。我们在岛上住在一块,一直在聊剧本,甚至一起去看日出,找到了作为岛民的真实感,我觉得这是无价的,这就是“接受”的部分。
“扛住”就是我们各个工期环节时间都比较紧张,每一个步骤都提前。我们尽了最大努力,我觉得大家都很棒。
“它体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 也体现了这是一场人民的战争”
记者:你们在创作中怎么去把握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
管虎:我们从在电影学院上学时就在聊这个问题,纪录片尊重史实、尊重真实,故事片和剧情片则是在取材于真实事件的基础之上,一定要有人物,要有戏剧冲突,要有故事。但在这部电影里,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塑造兄弟俩这对人物,而是呈现这段史实。当下,这段史实被很多人扭曲、歪解甚至遗忘,这是不行的。电影就是要把它拍出来,所以它要尊重真实。在尊重真实的基础上,怎么能让观众看得过瘾,人物和戏剧是由此展开的。
记者:你认为这起历史事件最震撼人心的是什么?
管虎:渔民出海,在真实情况下救了380多个人,是挺伟大的善举,我觉得可以说这就是国际人道主义。最重要的是它是真实的,不是编造的,在那样的生存环境下,兼顾天下的义举让我觉得挺了不起。
我上中学时就知道这件事,现在拍这个电影都是基于我觉得中国人血脉里的这个东西挺棒的,所以把这些元素放进大商业类型片里,但是创作过程当中我们逐渐发现这段历史不光是不为人所知,甚至还被人遗忘、被人扭曲,我觉得这个电影拍出来就更有价值了。我觉得这种有一种珍贵的精神,是可以传递给今天的人们,以及此后的一代代人的,那就是中国人的血性。我们曾经被欺负、被凌辱、被羞辱,但我们还有反击,我们还有这种铁肩担道义。
记者:影片与现实生活有所勾连,你认为它的当下性是什么?
管虎: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对这个主题的回应比什么都更有当下性。其实从根上我们会发现,在这场全世界范围的战争中,咱们中国人也作出过很大的贡献,也在帮助别人,而这方面常常被人们遗忘,甚至不被知晓。我觉得这部电影最重要的当下性就是要记录下这一点,同时还要唤醒中华民族的血性,我们的善良、担当,有兼济天下的大国风范。
记者:我们也看到电影已经有了海外上映的安排,你怎么看待这部电影在海外上映的意义?
梁静:《东极岛》作为致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的一个重要作品,我觉得它体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也体现了这是一场人民的战争。我觉得这起历史事件里中国人最了不起的就是在自己还穿不暖、吃不饱、被压迫的状况下,还能去救别人,这个电影体现了我们的先辈是今天我们的榜样。中国人的DNA不会变,他们的义举体现了我们骨子里的血性、勇敢、淳朴、善良。我们作为他们的后代,一样能够传承这样的品质。大国崛起的时候,我们也要展现我们的善良,我认为这种善良应该被更多人看见。
《东极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