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国际
日本“战犯供述书阅读会”:一个直面日军侵华暴行的反战团体
2025年08月09日10:22 来源:参考消息
小号 中号 大号

日本《朝日新闻》网站7月26日发表题为《尽管难受也要阅读:一个直视旧日军“加害”记录的非营利组织》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阅读那些在二战后作为战犯在中国受到审判的原日本兵的“供述书”,这是非营利组织“中归联和平纪念馆”在日本埼玉县川越市持续开展的一项阅读活动。市民和研究者在这里直视这一问题:应该如何看待旧日本军的“加害”行为?

刺刀训练(即杀人教育)、虐杀俘虏、纵火、抢劫、强奸、慰安所、毒气战、强征劳工……7月上旬,人们在纪念馆齐聚一堂,为该组织于8月举行的集会推进筹备工作,这些描述旧日军在华残忍暴行的词语不断从人们口中蹦出。

也有人提出:“可以再深入介绍一下那些被中国人称为‘鬼子’的战犯们如何认罪并最终回归人性的过程吗?”

该组织名称中的“中归联”,是“中国归还者联络会”的简称。1950年,一些日军官兵及伪满洲国官员结束在西伯利亚的五年劳役后,被关押在位于中国辽宁省的抚顺战犯管理所等地。他们承认战争罪行并回到日本后,于1957年成立了这个组织。

该组织成员一直努力讲述战争期间的加害经历,投身反战及日中友好活动。后来,由于这些人年事已高,“中国归还者联络会”于2002年解散。为传承他们的精神并延续相关活动,市民和历史研究者们于2006年成立中归联和平纪念馆。

纪念馆是由农业仓库改造而成,归还者捐赠的超过六万份资料、照片和影像保存于此。如今,该组织成员正将关注的目光聚焦于其中的供述书。

这些是战犯们在1956年特别军事法庭审判前所撰写的供述书。约800人的记录装订成120册,大约在10年前由中方捐赠给该组织。

该组织代表理事、小樽商科大学名誉教授荻野富士夫指出:“这些虽然不是在战争刚结束后完成的,却是通过对照士兵们的记忆和受害者证言等整理而成的客观资料。这是绝无仅有的珍贵史料。”

2018年,该组织的约20名成员启动了“战犯供述书阅读会”。他们每月聚集一次,共同研读这些文献。

迄今为止,他们已经整理出版关于两名战犯的小册子。具体而言,其中一人是曾在旧陆军(负责研制细菌武器的)731部队服役的军医,另一人是曾参与推行鸦片政策的伪满洲国高官。

从两年前起,阅读会开始重点解读涉及“第59师团第45大队”的相关记录。原因在于,这部分资料涵盖从军官到士官,乃至底层士兵的多种证言。

第59师团当时在中国山东省负责维护治安工作。供述书中详细记载了该部队对中国平民的屠杀、放火和抢劫等暴行,即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阅读会成员之一、69岁的佐藤洁表示:“阅读这些内容会让人感到难受。然而,现在日本的社会和教育中普遍缺失了加害者的视角。虽然有人批评这是‘自虐史观’,但从市民的立场出发,我们必须严肃地正视这部分历史。”

荻野表示:“在人们如今难以亲耳听到这些历史证言的情况下,我们希望创造一个空间,让更多人能共同思考这段加害史。”(编译/马晓云)


责任编辑:邱小宸
关键词:

日本,犯供述书阅读会,日军侵华暴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