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观点
锐评 | 微短剧不能一味贩卖刻板印象
2025年08月01日14:43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小号 中号 大号

随着微短剧持续走热,很多观众发现,剧中人物呈现出愈发严重的脸谱化特征。比如,2023年TOP100微短剧中,86%涉及婆媳矛盾,其中71%刻意塑造蛮横无理的老年女性形象。

这些“恶婆婆”形象有多扭曲呢?要么自私、刻薄、蛮不讲理,要么对晚辈恶语相向、百般刁难,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极端行为。通过扭曲叙事,确实制造了强烈的矛盾冲突,观众恨得牙痒痒,也在无形中再次加深了“恶婆婆”的刻板印象。

事实上,除了婆媳大战戏码以及霸总无所不能,不同类型的微短剧都存在贩卖刻板印象的问题。比如,偶像剧女主多是“傻白甜”,离婚大戏总有“妈宝男”。恶俗套路层出不穷,归根结底,还是服务于一个“爽”字。观众不费脑子就能猜到故事发展,符合短平快的娱乐需求。脸谱化的人物群像,非黑即白的二元叙事,夸张极端的情感张力,能让观众“瞬间上头”。加之,短视频平台算法本就偏好冲突性强的内容,而“婆媳大战”“手撕捞女”等情节极易引发情绪共振,推动了流量滚雪球效应,广告植入转化率也更优。

微短剧制造戏剧冲突本无可厚非,但一味贩卖刻板印象,刻意放大矛盾,把病态婚恋关系和家庭关系描绘成普遍现象,失真失实不说,也违背公序良俗,影响社会风气。正如广电总局在管理提示中强调的那样,艺术创作可以对现实形象进行主观想象性建构,但一定建立在对生活基本真实和基本逻辑的尊重之上。总在刻板设定里打转转,显然是创作思路的跑偏。

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微短剧的发展前景还相当广阔。告别低俗、恶俗,摒弃靠贩卖刻板印象、挑动对立仇视以博眼球的“流量密码”,微短剧才能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高玮怡
关键词:

微短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