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点,王超早早地到了制冰厂。夏天的太阳升得早,天热得快,来拉冰的货车也到得更早。
位于肥东县的合肥王老大水产品有限公司至今经营了二十余年。“刚开始的时候,我父亲那一辈在做水产,夏天卖鱼需要冰块,于是就自己在家做。”王超回忆起过去,“到后来,周围卖水产的朋友都来我家买冰。渐渐地,公司便转型主营冰块生意。”
夏季是公司的“产销旺季”,单日制冰量抵得上冬季一个月的产量。一大早,大小货车频繁进出制冰厂,王超和工人们忙得一刻停不下来。
“小车的冰块往往是运往单位冷库,供果蔬生鲜保鲜用;大车的冰块用处就多了,有的送往超市保鲜,有的送去工厂降温。”王超说,“前几天,还有钓友在我们这采购了20块冰,用来防暑。”
将冰块运向货车,是一个“解压”的过程。模具内的冰块经由吊钩倾倒在传送带上,工人们手持大铁钳,稳稳地将冰块送上轨道,冰块便“听话”地滑向车厢。
工人夹取冰块运向货车。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站在冰块前,凉气扑面而来。工人们从六点半进入工作状态,一直忙碌到上午十点,等最后一辆车离开工厂,工人的衣服都浸上一层汗。
“天最热的时候,工厂需要三班倒。”夏日里,王老大水产品有限公司平均每天需要供出3000块冰块,一块冰重约100斤,日产约150吨。整个上午的采访中,王超的电话和微信频繁收到消息,“有新客户想要购买冰块,前来询问还有没有货。”
上午的冰块全部送走,工厂开始进入新一轮制冰周期。公司采用传统盐水制冰工艺,一块冰的制作需要经过灌水、入池、冷冻、脱模等工序。每当冰块从模具中取走,就会立刻灌入清水,开始制冰,期间需要24个小时。今年,王超对厂房制冰工艺进行改造,从原来的氨制冷改为了氟利昂制冷,能够更节省成本。
“我们近年来一直探索可食用冰的制作和市场,希望能在夏季结束后依旧能带来一份收入。”面对未来规划,王超早有打算。
合肥王老大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