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资本的支持后,
加拿大鹅需要面对的问题着实不少。
酷暑的当下,羽绒服品牌加拿大鹅却迎来了它的“寒冬”。
近日,加拿大鹅公司的控股股东贝恩资本正考虑出售其部分股份,而且已经引起了一些潜在买家的兴趣。
贝恩资本是一家美国投资公司,2013年收购了加拿大鹅的部分股权,2017年又推动该品牌成功上市。此后,在资本的推动下,加拿大鹅从一个多伦多本土品牌,摇身一变成为“羽绒服品牌一哥”,火爆全球消费市场。
然而高光转瞬即逝——截至2025年7月22日,加拿大鹅公司市值仅剩13.7亿美元(1美元约合7.17元人民币),较巅峰时蒸发64亿美元。
这只红极一时的“网红鹅”,为什么飞不动了?
资本退场
据媒体分析,贝恩资本此次打算出售加拿大鹅的股份,一方面是察觉到其增长动力不足、股价持续低迷,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完成收购后的12年里,贝恩资本已取得获利。
尽管加拿大鹅的市值巅峰已成过去,但与投资初期的3.6亿美元估值相比,如今13.7亿美元的市值也让贝恩资本净赚。负责加拿大鹅投资项目的贝恩董事总经理瑞安·科顿曾表示:“这是一笔十分划算的投资。”
一位证券分析师告诉环球人物记者:“从资本市场的视角来看,贝恩资本从2013年完成收购,到2017年帮助品牌上市,再到2025年寻求退出,用12年刚好走完了一个典型的私募股权投资周期。”
换句话说,资本完成了扶持品牌崛起的任务,赚得利润后,到了该撤离的阶段。
·加拿大鹅店铺。
不过,失去资本的支持后,加拿大鹅需要独自面对的问题着实不少。
从财务数据来看,加拿大鹅的业绩增长已明显放缓,全球营收增长率从2022财年的21.54%逐年下滑至2025财年的1.1%。去年3月,加拿大鹅对外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裁员比例高达17%。
外界推测,由于营收增长放缓,加拿大鹅不得不依靠裁员来降本增效。公司董事长兼CEO丹尼·瑞斯将此次裁员形容为“艰难但正确的事”。
丹尼作为家族第三代掌门人,接棒之初,公司年收入仅有300万美元,但他立下了远大志向:要让加拿大鹅成为世界第一的羽绒服品牌。
也正是在他的带领下,这个品牌走出加拿大,迈向了世界。如今,又到了他力挽狂澜的关键时刻。
“太冷了,我需要加拿大鹅”
加拿大鹅起初只是一个做户外服饰的小品牌。1957年,波兰移民萨姆·提克在多伦多创立了一家名为“都市运动服”的小公司,主要售卖户外服装,主打御寒羽绒服等产品。
由于用料扎实,羽绒服的外观略显臃肿,但保暖性很强,还能防雨防潮。在冬季的加拿大,户外气温常常低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因此这款羽绒服深受户外工作者的欢迎。
1985年,提克的女婿大卫·瑞斯接手了企业。他进一步把规模做大,又将公司更名为加拿大鹅。为了确保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他坚持羽绒服要在本土生产,不找代工厂。
2001年,大卫·瑞斯的儿子丹尼成为公司新任CEO。他出生于1973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专业是英国文学。
青少年时代,丹尼觉得生产羽绒服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对接班这件事非常不情愿。“年轻时,我渴望成为一个短篇小说家。”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曾经以为,打理家族生意会是我最后一个选择。因为父母曾对我说,这是一种艰难的谋生方式,我相信他们。”
1996年,大学毕业后的丹尼想去旅行。为了筹钱,他利用暑期在家族企业里打工。结果,这份本打算“赚点钱就走”的工作改变了他的看法。
起初,丹尼在各个部门轮岗,接电话、收垃圾、询问客户感受。后来在一次德国的服装展会上,他发现当地消费者对加拿大鹅情有独钟。“靠我们的服装,他们(消费者)能在寒冷中更好地生活。”丹尼说,他的热情由此被点燃,再未打算离开公司。
·丹尼在加拿大鹅生产车间。
为了卖出更多羽绒服,丹尼把“加拿大制造”作为宣传点。在他看来,真正的品牌价值源于不可替代性,“‘加拿大制造’就是我们的护城河”。此后,加拿大鹅一直坚持使用本国面料、聘用本地工人,严格执行北美生产标准和程序。
2009年,加拿大鹅先在加拿大国内火了起来,各种款式的产品出现在街头巷尾。丹尼趁热打铁,开始进一步国际化升级。“我们要做服装界的路虎(越野车)。”丹尼说,“拥有路虎的人其实并不常走山路。同样地,加拿大鹅羽绒服最初是为了应对严寒,但现在要迈向时尚界。”
·丹尼·瑞斯。(资料图)
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加拿大鹅成功转型,从户外品牌变成时尚界的宠儿,还借助影视植入的方式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它先是亮相于好莱坞电影《后天》和《国家宝藏》中,之后又与“007”系列和“X战警”系列等热门影视IP展开合作。每次影片一上映,同款羽绒服便会推向市场。
通过这些举措,加拿大鹅成功打入了娱乐圈。此后,不少好莱坞明星穿着加拿大鹅出现在街拍中;美国说唱歌手利尔·乌兹·弗特甚至创作了一首名为《加拿大鹅》的歌曲,歌词中写道:“我真的太冷了,我需要一件加拿大鹅。”
·好莱坞明星身着加拿大鹅羽绒服。
在明星效应的带动下,穿加拿大鹅羽绒服成为一种时尚。2013年,加拿大鹅年销售额突破1亿美元大关。
丹尼曾向媒体宣称“我们依然是一个功能性品牌”,但其羽绒服定价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每年固定涨价10%—17%。外界普遍认为,加拿大鹅正在“强化其奢侈品牌定位”。
营收骤降
加拿大鹅火了之后,追逐它的不仅有消费者,还有国际资本。2013年,贝恩资本对加拿大鹅进行了收购,持股比例为70%。丹尼仅保留少量股权,但仍继续担任CEO。
资金注入后,加拿大鹅的产能提升了50%,服装款式也从20种大幅增加至200种。产品种类的丰富推动了销售增长,从2014财年到2016财年,公司营收年均增长38.3%,净利润年均增长196%。
2017年3月,加拿大鹅在美国和加拿大两地上市。上市后,公司迅速拓展市场,业务很快进入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则是其扩张进程中最重要的一站。
2018年12月,加拿大鹅在北京三里屯开设了首家门店,同时开启了电商旗舰店等销售渠道。进入中国市场后,加拿大鹅一度引发抢购热潮,新店开业时,消费者排队购买的场景屡见不鲜。丹尼曾公开表示,中国市场增长态势迅猛。
·2018年,加拿大鹅北京三里屯店开业。
然而,加拿大鹅并未珍惜为其带来丰厚利润的中国市场,反而对大陆消费者区别对待。
2021年底,上海的贾女士购买了一件价值上万元的加拿大鹅羽绒服,却发现衣服存在商标绣错、缝线粗糙等质量问题。当她要求退货时,却被告知“中国大陆地区专门店售卖的货品均不得退货”,此事在网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当时,加拿大鹅全球官网承诺“30天无理由退货”,而这一政策在中国被缩减为“7天无理由退货”,且线下门店明确表示“不退不换”。事件持续发酵后,加拿大鹅的双重标准彻底激怒了中国消费者,微博上相关话题的阅读量超过10亿次。最终,加拿大鹅被监管部门责令整改。
紧接着,又有媒体曝光,加拿大鹅生产的“白鹅绒”羽绒服,实际填充的鹅绒仅占16.8%,涉嫌虚假宣传。不少消费者投诉称,该品牌羽绒服还存在钻绒严重、洗后变形等问题。最终,市场监管部门对其开出了45万元罚单,并再次责令整改。
这一系列风波导致中国消费者对加拿大鹅的好感度急剧下降。该公司最新财报显示,2025财年,大中华区营收增速骤降至1%,与巅峰时期的热闹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一位商业分析师表示,近年来,中国本土品牌通过“品质+国潮”策略,直接分流了加拿大鹅的核心客户群。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的穿搭开始注重不同场景的区分,而加拿大鹅“功能性+奢侈品”的定位十分尴尬。它的功能性不如专业户外品牌,售价却远超同类产品,也无法提供足够的时尚感。
“加拿大鹅不仅需要重振放缓的业绩,更需要重新定位品牌的价值坐标。”该分析师说。
监制:张 勉
编审:尹 洁
编辑:徐力婧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加拿大鹅,贝恩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