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国内
四川省劳动模范赵鹏:做真空产业生态的“园丁”
2025年07月23日09:24 来源:环球人物网 作者:高玮怡
小号 中号 大号

盛夏七月,川北的午后热浪蒸腾。南充临江新区先进制造(真空)产业园的标准化厂房里,南充振兴产业园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鹏的衬衫后背已被汗水浸透。他正仔细检查一间厂房的通风、防晒设备改造进度——前段时间,这家新材料企业反馈车间温度高,他连续几天跑市场、联系供应商,为企业协调加装了工业风扇和屋顶防晒膜。“水电气故障要管,用工融资也要管,企业从外地来,人生地不熟,我们就是‘大管家’。”他对擦汗的工人笑了笑,转身又匆匆走向隔壁厂房。

南充临江新区先进制造(真空)产业园(受访者提供)

这个穿梭在生产车间、事无巨细服务企业的身影,让人很难联想到他曾经工作的“主战场”:在零下三十几度的东北某油田,裹着军大衣带领团队冲刺钻井……从钻探地下石油到专营产业高地,这位四川汉子的转型轨迹,恰是西部产业升级的生动切片。

南充振兴产业园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鹏(王博硕/摄)

育沃土,引“种子”落地生根

时间回溯到2022年的春天。刚从北京离职的赵鹏回到家乡南充,站在临江新区西充片区一处尚显荒芜的土地上,春风卷起微尘,远处只有几台孤零零的挖掘机,这里就是规划图纸中真空产业园的核心区。

2022年,建设初期的南充临江新区先进制造(真空)产业园(受访者提供)

16年石油生涯,赵鹏从钻井实习技术员干到了油气工程中心主任,在山东、吉林、云南、北京等地都留下了奋斗的足迹,然而,在39岁这年,他却选择了“归零”,回到西充这片热土,开启二次创业的全新征程。促使他做出抉择的,是家乡蓄势十年的产业“蝶变”。

自2011年西充成功引进首家真空产业头部企业后,便相继吸引了数十家相关配套企业前来落户,这个以有机农业闻名的川北县城,开始向高端制造悄然转身。2021年,四川产业振兴基金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四川产业基金”)携手南充市政府共建千亩真空产业园。一个集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真空设备及关键零部件配套于一体的西南最大真空产业基地蓝图正式铺开。这个总投资50亿元的重大项目,亟需像赵鹏这样兼具深厚技术背景与丰富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我是土生土长的西充人。在外漂泊多年,总想着要把这些年所见所学,回馈给生养我的土地,这大概是每个游子心底的情怀。”看到四川产业基金发布的招贤令,赵鹏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大城市的优渥待遇,第一时间递交了简历。在他看来,“钻井是为国家寻找能源,建园是为家乡培育血脉,都是同样重要的事业。”

尽管怀揣一腔热血,但从零起步谈何容易。作为四川产业基金首个落地的产业园区项目,初创团队面临经验空白、资源短缺等多重挑战。招商,作为产业园发展的生命线,主战场锁定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产业高地,但彼时反复的疫情,为招商团队筑起了无形的壁垒。

南充振兴产业园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鹏(王博硕/摄)

更大的挑战在于信任的建立。“一个初创园区,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几乎为零。很多企业心存疑虑,担心我们的承诺能否兑现。”赵鹏记忆犹新。一次珠三角招商之行,团队辗转数周,接触了大量企业却颗粒无收。有些沿海企业质疑声不断:“四川山区县还搞真空产业、高端制造?”赵鹏亮出早有准备的资料包:西充已初步形成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供应于一体的真空产品供应链;临江新区作为四川省四个省级新区之一,在产业发展方面享有专项政策支持;尤为关键的是,四川产业基金独创的“基金投资+园区运营”双轮驱动模式,能为入园企业注入强大的金融“活水”……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23年5月,产业园迎来历史性时刻——首家签约企业正式入驻。以此为开端,产业园集群稳基、基金赋能、一体服务的差异化优势日益凸显。“截至目前,园区已成功招引7家企业入驻,涵盖真空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真空涂层等细分领域,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近半。”赵鹏的语气中充满自豪,“培育好园区这块产业沃土,让已经入驻的企业发展好,让市场去说话,这才是最具说服力的招商样板。”

施养料,助“青苗”枝繁叶壮

企业引进来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它们留得住、发展好,真正让企业感到“舒心、安心”,才是兑现承诺的关键。这段时间,赵鹏频繁奔波于各个职能部门,为新引进的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儒特集团定制化厂房的开工做最后准备和冲刺。儒特集团将在产业园布局其西南制造基地及氢能电极、隔膜等纳米材料研发生产项目。

“他们的工艺要求非常特殊。普通厂房层高8米即可,但他们的核心生产线需要15米以上的空间。”面对儒特集团的特定需求,赵鹏与团队迎难而上。他们依据企业的设备安装规范和生产环境标准,反复测算论证,最终为企业量身定制了厂房结构和配套设施方案,可以极大提升企业投产后的运行效率和产能。这一突破,标志着产业园实现了从标准化、半定制化到全周期定制服务的“三级跃升”。

南充振兴产业园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鹏(王博硕/摄)

更让企业吃下“定心丸”的是,“政府+园区+基金”构建的“铁三角”支撑体系。四川产业基金作为国家级公司制产业投资基金的强力背书,有效撬动了地方平台公司的股权投资,不仅及时满足了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为其后续融资提供了强大信用支撑,也显著增强了企业深耕四川的信心,更为整个园区注入了创新活力。儒特集团项目的成功落地,也让赵鹏深刻认识到,产业服务已迈入“精准滴灌”的新时代。用这份精准服务的“温度”,他们融化了园区内企业成长路上的诸多“坚冰”。

2024年,园区内一家先进制造企业受市场影响和资金不能及时回笼等原因,突遇周转困境,濒临停产。赵鹏第一时间进行对接指导,并紧急协调银行入园服务。然而,银行评估发现,该企业因历史原因,部分关键材料缺失,且财务部门远在外地,协调补办异常困难。赵鹏二话不说,亲自上阵。白天,他奔波于经信、财政、银行等单位和部门沟通、协调开具推荐函;夜晚,他埋头梳理企业资料。最终,硬是将常规需要两个月的贷款流程压缩至半个月内完成。“1000万元贷款到账那天,车间里停摆的生产线重新亮起了绿灯,那一刻,真是觉得自己没白努力。”赵鹏说。

类似的故事在园区不断上演:为企业解决厂房通风降温的技术难题,为氢能项目协调推进环评审批……在赵鹏的办公桌上,那本记录着企业各类需求的“全周期服务对接手册”,早已被翻得边角卷起。

建生态,让“树林”共生共荣

“常有人问我:建产业园和打油井哪个难?我说打井再难,总有参数可循,产业园却要从零开始造生态。”站在园区展厅,赵鹏的手指划过企业布局区块:“原材料在这栋楼的企业,镀膜在隔壁,成品包装在对街。前后楼就是上下游,邻居就是产业链。”

南充临江新区先进制造(真空)产业园(受访者提供)

精心规划的产业生态,源于招商阶段的前瞻考量。赵鹏认为,在绿色、低碳、生态化转型的时代洪流中,传统园区依靠低成本要素驱动的模式已难以为继。产业园区正面临发展格局的深刻重塑。“为了让入园企业享受到最高效、最便捷的产业关联环境,我们在招商伊始就着力重构‘空间价值’,目标就是打造一个内循环畅通的完整产业链条。”

这样的布局,也为西充真空产业的高速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短短三年间,园区签约企业的协议投资总额已超25亿元,全面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5亿元以上,年纳税1.4亿元。此外,园区一期地块Ⅲ将于明年5月完成建设,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超50亿元,年税收可达2亿元,带动1000余人就业。

产业腾飞的背后,离不开四川产业基金强大的战略支撑。通过导入其旗下优质的科研院所资源,园区构建起“基金+科研院所+企业”的创新赋能模式。科研院所聚焦科研成果转化和项目孵化,为企业提供涵盖资质认证、实验室共享、知识产权管理、技术攻关指导等全方位支持,有力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研发。在科技引擎的强力驱动下,园区企业已成功研发出一系列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真空核心产品,并手握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授权,在国内市场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

三年间,赵鹏全力推进项目落地实施,为区域经济建设及园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年5月,他被授予“四川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表彰大会一结束,他来不及多作休息,更无暇与同行庆祝,便匆匆赶回产业园,为次日的客商考察团接待工作做准备。“那一刻,心情很复杂。有激动、有感激、也有喜悦,但更多的是一种惭愧。我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尽本分做了应该做的事。”谈及荣誉,赵鹏依然保持着那份质朴的谦逊。

今年5月,赵鹏被授予“四川省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受访者提供)

展望未来,赵鹏心中绘就的产业园区生态图谱愈加清晰:产业结构迈向高端化、产业生态实现集群化、运营管理依托智慧化、产城融合推进一体化、盈利模式探索多元化。“我能做的,就是竭尽所能整合资源、放大优势,让园区真正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经济,为家乡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一份力量。”赵鹏语气坚定且充满期待,如同他脚下这片日新月异的产业热土,蕴藏着无限生机与可能。


责任编辑:邱小宸
关键词:

南充振兴产业园实业有限公司,四川省劳动模范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