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情四射的“苏超”比赛中,有这样一群人。球员们夜晚训练、周末征战,他们白天上班,晚上排练,场场追随,热情陪伴,只为那份共同的信念——“为爱而战”。
在过去两个多月的“苏超”比赛中,常州队因其“草根”阵容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被很多网友所关注。球迷助威团也从数十人扩至两千多人,成员涵盖各行业、各年龄段,成为支撑球队前进的无形力量。这个夏天,常州球迷们也正在用最炽热的爱,书写着他们与球队、与这座城市的故事。
“苏超”常州助威团:因热爱集结 为城市争光
如今,排练场面气势如虹,可就在两个月前,“苏超”刚刚打响的时候,常州球迷助威团的人数才十几人,比赛场边几乎听不到他们的声音。直到6月15日,第四轮比赛,常州队客场对战无锡队时,助威团人数猛增,大家为了荣誉而战,因热爱而集结。
6月15日,第四轮比赛,常州客场对无锡比赛中,球迷们事先通过微信组织了九百多人到江阴体育馆为常州队加油助威。遗憾的是,常州队以0:2输给了无锡队,面对情绪低落的球员,球迷们含泪鼓舞,让人心动。
“苏超”联赛常州队助理教练 恽铮:他们的每一声呐喊,都值得我们去全力以赴。
绿茵争锋,为城市荣耀而战。球员赛场上顽强拼搏、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引发众多球迷的共鸣。
迎难而上的精神让球迷们有了更多的共情,也正是这场比赛,让常州球迷助威团迎来扩容,总人数突破2500人。目前,每天依然有几十名新球迷加入。每次线下排练,都能看到新面孔,甚至有不少家长会带着孩子一起参加。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很多球迷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选择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能看到希望,只要赛场上的球员们摔倒之后愿意重新站起,他们就会一直加油鼓劲,陪伴下去。
“苏超”联赛常州队队员 夏宝龙:球迷把自己空余的时间拿来排练,我们都挺感动的。
球迷们热爱,球员们也努力,在赛前加强了训练。
“苏超”联赛常州队主教练 樊毅:球队在战术技术上做了一些优化,也调整了一些队员的位置,希望发挥每一个人最好的那一面。
“苏超”融入生活 全民健身“绿茵热”
“为爱而战”是常州队球员与球迷的共同信念,球员白天上班、夜晚训练、周末征战,球迷同步排练、场场追随。如今,“苏超”已悄然融入更多人的日常。
曹戟是球迷助威团的发起人之一,除了白天的本职工作,下了班就要化身球迷团队的核心成员,组织排练,参与海报、旗帜等材料设计,遇到球赛日,组织球迷们去现场观战,近一个半月的时间,几乎没好好休息一天。
常州队球迷 曹戟:他们现在参加“苏超”联赛,为城市荣誉而战,我被他们感动了,所以我决定组建球迷会,用球迷的方式,去为他们呐喊助威。
“90后”姑娘荆佳虹则利用暑假,主动加入球迷队伍,因嗓门大、活力足,很快就成了领喊。
常州队球迷 荆佳虹: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平时也非常喜欢看球,“苏超”让我感受到常州队员们的拼搏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将这种体育精神传递给学生们。
同样被“苏超”改变的人还有很多,它像一粒种子,生根发芽,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常州队球迷 邵雨林:比赛开始之后我们家多了很多“苏超”相关的球衣、文创产品,我和我对象也开始健身减肥,家里的零食也变成了健康的蔬菜。
“苏超”的火热影响着大大小小的球迷,这个暑假,江苏各地报名参加少儿足球培训的人数明显增加,足球场的预订也异常火热。这个月初,常州出台《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近三年年均举办足球赛事超500场,创建150所以上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新建、改建足球场地100片,推动有条件的足球场地向社会开放率达到60%以上,促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构建足球产业集群。
从赛场呐喊到跨城畅游 球迷们热情互动
现如今,“苏超”已不再是简单的足球比赛,各地文旅已开始借势发力。赛场上,球迷为各自支持的球队呐喊助威,互相“较劲”,赛场外,他们成为朋友,跨城文化交流正悄然上演。
这两天,泰州球迷杨波在“苏超”的影响下,带着一家四口到常州旅游,受到常州球迷的热情接待,大家一起在文化广场逛市集、听音乐,去博物馆看古今历史,到中华恐龙园围观恐龙玩偶的足球对抗赛。
每当“苏超”比赛前,江苏十三个市会针对不同城市的特点和人群,持续创新推出多元化的文旅产品。江苏各地球迷因足球结缘,正通过城市间的赛事,把家乡文化推荐出去的同时,也深度体验着其他城市给予的欢乐。
常州队球迷 冯姗:“苏超”让不同的城市文化相遇在一起,比如我去无锡客场的时候,品尝到了江阴的美食马蹄酥,感受到了徐霞客的文化底蕴;去淮安客场的时候,整个人都沉浸在西游的文化之中,同时还吃到了美味的小龙虾,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现如今政府主导加赛区协同加联赛运营的“苏超模式”,充分激发地方办赛热情,推动足球运动与全民健身深度融合。据统计,“苏超”开赛以来,常州旅游人次和消费金额较同期分别增长14.18%和10.28%,重点景区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球迷,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