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尔巴尼斯。
7月12日至18日,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圆满完成访华之行。此访恰逢中澳关系重要节点——今年是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第二个10年,具有特殊意义。
这是阿尔巴尼斯连任总理以来首次正式踏上中国土地,也是两国领导人两年内的第二次会面。
七月,蝉鸣与外交脚步声交织成盛夏的协奏曲。阿尔巴尼斯此行带着明确议程:深化经贸合作,重启中澳旅游对话,推动留学生交流访学......从上海外滩的金融对话到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战略磋商,再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生态互动,行程既体现务实合作基调,又彰显人文交流温度。
01 七天到访三地,不寻常
· 穆斯卡(第一排左)特陪同阿尔巴尼斯(第一排右)在外滩晨练散步。
7月13日上午,阿尔巴尼斯现身上海外滩。
他和前澳大利亚国家足球队球员、现任上海海港队主教练穆斯卡特一起漫步外滩,说穆斯卡特和在华经商的澳大利亚人,都是两国人文联系的鲜活例子。
同一天,他还去了携程总部,见证澳大利亚旅游局和携程签署了2025-2028年战略合作备忘录。
7月14日,他在和平饭店的商务午宴上,向200位澳中商界领袖发表演讲,他表示,澳中关系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演变为一种“成熟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克服任何挑战并抓住眼前的机遇”。
7月15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北京一行,阿尔巴尼斯还参加了中澳总理年度会晤、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中澳双方签署多项重要合作文件,涵盖经贸、农业、人文及气候变化等领域。
· 7月16日,阿尔巴尼斯在长城发表讲话。(图源:外媒)
次日中午,登上长城后的他看起来有些兴奋,在社交平台上晒图,并就中澳关系表态:“今天很荣幸参观中国长城。与中国保持稳定的关系符合澳大利亚的利益。来到这里,直接为我们的国家利益发声,对维护和发展双边关系至关重要。”
之后,他抵达此次国事访问的最后一站——成都。这也打破了过去澳大利亚总理访华主要到访北京与上海的惯例。
在四川川投国际网球中心,阿尔巴尼斯与中国网球青年运动员进行交流,他此后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体育拉近两国距离,这是一件好事。访问期间,澳方宣布,2026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亚太区外卡赛将继续落地成都。
· 7月17日上午,阿尔巴尼斯来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阿尔巴尼斯探望了曾旅澳15年的大熊猫“福妮”。参观期间,他全程面带笑容,并表示自己是大熊猫的忠实粉丝。
7月17日,阿尔巴尼斯在成都对媒体表示,此次访华“非常成功”。
值得关注的是,从上海、北京,再到成都,阿尔巴尼斯此行七天到访三地,创下了澳大利亚总理对中国单次访问时间的新纪录。这种“不寻常”,也从侧面折射出——当前,在不确定性加剧的世界,澳方对稳定对华关系的急切诉求。
02 没见特朗普,就往中国跑?
指针拨回两年前。
彼时,阿尔巴尼斯首次以总理身份访华,打破了中澳两国长达7年的外交僵局,推动两国关系重回正轨。
自2023年以来,中澳两国在多领域多层级实现交流互访,双边关系取得积极进展。从人文领域到经贸合作,中澳间也频频吹起暖风。
澳大利亚舆论指出,阿尔巴尼斯此次对中国的访问,说明在经历了莫里森当政数年的紧张局势后,北京与堪培拉的关系已实现正常化。
有分析认为,阿尔巴尼斯在第一任期时修复中澳关系,促使澳方对华认知更趋理性客观。因此,其连任后迅速将访华提上日程,反映出澳方对华战略定位及双边关系价值的认知已进一步深化。
· 阿尔巴尼斯。
不过,两年内两度以总理身份访华,澳国内也有舆论担心他“过于亲近中国”,以至于质问道:连特朗普都没见,为何就往中国跑?
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弘认为,阿尔巴尼斯此次访华,不仅是对去年李强总理访澳的礼节性回访,更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的一次重要举措,凸显澳方想在不确定的世界格局中寻找更可靠的伙伴来塑造确定性,“这个伙伴显然是中国”。
一边,是美国持续加码的关税施压,并迫使澳大利亚在自己都不敢明确承诺的台海敏感问题上选边站队。另一边,中澳关系持续升温,贸易、绿色能源等领域合作前景被广泛看好。
一冷一热,让澳大利亚深刻感受到国际局势的温差。
7月13日、14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接连发文批评美国猛批美国就台海问题施压之举:“你不得不对美国的厚颜无耻感到惊讶。”尤其是美方施压消息传出,恰逢阿尔巴尼斯访华,几乎没人觉得这是个偶然——此举既为破坏中澳关系改善进程,更意图抢夺阿尔巴尼斯访华的舆论风头。
ABC还提到,在国际环境不确定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正铺上“红地毯”,热情欢迎阿尔巴尼斯访问,而澳总理在见特朗普前访问中国“完全合情合理”。
毕竟眼下中国比美国更重要。
而澳大利亚在处理中澳关系时的态度,也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本届政府将在外交上采取更自主、独立的路线,不再像近年来那样惧怕触犯美国。
03 “草根出生的总理”
在澳大利亚政坛,阿尔巴尼斯的资历很深。但2022年,阿尔巴尼斯上任之初,许多澳大利亚人表示“对这位新总理并不熟悉”。
阿尔巴尼斯的父亲卡洛是一位意大利船员,母亲玛丽安娜生于澳大利亚。1962年,在一艘邮轮上两人相识。第二年,玛丽安娜生下阿尔巴尼斯。但卡洛和玛丽安娜很快分手了。
· 阿尔巴尼斯和母亲。
玛丽安娜独自带着阿尔巴尼斯在悉尼市郊的廉价公屋中生活。在多年后的一场演讲中,阿尔巴尼斯说:“我家的钱总是很紧张,我妈妈教会了我1块钱的价值。这就是为什么在考虑政府开支时我很谨慎。”
阿尔巴尼斯一家是工党的忠实支持者。他9岁时就跟着母亲和外祖父母参加过工党的地方会议,外祖父经营的打印店还为工党印传单。
从悉尼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后,阿尔巴尼斯就进入了政坛。26岁时,他成为新州助理秘书长,1996年当选联邦众议员。2007年至2013年间,阿尔巴尼斯担任过运输和基础设施部长等职,并在陆克文任总理时短暂担任副总理。
2019年,工党在大选中惨败,阿尔巴尼斯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当选工党领袖。
在阿尔巴尼斯的领导下,工党“以最大的谨慎行事”,放弃了引起选民反感的一些税收改革政策,坚持较温和的政策议程。一位支持工党的选民说:“我认为他(阿尔巴尼斯)会做得很扎实,我们不需要一个像莫里森那样摇旗呐喊的人,而需要一个扎实的人。”
· 2025年5月,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竞选集会后与支持者互动。
2025年5月,阿尔巴尼斯率领工党赢得选举,实现连任。
值得一提的是,自二战以来,澳政坛只有4位工党领袖从反对党位置上赢得大选,分别是惠特拉姆、霍克、陆克文和阿尔巴尼斯。
此前,有分析认为,阿尔巴尼亚能一路走到今天,是因为他能吸纳各方意见,维持平衡,“因为草根出身,相较于前任莫里森,阿尔巴尼斯更关注中下层民众利益,税收、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更惠及大众,延续了工党的执政理念。另一方面,他看到本国的农民、厂商等因失去对华合作机会而付出沉重代价,所以致力于推进澳中经贸往来的恢复。”
不过,尽管中澳关系呈现回暖态势,但地缘政治博弈、贸易保护主义等挑战仍存。
未来,澳大利亚能否真正在中美间保持战略自主?随着2026年APEC会议的临近,中澳合作能否成为亚太区域一体化的重要补充?我们拭目以待。
(综合自环球网、解放日报、《环球人物》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