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6月29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智利共产党成员哈拉(中)庆祝其在左翼总统候选人初选中获胜。
珍妮特·亚历杭德拉·哈拉·罗曼
1974年出生于智利。1999年正式加入共产党,曾先后担任智利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劳工和社会保障部部长。今年4月被共产党提名为2025年大选的总统候选人,6月底在左翼总统候选人初选中获胜。
“今天我们将开启一段新的旅程,我们将共同前行,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公正、民主的智利。”出身工人阶级、长期从事劳工运动的智利前劳工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珍妮特·亚历杭德拉·哈拉·罗曼在社交媒体上发文。
当地时间6月29日,这位51岁的女政治家在左翼总统候选人初选中以超过60%的得票率胜出,将代表该国中左翼在今年11月的总统大选中与其他候选人展开角逐。
这可谓是智利政坛颇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智利的政治舞台上,社会党、基督教民主党等传统中左翼政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共产党虽然是重要的联盟伙伴,但很少能够获得如此显著的政治影响力。哈拉胜出打破了这一传统格局,标志着智利共产党取得“历史性胜利”。
业内专家分析称,智利共产党成立103年来首次推出总统候选人并获主要政党联盟支持,充分展现了智利选民对变革的渴望及对共产党政治理念的认同,也为今年的总统大选增添了前所未有的变数。
从工人女儿到工运领袖
1974年,哈拉出生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北部的孔查利区埃尔科尔蒂霍镇。那是一个典型的工人社区,居住着大量产业工人和城市贫民,哈拉的父母也是工人。
当年,正值陆军司令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发动军事政变的第二年,智利笼罩在白色恐怖的阴霾之中。左翼政治力量如共产党等被宣布为非法组织,左翼政治活动也被严厉禁止,许多工人领袖和政治活动家被逮捕,甚至遭杀害。哈拉从小目睹民众在独裁统治和政治高压下的艰难生活,充满对社会正义的渴望和对政治参与的向往。
1989年,15岁的哈拉加入智利青年共产党。这一年,皮诺切特在全民公投中败北,智利开始了漫长而复杂的民主化进程。哈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参与各种政治运动。1997年,她当选为圣地亚哥大学学生联合会主席。她多次成功组织学生抗议活动,如争取教育经费增加、改善教学条件、维护学生权益等。两年后,她正式加入智利共产党,并很快被选为党的中央委员会委员。
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同时,哈拉也没有落下学业。她先后在圣地亚哥大学公共管理系、中央大学法学系求学,为其后来从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毕业后,她到国家税务局工作,很快成为税务局检查员协会的工会领导人,并开始深入研究劳工政治。
在智利的政治传统中,工会运动一直是左翼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智利共产党的重要政治基础和社会根基。作为工会领袖,哈拉多次参与劳工维权活动,比如组织税务局员工进行罢工和抗议,要求政府改善公共部门员工的待遇和工作条件等。在这些活动中,她深入了解了智利劳动者面临的实际困难和挑战,积累了丰富的谈判经验和组织经验,为她后来制定和推动劳工政策打下基础。
2016年,哈拉担任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此前,智利的社会保障制度曾进行过私有化改革,建立了个人账户制的养老金制度,但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养老金水平过低、性别不平等、管理费用过高等。这让哈拉意识到改革的紧迫性和复杂性。
2022年3月,哈拉被任命为劳工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任职期间,她大刀阔斧地推动了一系列劳工政策改革,包括将每周45小时工作制改为40小时工作制、大幅提高最低工资等,缩小了贫富差距。她还推行了一系列举措,如提高养老金水平、推动性别平等、降低管理费用等。
当地时间2023年4月11日,智利国会批准一项法案,将每周工作时间从45小时减少到40小时。时任劳工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哈拉(二排中)同大家一起庆祝。
“这些举措都为哈拉在民众中赢得了很好的政治声誉。”智利合作社电台记者法比安·皮萨罗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左翼回潮”带来希望
人们常将哈拉与智利前中左翼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相提并论。巴切莱特曾两度执政,是智利女性赋权的标志性人物。在这次胜选演讲中,哈拉也特意向巴切莱特致敬:“正是她向我们证明了一切皆有可能。”
此前的民调显示,哈拉难敌自己的左派竞争对手——经验更丰富、立场相对更温和的争取民主党人托哈。意外的是,托哈只获得28.03%的选票,哈拉胜出。在今年11月的智利总统大选中,哈拉将与中右翼和极右翼竞争者展开对决。由于任期限制,现年39岁的左翼总统博里奇无法竞选连任。
事实上,近年来拉美地区“左翼回潮”成为趋势。2018年,支持古巴人民反美的墨西哥“平民市长”洛佩斯·奥夫拉多尔当选总统;2019年,费尔南德斯重新担任阿根廷总统期间,坚持左翼务实主义路线;2022年,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的卢拉重返巴西总统府;同年,哥伦比亚的佩特罗成为该国历史上首位左翼总统……
现任智利总统博里奇,出身于学生运动领袖,也是旗帜鲜明的左翼“粉红”总统。哈拉的胜利,也被视为“左翼回潮”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味着智利政治重心继续“左移”。有分析认为,哈拉胜选将进一步推动拉美地区的政治一体化进程。如果哈拉当选智利总统,拉美地区将形成更加紧密的左翼政治联盟。
拉美“左翼回潮”的背景是多方面的。首先,此前大部分拉美国家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也显著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导致普通民众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其次,传统政治精英的腐败和无能,进一步激发了民众对根本性变革的渴望;此外,年轻一代选民的政治觉醒,为左翼政治提供了新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动力。
对智利而言,哈拉的胜利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带来了新希望。智利虽然是拉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但社会不平等问题严重。2019年,大规模社会抗议运动不断出现,就是这种不满情绪的集中爆发,民众要求政府在教育、医疗、养老金、劳工权益等方面进行根本性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区域合作室助理研究员韩晗对《环球人物》记者说:“哈拉与右翼谈判、推动私人养老金制度改革,打破了十年僵局,展现出务实风格。同时,她开展了积极有效的社交媒体攻势,展现出个人魅力,实地走访基层民众,最终为自己赢得支持。”
“魅力型共产主义者”
智利左翼政治的传统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开始在国内广泛传播。1912年,智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成立,成为拉美地区最早的共产党组织之一。1922年更名为智利共产党,成为智利左翼政治的重要组织基础。
20世纪中期,智利左翼政治运动到达高峰,政坛上左翼政治家不断涌现,为20世纪后半期左翼掌权奠定了基础。1970年,“人民团结”联盟候选人萨尔瓦多·阿连德当选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通过民主选举上台的马克思主义总统。面对巨大阻力,阿连德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激进的社会主义改革,包括重要产业国有化、实施土地改革、扩大社会福利等。
然而,1973年的军事政变彻底改变了智利的政治格局。皮诺切特领导的军政府上台,立马对左翼政治力量进行了残酷镇压,左翼力量几乎消失。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智利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之一。
“尽管她在执政党初选中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但此次参与投票的选民不到智利选民总数的10%,争取中间选民会是一项艰难的工作。”
直到1989年,智利重新民主化,左翼政治力量开始逐步恢复和重建。共产党重新获得合法地位,并成为中左翼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历史创伤的存在和现实政治的考量,共产党在很长时间内都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主要扮演联盟伙伴的角色——直到这次哈拉的崛起。
彭博社认为哈拉与众不同,称她为“魅力型共产主义者”。《美国季刊》评论:“虽然哈拉在外交和经济政策上坚决维护共产党的原则,但她也会像智利工党那样采取更加务实的做法。”共产党议员、哈拉的密友亚历杭德拉·普拉森西亚评价她,“知道如何让人们围绕共同目标团结起来”。
距离大选还有4个多月,哈拉的竞选之路也充满挑战。
当地时间2025年6月29日,哈拉(前排左)在投票站与一名支持者自拍合影。
“哈拉是一位亲民的政治家,作风务实,在选民中有很高的号召力。不过,尽管她在执政党初选中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但此次参与投票的选民不到智利选民总数的10%,争取中间选民会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法比安说。
《美国季刊》报道称,哈拉的共产党身份“很可能面临许多不适应激进政治的选民的强烈反对”;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也报道称,担心失去财富的智利富裕阶层“对共产主义有着巨大恐惧”——在他们心中,智利共产党仍然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色彩和历史包袱。
为了消除这些疑虑,在6月30日的胜选庆祝活动中,哈拉唱起了智利国歌,并与支持者一起挥舞国旗。哈拉与党内强硬派划清界限,还表示:“我这次代表的是中左翼参加竞选,而不仅仅是共产党。”很显然,她这是在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
在国际形势尤其是中美关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哈拉的外交能力也成为选民关注的焦点——中国是智利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占智利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较大。智利与美国是传统盟友,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领域都有密切合作关系。如果哈拉当选,她将要在维护与中美等国关系中做好平衡。这无疑也是一个难题。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