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国际
尼迈耶,把新首都设计成“飞机”
2025年07月18日10:01 来源:环球人物网-《环球人物》杂志 作者:陈佳莉
小号 中号 大号

奥斯卡·尼迈耶。

1956年,新任巴西总统儒塞利诺·库比契克找到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向他描述了一个极富激情的计划:为巴西建造一座新首都。

在尼迈耶的大胆操刀下,仅用4年时间,原本处于高原荒凉之地的巴西利亚摇身一变,成为现代化气息浓郁的首都,举世震撼。从高空看,这座新城形似一架巨大的飞机,“机头”坐落着由巴西国会大厦、总统府、联邦法院组成的三权广场,“机身”是沿中央绿轴建起的商业服务区,“两翼”则是楼房和街道完美对称的居民区。

巴西国会大厦。

飞机造型的巴西利亚不仅成为尼迈耶的经典代表作,也象征着当时巴西人希望以新首都为起点,在工业化和文艺现代化方面实现全面腾飞的愿景。

“巴西是典型的通过建筑获得自豪感的国家。”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拉美建筑研究中心主任裴钊对《环球人物》记者说,读懂尼迈耶,一定程度上也就读懂了同时期的巴西。

无偿打工改变一生

在成为建筑师之前,尼迈耶经历了一段放荡不羁的时光。1907年,他出生于里约热内卢的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爷爷曾是巴西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当地至今还有一条街以他爷爷的名字命名。儿时的尼迈耶非常喜欢画画,经常用手指在空气中比画。母亲问他在做什么,他总是回答:“我在画画。”

由于没有生存压力,青年时代的尼迈耶整日忙于读诗作画、参加派对。直到21岁,他才勉强完成了中学教育。刚一毕业,他就稀里糊涂地跟一名意大利裔女孩结了婚。婚姻激起了尼迈耶的责任感,他开始一边在父亲的印刷车间打工,一边在巴西国立美术学院学习建筑工程。

大学毕业后,尼迈耶急需赚钱养家,但仍决定无偿到著名建筑师卢西奥·科斯塔的工作室打工。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

上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正经历一场严重的经济大萧条。军人出身的时任巴西总统热图利奥·瓦加斯成立公共卫生与教育部,希望通过强健的国民凝聚起强大的现代主义国家。在公共卫生与教育部大楼建设中,瓦加斯想摆脱巴西对欧洲文化的依附性,不愿采用当时流行的欧洲古典建筑风格。最终,大楼的设计工作被交给科斯塔工作室。

当时的尼迈耶不过是工作室的一个晚辈,却大胆提出一个想法:用曲线设计和高楼建筑来展示巴西人民的新形象。

1943年,根据尼迈耶的方案建造的公共卫生与教育部大楼落成。高耸的摩天大楼包含大量曲线设计,外墙由许多扇贝和海马图案的墙砖装饰。这座大楼被视为巴西第一栋现代建筑物,后来成为里约热内卢的地标之一,并更名为卡帕内玛大厦。

尼迈耶由此崭露头角,引领巴西现代建筑风潮。此后,他又参与设计了纽约世博会巴西大帐篷展馆和联合国总部大楼,蜚声国内外。

尼迈耶曾在自传中写道:“吸引我的不是正确的角度,不是强硬的直线,而是自由、感性的曲线,是我在故乡的河流里看见的,在天空的云朵中看见的……”对于设计过程,他觉得再简单不过,“当我拿起我的笔,笔尖开始移动,一栋建筑物就出现了。”

荒芜之地筑新城

当新首都巴西利亚的建造计划被交到49岁的尼迈耶手中时,他像得到了一张完全空白的图纸——在一片荒芜中搭建新城,曲线的弧度自由延伸,想象力得到极大释放。

初到巴西利亚的人很容易被那里的建筑吸引:象征着人(葡语为Humano)的H形的巴西国会大厦主楼搭配两座半弧形副楼,由数根纯白弯曲立柱支撑起的宛若皇冠的大教堂,立身于四面湖水之中的“水晶宫”外交部,形如撑起的吊床的总统府普拉纳托宫……可以想象,这些美轮美奂的建筑给当时的巴西人带来多大的震撼。

巴西利亚大教堂。

计划迁都巴西利亚时,巴西正处于经济腾飞、文化繁荣时期。从总统库比契克到民众,都梦想着巴西能够迅速成为世界大国。尼迈耶也被这种热情包裹,在巴西利亚的设计中充满对未来全面进入现代化的构想。

他默认巴西人未来将人人拥有汽车,所以在设计之初,所有的街道都是快车道,连人行道都没有。很长一段时间内,巴西利亚的官员和政治家一到周末就会逃到里约热内卢或圣保罗,就连普通民众也会跑到30公里外的贫民区欢度周末,因为在巴西利亚生活实在不便。

还有人吐槽:“为什么三权广场上不能种点树?为什么让我们曝晒在太阳底下?”尼迈耶却认为,这是为了呈现艺术效果而不得不牺牲的部分,“树荫可以有,但广场和艺术性成果就都消失了”。

尽管存在一些争议,巴西利亚毫无疑问是城市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1987年,巴西利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最年轻的“世界遗产”之一。1988年,尼迈耶获得建筑领域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

“现在建筑领域经常用‘巴西利亚实验’这个词来形容尼迈耶在巴西利亚的建筑工作。有一种观点认为,巴西利亚的象征意义大于实用性。在上世纪50年代工业化并不普及的情况下,巴西在一片荒凉之地,依靠人工力量,用4年时间建起一座现代化新城,这对巴西民众的激励作用难以估量。”裴钊说。

“政治比建筑更多,更重要”

巴西利亚还有一个不同寻常的设计,即飞机造型的“两翼”是完全对称的居民区,连居民楼的外观都一模一样,让很多游客感觉就像误入迷宫。实际上,这一设计的初衷饱含了尼迈耶对消除社会贫富差距的希望——让穷人和富人的居所没有差异。

这样的共产主义情结源于尼迈耶的一个特殊身份——巴西共产党员。早在1945年,尼迈耶只是个小有名气的建筑师时,就加入了巴西共产党。

1963年10月,梁思成以中国建筑师代表团副团长的身份到访巴西利亚。梁思成比尼迈耶大6岁,两人此前因共同参与联合国总部大楼设计工作而相识。梁思成在日记中记录了两人会面的场景:“坐了许久未来,刚坐上车要走,他来了。相见尚亲热。”两人聊了一会,尼迈耶突然感叹:“今天巴西利亚建筑师的工作,政治比建筑更多,更重要。”

尼迈耶对政治气候的预言,很快应验了。1964年3月,巴西军人发动政变,建立军人政府。尼迈耶位于里约热内卢的工作室遭到搜查和破坏。第二年,他被迫流亡欧洲。此后20年间,他大多数时间待在法国巴黎,还为法国设计了共产党总部大楼。

尼迈耶一生没有去过古巴,但非常同情和支持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两人建立了深厚友谊。

卡斯特罗经常光顾尼迈耶的工作室。在这座10层高的艺术大楼顶层,他们一起抽着雪茄欣赏海滩美景。有时,他们也会约在尼迈耶的家里见面。尼迈耶曾回忆道:“有一次,菲德尔在深夜来看我。当时我家老旧的电梯正好出了故障,我只好去敲邻居的门,问他我的朋友能否通过他家的电梯上来我家。当时,这位穿着睡衣的邻居看到4名剽悍的保镖和菲德尔从他家卧室旁经过时一定很惊讶。菲德尔还给邻居递了一支雪茄。”

2006年,99岁的尼迈耶为卡斯特罗的80岁生日献上一份特别的寿礼——一座重达9.5吨的反美雕塑,雕刻着一名古巴人举着旗勇敢地面对着一个张着大嘴、象征美国的怪兽。

有人总结,尼迈耶身上有两样东西坚持了一辈子。一是工作。1985年,巴西军政府统治结束,尼迈耶重返祖国。此后,他的杰作依然层出不穷,包括巴西尼泰罗伊当代艺术馆、德国波茨坦水上中心、意大利拉维洛剧院等。直到2012年去世前一周,这位105岁的老人还坚持着一周6天、每天10小时的工作强度。二是他的左翼政治立场。在年近百岁时,他仍接受采访表示,怀着社会主义梦想对抗美国的霸权是成为一个优秀青年的必由之路。

“在上世纪50年代工业化并不普及的情况下,巴西在一片荒凉之地,依靠人工力量,用4年时间建起一座现代化新城,这对巴西民众的激励作用难以估量。”


责任编辑:高玮怡
关键词:

奥斯卡·尼迈耶,巴西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关闭